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原創文章

付出:幫助及支持親友,會讓你終生身心健康!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4215人 張貼日期:2017-03-03 01:45:47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你希望快樂、被愛、感覺安全、有保障嗎?你希望在痛苦的時刻有人幫助你?或想擁有真誠溫暖的人際關係?你是否想在活著的每一天,都知道世界是一個充滿善意與希望的地方?那麼我的答案是:付出。每天付出,一點一滴的付出,你就會更快樂。付出,你就會更健康,甚至更長壽。

慷慨的行為能保護我們一輩子。對此,許多研究都有驚人的發現,如果你在青少年時期經常幫助別人,六十年甚至七十年後,你仍然會因此而更健康。而且無論什麼時候開始經常付出,即使老年之後才開始,你的身心狀態還是會有所改善。慷慨的行為與較低的疾病及死亡風險、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都有密切相關。更值得注意的是,付出與造就成功的人格特質,例如人際互動能力、同理心、正面情緒等,息息相關。學習付出,你會更懂得如何生活。

關於愛的研究中最驚人的發現是,「付出」對整體健康的保護能力,比阿斯匹靈對心臟疾病的預防能力,還要高出一倍。愛的研究幾乎囊括了所有專家與科學領域。研究對象包含了各個族群,從非裔美籍青少年,到中年越戰退伍軍人,到經常做禮拜的信徒、無神論者,以及老年族群;也從各領域—心理學、演化生物學、跨文化人類學、老人學、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宗教和人類發展等相關專業中汲取靈感。



有些研究者甚至試圖把愛帶到醫生的診間,請醫生開立「慷慨」這個處方。

付出,對於任何年齡、任何生命階段的人都有益。我們常說好人不長命。當然,好人有時候確實不長命,而且所有人最終難免要面對自己無法控制的病痛。但是一項值得注意的好消息是,過去十年來,已經有大約五百項嚴肅的科學研究證實,無私的愛確實有益人類健康,而無限大愛研究中心贊助的新研究,則使整體成果更振奮人心。「付出」有助於我們原諒自己的過錯,而寬恕自我是幸福感的關鍵。柯勞斯在研究中發現,某種付出方式具有特別強大的力量。幫助朋友、親人和鄰居,以及支持伴侶,都會降低死亡率;但接受這些幫助,不會產生正面影響。心理學家布朗(Stephanie Brown)花了五年時間追蹤四百二十三對年長的夫妻。在調整年齡、性別、身體與心理健康狀況等影響因素後,布朗發現,不會明顯相互提供支持的受試者,在這五年內過世的機率是其他人的兩倍。

付出的時候,就像把壓力反應先關閉起來。付出會排除那些籠罩你的負面情緒,例如憤怒、憎恨和嫉妒,而這些負面情緒顯然跟壓力引發的心理與生理疾病有關。



付出有益身心健康,也可能是因為你必須過得好,才可能付出。柯勞斯的說法是:「一個人如果無法同情且同理地進入他人的內心,就不可能提供有效的幫助。」付出也可能讓我們覺得自己可以掌握的生活。柯勞斯還認為,一個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你是否相信努力會改變環境。「幫助他人會提升掌控感,讓人有效對抗低自尊。」

愛可大也可小。愛很小,因為有時候只是一個安慰的微笑、片刻的耐心、溫柔的碰觸,或以開放的心做了一件事這麼簡單。愛很大,因為有價值的人生就由千百萬個微小的尋常善良舉動累積而成。那麼,我們可以將這些舉動以及活得有價值的人生加以量化,而從中學習嗎?經過二十五年來的持續研究,我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在人生的四個「領域」中,找到十種不同的付出方式:讚頌、傳承、寬恕、勇氣、幽默、尊重、慈悲、忠誠、傾聽及創造。無限大愛中心以這個方法為基礎,邀請了邁阿密大學的頂尖心理學家發展出「愛與長壽量表」。任何人都可以藉著練習與鼓勵,而變得善於付出。 。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