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保健文章

什麼叫腦中風,有什麼危害?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4827人 張貼日期:2022-12-10 01:03:42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一、什麼叫腦中風?
「中風」是中醫學的一個病名,也是我們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和俗稱,也稱為卒中或腦血管病。
中風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缺血性中風,也稱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腦卒中。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腦栓塞及腔隙腦梗塞等,是血管被「堵塞」使血液不能流到大腦而引起的。
另一類為出血性中風,也稱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不是「堵塞」而是破裂,導致血液流入大腦從而引起的腦損傷。

二、中風是如何發生的?
1、動脈從內部變得狹窄和阻塞
隨著我們的變老,動脈會狹窄,吸菸、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能使動脈進一步狹窄,稱之為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壁內的粥樣斑塊脫落形成血栓,阻礙血流的通過,從而使該動脈供應的血流中斷,引起腦缺血;

2、血凝塊在動脈中流動並栓塞
有些心臟病患者可能在心臟產生血凝塊,
血凝塊在動脈中流動,如果堵到腦部,
我們稱之為栓塞,引起了缺血性中風;

3、一支動脈破裂
高血壓患者的腦中的動脈容易破裂,血液流出並損傷到腦,導致出血性中風;先天性的血管缺陷也能導致血管破裂,引發出血性中風。

三、中風對病人的影響程度。
取決於三個方面:
1、中風發生在腦的哪一個地方。
人腦的各個部位的功能不同,中風發生在不同的部位,對病人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同。
左側腦損傷主要表現為右側癱瘓、右半側身體的感覺減退或者麻木感、右眼偏盲,就是俗稱的「三偏癥」;表達語言比較困難,不能理解語言,行為緩慢小心;

中風發生在右腦,三偏癥表現在左側,就是左側肢體癱瘓、左側感覺麻木、左眼偏肓;情感不穩定淡漠,空間感覺錯誤,。

中風發生在一側腦幹:同側的面部和對側的肢體對疼痛和溫度的刺激感覺減退;吞咽困難;嚴重的有呼吸障礙,高熱,瞳孔變小甚至昏迷。

2、中風的嚴重程度;

3、中風前病人的年齡、健康狀況或性格。



中風前病人如果合並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疾病,或者生活習慣不好,喜抽菸喝酒等,或者發病前就有性格上的抑鬱,中風對這些病人的影響程度比較嚴重。

四、中風的危險因素
中風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任何人來說,多個危險因素的存在會增加中風的幾率。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吸菸、肥胖、性格和陽性家族史等,已被公認為心腦血管疾病獨立的危險因素。
1、高血壓可以說高血壓是中風的第一危險因素,有50-60%的中風患者是由於高血壓引起的。患有高血壓病的人腦卒中發病機會可高於正常人的6倍,而控製好高血壓就可以減少40%中風的機會。

2、糖尿病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也確認為中風的危險因素,使缺血性卒中的患病率風險增加3.6倍。
雖然乍一看,糖尿病與中風似乎沒有關係,但其實,糖尿病能影響循環,而循環能影響血管;另外糖尿病能加速動脈硬化進程,這一切如果影響到了腦內的血管,就會引起中風,。高血壓合並糖尿病,中風危險性升高至8倍。

3、高脂血癥專家認為,脂肪食物尤其是動物脂肪,會致使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大部分起作用的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旦身體攝取過量,LDL不停的堆積,聚焦在動脈壁上,阻塞血管、導致動脈硬化,是中風的重要危險因素。應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飲食。





4、吸菸可以影響全身血管和血液係統,吸菸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風險約2倍,增加出血性卒中的發生風險約2-4倍。但是吸菸有個主要特徵,即它是所有中風危險因素中最能預防因素。停止吸菸,三年內身體就能恢復正常。

5、超重與肥胖體重指數=kg/m2,小於18.5為消瘦,18.5~24為正常,24~28為超重,大於28為肥胖。體重指數每增加1,缺血腦卒中的發病危險就增加6%;體重指數每增加1,5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增加9%;體重指數每增加3,4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女性57%,男性50%。

6、性格爭強好勝、好動缺乏耐心,自覺環境的壓力大,對生活、工作不滿意,焦慮及神經過敏是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7、遺傳因素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本人有心血管病史或腎臟疾病史,均可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

8、心臟病中風另一個常見的危險因素。許多心臟病包括心肌梗塞、房顫等,都是引起中風的重要原因。如果你有心臟病,就有腦部疾病的潛在危險。血凝塊可能來自心臟,順著血流到達腦部,從而堵住腦部動脈,引起中風。





9、頸動脈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影響到頸動脈係統,可以造成頸動脈管腔狹窄,也容易引起微拴子脫落而導致中風。現在醫療技術應用都卜勒超聲檢查能很準確的早期發現頸動脈狹窄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10、年齡從35-74歲,每10年腦卒中發病率增高1-4倍。

11、性別25-74歲男性腦卒中發病率為女性的1.2-3.1倍。

五、中風的早期危險信號
    中風常使人猝不及防。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中風常有些先兆。 以下癥狀突然出現,應警惕中風可能發生: 突然肢體或面部無力、麻木,特別是一側 口角歪斜 突然意識不清、說話或理解費力 突然單眼或雙眼視物不清 突然行走不穩、頭暈、嘔吐、平衡障礙或動作不協調 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3高患者易中風 搶救黃金3小時

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3高患者,若出現臉歪、手軟、口齒不清等狀況,恐已中風,務須立即就醫。(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3高患者,若出現臉歪、手軟、口齒不清等狀況,恐已中風,務須立即就醫。(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3高」患者,罹患中風機率較常人高出2至3倍。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指出,高血壓患者5年內中風機率為常人2.8倍,糖尿病及高血脂則分別為2.9及2.4倍,且中風後較易導致失能。



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3高患者若出現臉歪、手軟、口齒不清等症狀,務須儘快就醫,以免錯失搶救中風的3小時黃金期。

【3高中風者易失能】
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根據2013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中風排名第3,共造成1萬1千多人死亡,等於平均每天有31人死於中風。中風也是導致國人殘障、失能的主因,有約75%患者會出現語言障礙、表達困難及半身癱瘓等後遺症。游麗惠指出,糖尿病患者在中風後半年內失能的風險,較非糖尿病中風者高出5至6成。

國內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盛行率偏高,是引發中風的原因之一。據國健署調查,有4分之1人口罹患高血壓、近2成有高血脂,糖尿病則達8%,男性比例都多於女性。陳龍分析,血管彈性會隨年齡降低,若受高血壓衝擊,易引發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臨床上近2成中風患者為此類型,而3高也會破壞血管正常功能,國內約8成患者都屬於阻塞性中風。

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長陳姿伶建議,3高患者應將與血糖有關的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血壓控制在收縮壓小於140、舒張壓小於90毫米汞柱,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小於每分升血液100毫克。陳龍解釋,壞膽固醇雖大於130才算異常,但3高患者若能控制在100以下,可降低中風復發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而血壓雖然也應儘量壓低,但部分患者可能會頭暈,要視狀況而定。

【注意輕微身體警訊】
健保給付的靜脈血栓溶解劑雖可大幅改善中風後恢復情形,但首要條件是須在中風後3小時內治療。陳龍表示,臨床上平均只有5至6%的梗塞性中風患者在「黃金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最好能在發病後2小時內到院。



游麗惠強調,若能及早就醫,透過復健,部分患者能恢復8至9成的口語、行動等能力。

「我都告訴門診患者,若出現『臉歪、手軟、講話大舌頭』等狀況,務必立刻記下時間並就醫。」陳龍說,手軟包括無法平舉,持筷、舉杯動作不順暢,或早上起床後略感半身痠麻,都可能是中風徵兆,患者千萬不能自以為「休息一下就會好」。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