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務項目
我要推薦會員加入
線上表單
聖事預約單
真圓會員申請單
午時水預約登記表
命理專人解盤登記表
愛心活動參加登記
敏感體質檢測表
壓力檢測表
相關連結
服務總覽
心靈諮詢(問事)
心靈諮商
靈魂療癒(可搭配SJGP)
內在小孩和解
紫微斗數服務
生命靈數服務
聖事服務(濟世)
收驚
制煞
安神(祖先)位
調整房屋磁場(地理風水)
處理祖先問題
冤親債主和解
領旨(領取生命藍圖)
靈修相關
連結高我服務
協助生命藍圖
協助清理
心靈功法課程
聯絡我們
心靈商品
文章
影音
影片
照片
命理
紫微斗數
免費看流日
八字
專業占卜(卜卦)
心理測驗
註冊
登入
[
返回文章列表
] [
返回最愛列表
] > 文章類別:人生系列
一個人的療癒:真正的放下,是你不介意再度提起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18337人 張貼日期:2017-03-06 15:01:41
0
一個人的療癒:真正的放下,是你不介意再度提起
文章來源:
飛翔天地
、原文作者:John W. James,Russell Friedman
譯者:林錦慧
一生中我們一定會遇到:
分手、被劈腿、離婚;家人、好友、乃至於寵物過世,
空巢期——家人因求學、工作離家;
無法再信任某人、失業、失去安全感、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掌控(家暴);
入學或畢業、退休、戒煙酒、生病、財務狀況(變好或變壞)、
打官司…… 然而,我們幾乎都在用前述的錯誤方法來處理「失落」的心情。
這些方法沒有真正解決那段失落,只是轉移了。
如果沒有讓一段關係真正「了結」,心裡頭的空洞依然會在那裡, 這就導致了失落傷心多年未解。
「了結」不是遺忘,因為你不可能遺忘,而是要在身體上、情緒上和精神上, 把「失落」發生當時來不及表示的,做個結束。
因此,你應該學會正確的「一個人的療癒」方法,你可以一個人進行,
也可以找個伴(太親暱的朋友反而不好),但你必須一個人進行療癒的部分包括:
一、拿出紙筆
誠實而詳細回顧你感到失落的幾件事,大多數人會找出三到四段「未了結的」關係。
二、挑出一段最痛或一直無法化解的情緒
回想你跟這個人之間曾發生過、一起做過 哪些事情,至少要回想起十件。
每一段關係都有好有壞,你不能只想起壞的,也得寫下好的,至少要寫兩件正面的回憶。
三、所有你感到「失落」的情緒
你覺得該做而沒做、或是可以做更多、更好的事情,不外乎你想要—
.道歉
.原諒
(原諒的意思不是寬恕,而是「我不再恨了」)
.把你的重要情緒表白出來
你不能站在對方面前要求原諒、也不能跑去跟人家說「我原諒你」,這都會形成一種侵犯;說道歉或是表白情緒,你出現在當事人面前,反而不能暢所欲言。
你要寫一封信、一封療癒的信,長短都可以,但不要超過三頁……,
別寄出去,而是對著夥伴、對著誰或對著什麼紀念物品唸出來。
為什麼這麼做會產生「療癒」的效果?
可以讓你產生幸福感?
兩位作者以過來人的經驗,加上實務的心理分析,可以告訴你最完整的答案。
但是,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實際走過一遍
,
單是看兩位作者如何療癒自己,你在過程中就已經開始釋懷了。
傷心,我們常輕忽和誤解
不管我們遇到哪一種失落,感到傷心都是正常、自然的反應;
問題是,這個社會卻一再告訴我們完全相反的事情。
傷心既是正常且自然的反應,顯然也是所有情緒當中最強烈的,卻也是我們(包括傷心者和周遭的人)最常輕忽和誤解的。
傷心但也鬆了口氣,
矛盾 - 傷心的起因
,是你熟悉的某種行為模式終止或改變了。
但為什麼我說傷心是一種矛盾的感受?
這裡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如果你摯愛的人在受盡長期病痛之後過世
、終於可以不必再受病痛折磨,可能會有種稍微放鬆的感覺。
這種感覺是正面的,只可惜是伴隨死亡而來。
同時你得接受再也看不到、摸不到他的事實,因此覺得非常痛苦。
既感覺放鬆,但是又痛苦,這種矛盾的感受是面對死亡時的正常反應。
那離婚也會有矛盾的感受嗎?
是的。你或許因為不必再和對方爭吵而感到自由,這是正面的感受;
但同時開始擔心自己接下來的人生,或許再也找不到這種條件(漂亮、有錢)的另一半。
自由與害怕,這兩種互為矛盾的感受,也是面對失落時的自然反應。
不論是感情、社交、家庭還是生意上的關係,都包括熟悉親暱的成分,那麼從這些關係來看,還有哪些失落會導致類似死亡和離婚的矛盾感受?
畢竟,人的一生還有其他許多失落,都會讓人傷心。
以下是些失落的例子:
★失去寵物
★搬家、變動
★開學
★另一半過世
★婚姻
★畢業
★戒掉某種癮頭
★健康問題
★退休
★財務危機
★假期結束
★法律訴訟
★孩子因求學、工作離家(空巢期)
我們不會將以上這些生活中的失落經驗全部當成傷心事件
,只有在這些經驗造成我們失去了重要的關係時,我們才會傷心—就是因為至關緊要,所以會影響情緒。
「不要難過」讓人更難過
與傷心人共處三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失落還包括失去信任感、安全感或自己身體的掌控權(家暴或性虐待)。
但我們的社會 不把這些失落當成傷心事件。
失去信任感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而且可能對你一輩子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你可能對父母、上帝或是對任何一段關係失去信任。
失去信任感算是傷心事件嗎?
當然是。我們解決這類傷心時,也會碰到相同的問題:傷心是正常且自然的反應,但我們準備不夠,不足以解決。
傷心是心破碎,不是腦袋破碎,一味想用頭腦來治療心碎,只是徒勞,因為腦袋不是解決傷心的正確工具。
這就好比你拿榔頭來粉刷牆壁一樣,結果只搞得一團糟。
所有理性的建議幾乎都會以「不要難過」來開頭。
○1977年,約翰剛出生的孩子夭折
,有位好心的朋友安慰他:「不要難過,你們還可以再生。」
這句話聽來非常理智(意味著約翰夫妻還有生育能力),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麼說,不僅牛頭不對馬嘴,更是說者無心的言語傷害,因為這句話等於是把約翰很自然的、正常的情緒看得微不足道;但事實上,約翰難過到心都碎了。
○羅素和妻子離婚時身心交瘁,
同樣的,有位朋友告訴他:「不要難過,下一次婚姻會更好。」
「不要難過」的建議雖然多半很理智,但聽在傷心人耳裡往往缺乏感情,
反而讓他們感到更疑惑、挫折,覺得自己的情緒沒人能懂
。
社會觀念一直教導我們,要拿出理智來解決各種問題,這導致傷心仍是至今未解的一大難題。
這種一味的想以理智來解決的態度,甚至促成多篇認為傷心是男女有別的學術論文。
男性與女性的社交方式的確有差異,不過在面對傷心、痛苦、負面情緒時,男性和女性的能力同樣有限。
情緒本身不分性別,無論傷心或快樂,都不分男女。
我不是說處理傷心時,理智完全派不上用場。
畢竟,你現在正在閱讀一本書,這就是一項理智活動。
這本書的目的是讓你了解一些概念、幫你採取行動,所以,理智顯然還是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為了毫無保留的投入另一段關係
宗教與心靈方面的領袖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指出,
人應該把「失落」看成是開發個人精神層面的大好機會
,
但是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對如何捱過強烈的情緒痛苦有太多誤解,導致我們幾乎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處理失落。
所謂的「療癒」,是什麼意思?
❤你的感覺會好轉,是你在主宰境遇,不是境遇在擺布你。
❤找到生活的新意義,不怕再度受傷。
❤能夠享受美好回憶,不會有突來的懊悔或自責等痛苦感受。
❤能坦然接受「偶爾難過」是無傷大雅的,也能侃侃而談那些難過感受。
❤能夠原諒別人的言語與行為,因為你知道:他們不了解傷心。
最重要的是,
療癒是我們早該在幼時就學會的能力,療癒力可以讓我們直接正視、處理自己的失落。
大多數人都明白,我們回到家時,不能保證摯愛的家人一定還活著;
離過婚的人也明白,回到家時,不能保證另一半還愛著我們。
療癒能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幫你收拾好破碎的心,這樣你才能毫無保留的投入所有關係當中。終結失落之後,從中得到的智慧和自由會給我們額外好處:讓我們可以毫無保留去愛。
很明顯,從重大的情緒失落中療癒並不容易,需要注意力、開放的心胸、意願,還要加上勇氣。
傷心不會在降臨前先敲門
美國開國元老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說,
世界上有兩件事情很確定,一個是「死亡」,另一個是「納稅」。
正在讀這本書的你,記得還要再加上一件:「失落」。
人生一定會經歷許多失落,雖然失落的經驗放諸四海皆有,但人們對於如何療癒知 道的卻太少。
傷心的人一直想找機會療癒,他們尋求各種可能的協助管道,參加互助團體(support group)、閱讀小冊子、買書,這些事都做了,但他們所面對的事實仍然沒變:整個社會還是能力不足,無法協助他們成功終結傷心。
未化解的傷心隨著時間持續累積,不管這股傷心是來自死亡、離婚,還是來自其他各種失落,不完整的療癒會產生一輩子的負面影響,使得人很難能讓自己快樂。
療癒,該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傷心人必須做出一連串微小但正確的選擇,才能完成療癒。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做出正確選擇所需的資訊。
這本書就是想將正確的療癒觀念告訴每位真心想發掘、終結痛苦情緒的人。
不管你經歷的傷心是因為摯愛死亡、離婚,或是其他各種失落,本書討論的原則都一樣對你有用。
摯愛死亡會產生一些情緒,你會有這樣的感覺:
當你想去找那位原本一直都在的人,卻突然發現他已經不在。
有些人拿起這本書,是因為有段有問題的關係,這裡稱為「不是那麼親愛的關係」(less than loved one),而這段關係裡的另一方永遠不在了,造成失落。
這樣的感覺像是:你想去找一位原本就一直不在的人,現在也還是不在。
如果你跟某個還活著的人一直處於不是很和諧的關係,而你認為有必要發掘、並終結這段關係所帶來的未了結情緒,也會有上述這種感覺。
離婚所造成的失落,也可歸類為「不是那麼親愛的關係」。
離婚雖然讓雙方切斷了夫妻、性、社會規範的連結,但並沒有將情緒上的連結做個了結。
經歷離婚的男女,若是沒有從這段失落中真正得到療癒,他們往往容易在往後的感情關係中,一再犯同樣的錯、繼續不斷受傷。
過去事沒了結,未來注定失敗
對於離婚,本書的立場無關道德、法律、宗教或社會,只是單純相信:
涉入一樁離婚的所有人,都是傷心的人,包括這對怨偶的小孩、父母、兄弟姊妹和周圍親朋好友。這樣的態度比較單純,可以讓我們始終清楚明白,未解決的傷心才是首要問題。
離婚(或是男女朋友分手)會讓人傷心,不但會成為一輩子揮之不去的事實,對往後的關係也可能造成負面影響。若是與前任配偶之間的傷心情緒未化解,日後必定會讓人害怕做選擇。
未化解的傷心會令人產生過強的自我防禦,一味避免自己再度遭受情緒之苦,這種過度的警戒心會讓人不再開放心胸,不再信任人、愛人,往後的關係當然注定失敗。
因此,你需要回過頭去結束過去的關係,才能提高目前這段關係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你仍然覺得孤立無援,希望這本書帶給你勇氣,去結束過去的關係,你才能大膽的重新投入這個世界,追尋、經營一段全新、健康的關係。
沒有「走不出來」這回事
光是傷心就已經夠難處理了,不幸的是,往往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跑來湊熱鬧,妨礙我們療癒傷心。有些陷阱要提醒你注意,避免讓你的療癒之路陷入泥淖,甚至中斷。
❤
情緒哪能分階段?
知名生死學大師、臨終關懷之母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在《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指出:
一個人被診斷出罹患不治之症到臨終前,情緒上 會經歷五個階段:
★
否認(denial)
★
憤怒(anger)
★
討價還價(bargaining)
★
沮喪(depression)
★
接受(acceptance)
羅斯的研究帶來的結果是,很多人往往會把這種「階段」的概念套用在其他情緒上。然而我們認為,伴隨死亡、離婚等失落而來的傷心,不應該套用「階段」的概念,因為傷心的本質和程度因人而異,每一段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
羅斯的貢獻讓世人更了解和人世告別的過程;不過,許多專業人士、一般大眾一直試圖套用她的階段論在其他因失落而起的情緒,這是不對的。
羅斯認為,一個人被告知罹患不治之症後,
第一個反應是否認(第一階段)。如果缺乏其他資料的情況下,她這個觀點常被誤解成:一個人遭逢他人死亡或離婚的打擊之後,一樣也會經歷否認的階段。
這麼多年來,我接觸到的傷心者當中,還沒看過有人「否認」自己遭逢失落。
他們會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媽媽過世了」、「我的狗死掉了」或是「我妻子跟我離婚了」。
這些話清楚反映出,他們完全不否認自己身上有失落事件發生。包括現在正在看這本書的你,也一定不會否認你(以前或不久前)失落了某些東西,所以你才會拿起這本書。
同樣的,很多探討傷心的文獻堅決主張:
人遭逢失落時一定會憤怒,但我們並不完全認同。
有時候,是否產生憤怒情緒,與失落發生時的情境有關,如果是之前提到的「不是那麼親愛的關係」,這時若發生失落或許會帶有怒氣。
不過,如果一味認定憤怒是必然的情緒,不僅不正確,也很危險。
請不要認為,未化解的傷心必然會有怒氣。
有些傷心人會憤怒,有些不會。
如果你有怒氣,你該做的是把原因找出來,了結它。
「永遠走不出來」?沒這種事
「永遠走不出來是一個危害最大的錯誤觀念。
喪子的父母會認為自己「永遠走不出來」,遭遇其他失落的人也常這麼說,他們還會找出符合的資訊和情緒,來證明這句大錯特錯的話沒有錯。
換個比較精確的問法:
「我們有可能忘掉過世的孩子、另一半或父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但是,「永遠忘不掉」和「永遠走不出來」並不一樣,
「永遠走不出來」是有害的想法,會讓傷心人的心永遠處於破碎狀態,容不下任何療癒的因子,甚至會完全阻絕他們想起任何與逝者有關的美好回憶。
我曾輔導過一位女性,她的女兒在幾年前的2月自殺身亡。
她告訴我,每年2月快要到時,她對女兒的思念就會越來越深,而思念裡頭的感受是痛苦的。我可以理解她的感受,也明白每當2月到來時,為什麼她會感到如此強烈的痛苦。她熱淚盈眶,一面述說著她與女兒的關係,她說:「我的心永遠都碎了。」
大部分人會默默認同她這麼說,讓對話繼續下去,但我不這麼做。
我問她:「妳會不會常常想起有關女兒的美好回憶?」
她說:「會。」
接著問她:「這些溫暖、愉快的回憶浮上腦海時,妳有什麼感受?」
她說:「這些回憶讓我心情很好。
於是再問:「當妳有愉快回憶時,妳還會覺得心碎嗎?」
她說:「不,我不會覺得心碎。
最後我建議她,千萬不要說自己「心永遠都碎了」,
應該改說:「
有時候想起女兒的痛苦,或是她已經不在了,我覺得心碎;但是一想起她的好,我就覺得快樂,我很慶幸能與她有共同的回憶。
」
【提醒:】
1.非LINE群組成員,
請點我【綁定LINE】
就可以不定期收到我們的好康通知
2.
好康靈性商品真圓身心靈商品請點我
延伸閱讀
【勵志故事】--活著,其實是每個人的專業
「適時」的放手
《愛你自己:療癒心靈》
【勵志故事】--心結 就是你的劫
每個人生命裡都有屬於自己的巔峰
活出真正想要的人生
真正成功的父母是孩子到了18歲還願意跟你們好好說話
幫你的人,不欠你!學會感恩,是人一生的課題!
對的罵人與錯的罵人,原來只是一個「字」的差別
人生;要學會一門功課放下!
猜你喜歡
人氣文章
誰是摺我的降落傘的人?
(22308)
人要知道感恩,三個故事說穿許多道理
(21452)
在人生道路上,如何才能隨遇而安
(21118)
人的盡頭,才是神的起頭
(20928)
30句感悟人生的小語名言佳句
(20584)
一路玩到掛 (電影版: 人生遺願清單)
(20392)
人生的「鳥籠效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19920)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人生哲理
(19892)
醫道同源: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
(19306)
人生低潮時:多睡覺,少說話!
(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