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原創文章

修行如何不偏不倚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4551人 張貼日期:2017-01-09 10:22: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修行有兩種很奇怪的現象

一是光說不練,說給別人做,自己都不做。

一是低頭猛做,問都不問,也不想,也不知道自己做得有沒有錯





這兩種反差,很微妙,也很少有人發覺自己陷在這兩種情況當中 !

只修不行 只行不修

修是修正自己,要想,要思考一下!

行是行動,要做

所以修 加 行 必須兼顧,不是只有修 也不是只有行。 另一種情況是,好逸惡勞,跟好勞惡逸,反差也很大。

老子道德經提倡精神,無為,中庸,不偏不倚為方向。
恰巧是修行者最正確的指導原則。



「中」道,即天下之正道,而「庸」則含有「平常」之意,合在一起,那就是「最平常的天下之正道」。

莊子繼承老子「自然之道」的中庸原則,解「庸」為「用」,準確地說是「永恆的平常之用」,在某種程度上,莊子就認為,掌握了這種永恆的平常之用,就差不多達到了「道」的境界。

《齊物論》說:「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意思是說,萬事萬物的不同之「用」其實都齊同在永恆的大道當中,而這種永恆的大道就是平常之用,而掌握了平常之用,就會因順自然。


             

掌握了這種「庸」道,就找到了事物的本然,即便事物發生而不知其中的原因。所以中庸在老莊的思想系統中,其實就是最恆常中正的自然之「道」

中庸除了作為一種規律性的「常道」以外,還表現為事物一種中正的狀態。

這種狀態是「中」的狀態,也是「庸」的狀態,具體地說,就是一種平常普通的、不偏不倚的中正狀態。



而且這種中正狀態是多維立體的,也就是說,無論是在具體的空間位置上,還是在事物發展的時間過程上,還是在抽象的譬如人的感情的狀態上,都有一種最適度的、最能體現事物本性的狀態,這就是中庸的狀態。

這是一種最能代表事物最一般的、最恰當的、最和諧、最穩定的中正狀態。只有這種狀態能代表事物的本來面目和一般特徵。

老子主張「道法自然」,自然本真是老子「道」的最本質的特徵,那麼自然無為的狀態就是天地萬物的中庸狀態。



掌握了中庸的本義,作為方法層面的中庸之道就很好理解了。

在實踐層面,中庸表現為一種不偏不倚、尊重事物本來規律的處事方法。

天下萬事萬物的發展瞬息萬變,難以把握,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該事物的中庸狀態,抓住了它,就掌握了該事物最一般的、最平常的規律。

如果了解了事物最中正、庸常的狀態,我們在對待和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就應該儘量順應事物的中庸狀態,這樣才符合事物的本來規律,事物才會出現和諧穩定的發展局面。

所以中庸又是在了解和掌握了事物基本規律的基礎之上的一種中正的處事方法。

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發現中庸的方法是處理事情最恰當和有效的方法。

同樣,這種方法的適應範圍也是立體多維的,無論在空間上,還是在時間上,還是在情感等方面,中庸的方法和狀態往往都是最恰當的。所以,古往今來,中國的讀書人,都自覺不自覺地把中庸作為自己人生處世的原則和方式,主張順應自然,反對偏激和極端的行為。

提供各位師兄姊在修行的道路上 隨時檢測自己有無問題!
歡迎到中心 聊天討論!

感恩! 阿彌陀佛!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