[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神佛傳說

觀音菩薩在佛教中的稱呼及由來

張貼者:慧向
閱讀人數:816人 張貼日期:2024-03-28 01:30:00
1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觀音菩薩在佛教中的稱呼及由來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T2FEiXCHR1E


  觀音,全稱“觀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譯,
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觀音聲” 、蓮花手菩薩(妙善)等,
觀世音菩薩農曆二月十九日寶誕/農曆六月十九日成道/農曆九月十九日出家日期與道教無異  


在正統宗教中,觀世音菩薩就其來源佛教有四種說法。    

其一,觀音為阿彌陀佛之子。 根據《悲華經》中的記載,觀世音菩薩的來歷是轉輪聖王無淨念的太子,
本名不拘。它立下宏願,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
因此,寶藏如來給他起名叫觀世音。在這裡,觀音為"善男子",
其父無諍念在此之前已被授記為西方安樂世界無量壽佛,按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原文
縣無仟《悲華經》雲: 往昔過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此世界名剛提嵐,劫名善持,有轉輪聖王名無譯念主四天下,
時空藏如來出現於世。王有千子,長名不眗……。
時大子不眗自佛言:"世尊,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回向無上菩提,願我行菩提亡時,
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暗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若能念我稱我名字,
我天耳所聞,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正覺……"。
時寶藏尋為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苦及煩惱故,
欲令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其二,觀音為蓮花所化生。據《鑄鼎餘聞》卷4引稱曇謨竭譯《觀世音得大勢受記經》稱:
昔金光獅子遊戲如來國,彼國中無有女人,王名威德,於園中入三昧,左右二蓮花生二子,
左名寶意,即是觀世音,右銘寶尚,即是大勢至。  

其三,千手千眼觀音 在北宋時期,有位妙莊王,生了3個女兒,名妙因、妙緣、妙善。
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二女高高興興嫁出去了,但是三女兒妙善死也不肯出嫁,
執意出家。莊王大怒,把妙善趕出王宮。
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為香山仙長。



後來莊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隻手、一隻眼來作*引子。
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犧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獻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動,
便賞她一千隻手,一千隻眼,使之成為千手千眼的觀世音。  

其四,婆羅門教認為觀音是神馬駒。 古代印度信奉的婆羅門教約成教於西元前7世紀,
以《吠陀》為最古經典,信仰多神。前6至前5世紀,因佛教和音那教的廣泛傳播,婆羅門教逐漸衰落。
婆羅門教裡的觀世音並不是人,而是孿生的馬駒――雙馬童神。印度古代婆羅門教視雙馬童神為善神,
神力很大,可使盲人複明、公牛產乳、朽木開花、不育女子生子。
釋迎牟尼創立了佛教,佛教把這位善神納人自己的體系,成為馬頭觀音或馬頭明王,以馬置於頭,
故名為觀世音的自性身。
《大日經疏》卷5雲:"作極吼怒之狀,此是蓮花部憤怒持明王也。"後把觀音人格化,變為一勇猛丈夫的形象。
《華嚴經二十七參章》謂善財童子 "見夫岸谷林中,金剛石上,有勇猛之丈夫,即慈悲之聖者,無盡智炬,
作暗夜之光明,一切法雲,覆福芽之增長",此謂觀音。  
觀世音”意思就是,世間一切遇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該菩薩名號,菩薩就會及時觀其音聲而前來相救。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   眾生遇到種種災難苦惱,只要發聲呼救,觀世音菩薩就尋聲解救。



聲音不用聽而是去“觀”,
此屬於佛家所說的“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

  “根”為“能生”之義,如眼根能識色,耳根能聽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嘗味,身根有所觸等。
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職。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卻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諸根的作用。
釋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達到了極高極圓滿的境界。
《涅盤經》稱:“如來一根則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知法,一根現爾,餘根亦然。
”觀音菩薩也同樣具有這種神通,即以目觀塵世苦難眾生的呼救聲,而前往解救。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難眾生,故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因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大悲”,沿用至今。“觀音”又名“觀自在”,

見唐玄奘所譯《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的含義,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夠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達到事理無礙的境界;
二是表示大慈悲,觀音菩薩能夠應機赴感、尋聲救苦,從心所欲,無所不能,了無障礙。

在民間,將菩薩和眾生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以“觀世音”(或“觀音”)菩薩最為流行。  
在各種觀世音菩薩像中,觀音菩薩像的種形象眾多,當他作為“西方三聖”之一,
與大勢至菩薩一起隨侍於阿彌陀佛像身邊時,這此的觀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化阿彌陀佛像,
其它形相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另外“華嚴三聖”,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一起隨侍於釋迦摩尼佛像身邊,
而“東方三聖” ,是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一起隨侍於藥師琉璃光佛像身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



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處理。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