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神佛傳說

陰林山祖師(慚愧祖師)

張貼者:ChihYi
閱讀人數:4442人 張貼日期:2024-04-24 01:3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陰林山祖師(慚愧祖師)
 
由來主要說法有二:
 
說法一、唐代姓潘名了拳之得道高僧
 
陰林山慚愧祖師,俗姓潘,名了拳,是福建沙縣人氏,生於唐朝元和十二時年〈西元八一七年〉三月二十五日,仙逝於咸通二年〈一元八六一年〉九月二十五日,世壽四十四歲。
 
祖師出生時,左手屈曲握拳,因此取名為「拳」,滿月時,有一名遊僧來訪,見了祖師緊握的左拳,就在祖師的左手寫上一個「了」字,祖師的左手指因而張開,潘父就將祖師改命名為「了拳」。
 
祖師自幼就非凡與眾不同,聰明穎悟,從不茹葷,與牧童在山麓放牛時,常用竹仗在地上畫出一個圓,圈圈住牛群,牛群無法超出祖師所畫範圍。又曾經將烤過的魚丟入水中,烤魚竟然死而復活,此後這種黑底白紋的魚,就稱為「尾上焦」。
 
潘母過世後,祖師前往陰那武峰隱居修行,講經弘法,創建道場,信徒視為神佛再世。祖師仙逝前,自慚未能弘法濟世,於是告訴門徒在他的骨塔上寫「慚愧」二字,此後信徒們就稱他為「慚愧祖師」。因為陰林山開山祖師,故又稱「陰林山祖師」或「陰林山慚愧祖師」。
 
據「光緒嘉應州志」(溫仲和纂修)卷二十八「方外」條,列有祖師了拳的傳記如下:
 
「了拳,陰那開山祖,俗姓潘,別號慚愧,閩之沙縣人。元和十二年丁酉三月二十五日生,初生左拳曲,因名『了拳』,彌月,一遊僧至,父抱兒示之,僧書『了』字于其拳,指立伸,更名曰『了拳』。幼穎悟,不茹葷,年十二,喪父母,依于叔母,不能容。十七,去潮之黃砂社車上村(今大埔縣地),依嫠婦游氏為母,日與牧童至赤厥嶺,曠視如有所得。令放牛山麓,拳以杖畫地,牛不他逸,或以烹魚啖之,受而投諸水,魚復活……爰陟芒洲岡之巔,西望陰那五峰蟬聯,聳崎雲表,神賞者久之,便欣然欲往……住陰那三十餘年,一日語其徒曰:「從前佛祖皆宏演法乘,自便以渡人,我未能也,心甚愧之,圓寂後,藏我骸于塔,當顏其額曰慚愧……語畢,端坐而逝,時懿宗咸通二年辛巳九月二十五日也。」
 

說法二、潘氏達禮、達德、達明三兄弟。



分別稱大公、二公、三公。

 「慚愧祖師」又稱「陰林山(或作蔭林山)祖師公」,祖師公共有三位,為潘家三兄弟,
生於福建省平和縣陰林山,父姓潘名達,母葛民,為人忠厚,被鄉里所推祟,
生三子,長子達孔(或云達禮)、次子達德、三子達明,均自幼習文練武,達明尤擅長醫術,曾治痴皇太后有功。
 
相傳慚愧祖師三兄弟,大祖師擅於地理之術,二祖師擅於岐黃之術,三祖師專於醫術及法術。
慚愧祖師的造型,為粉面(或是黑面)無鬚,頭戴王冠(或是黑底紅字的五佛冠),身著文武裝,赤腳跣足,右手持寶劍,左手掐道指,端坐於山頭之上,其聖誕為農曆三月十六日。
 
慚愧祖師乃南投縣境內特有的神祇與信仰,其故事多為口耳相傳,自明末鄭成功開台,閩南一帶居民遷居來台,慚愧祖師信仰亦自大陸傳入台灣。
 
如清代提督吳光亮在開闢八通關古道時,為免遭番害,因向慚愧祖師祈求保佑,順利開山後,親書「開山佑民」及「佑我開山」匾額致贈,目前「開山佑民」匾在鹿谷祝生廟,而「佑我開山」匾則在鳳凰山寺,因此慚愧祖師亦有「防番之神」之稱。
 
 
又如將烏龍茶苗自大陸攜回鹿谷種植的林鳳池舉人,讓鹿谷鄉的凍頂烏龍茶成為國內知名的茶種,林舉人可說是功不可沒。於林鳳池舉人宅中,亦供奉著林舉人自大陸奉請來台之慚愧祖師。相傳林舉人上京赴考,因路途遙遠盜賊眾多,惟恐遇害,便於大陸請求祖師庇祐,祖師神威顯赫,庇祐祖師路途平安,林舉人因此自大陸奉請祖師來台供奉。
 
該慚愧祖師原供奉在鹿谷初鄉林鳳池舉人祖厝中,為初鄉村的信仰中心,為當地境主。如今村民合心齊力為祖師籌建廟宇,集資募款購買廟地,建廟「城東宮」為全臺唯一官祀慚愧祖師。
 
 
◎圖文源自網路資訊,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