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原創文章

誠實面對自己 對自己負責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19156人 張貼日期:2016-09-06 01:21:44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你知道其實你沒那麼誠實面對自己嗎?
嘿!別急著否認。
欺騙自我大概是每個人都不想承認,卻又時常發生的事。潛意識的思考模式也許會讓你從未察覺自己就是大說謊家,別太訝異,心理學家證實這是舉世皆然的事,若你想看清真相,改變現狀,就從接受全部的自己開始。


我們為什麼要欺騙自己?
欺騙自我是人類通病,我們說的謊言從芝麻小事到人生大事無所不在。
對總覺得自己不夠瘦的人來說,謊報自己的身高體重、不願實話實說自己一天吃了多少東西,就是最常見的謊言。
而在人生大事之一的婚姻關係中,謊言更是隨處可見,許多人都聲稱,要和那個人長相廝守,是因為他就是這輩子的真愛,但卻少有人願意承認,結婚不只是由感情決定,背後其實還有許多現實的考量。

心理學家 Cortney Warren 常被問到:「要怎麼才能快樂一點?」、「要怎麼擁有關係良好的親密關係?」、「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她發現,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都是為了能「擁有更美好的人生」。然而美好人生道路的最大阻礙,則是自我欺騙。

至於為什麼要騙自己?Cortney Warren 指出,那是因為我們的心靈不夠強壯,無法承受事情的真相,和揭發事實所帶來的後果。而謊言是種生存法則,讓我們能操控現實,並能接受它。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不必去面對那痛得椎心刺骨的真相,說謊便成了難以面對的習慣了。

「謊言」百百款
心理學大師弗洛依德曾提到,為了讓自己免於受傷,我們常會有「自我防衛機制」,讓自己不需面對現實帶來的可怕情緒和畫面。



謊言百百款,但這幾種你一定不陌生:
1.否認:即使事實擺在眼前,還是要否認到底!
例如,每天喝酒、抽煙的人仍會不斷否認:「我沒有喝醉」、「我沒有成癮。」

2.合理化:幫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例如:在第三者介入感情時,出軌的那個人常會說:「都是你不夠好,我才會愛上別人。」用藉口來合理化自己感情不忠的問題。

3.投射作用:把自己不喜歡的個人特質套在別人身上。
例如:愛情長跑的兩個人被問到什麼時候結婚時,總推說另一半還沒準備好。其實說這句話的人才是沒準備好要步入婚姻的那個人。

4.情緒化推理:認為感覺就是事實。
例如:我覺得自己好胖,那我一定就是太胖了。沒有思考何謂真正的胖,用 BMI、體脂肪、體重等科學數值衡量,只依靠感覺來評斷。

5.以偏概全:把單一事件擴大解讀成真理。
例如:小學生在首次考試中在數學得了低分,便深信自己永遠無法搞定數學。

說謊是為了逃避…
人類會不斷說謊,多半是為了逃避某些真相,包括:
1.人都免不了一死。




2.人終將孤老而終。
3.生命並非生來就有意義,除非你自己去創造。
4.我們該對自己負起責任,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

為了逃避這些事實,我們總是自欺欺人說:「我會變這樣都是因為…」把自己犯下過錯的責任推給別人;或是說:「這麼倒楣的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拒絕相信自己可能死去。

當我們把外在的價值觀加諸在自己身上時,常會為了符合社會期待而違背自己真正的想法,像是追求社會建構的完美人物形象,例如體重愈輕愈好、薪水愈多愈好、幾歲要結婚、生幾個小孩。你可曾想過這些事是世人的想法,還是在你的內心深處認同的觀念?

承認你說的都是謊言

自我欺騙雖然普遍存在,但那不代表這就是應該保持的習慣。發現自己居然謊話連篇也許恐怖,只要你了解、接受這樣的自己,就能夠找出讓你說謊的真正原因,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Cortney Warren 分享了五種方法,讓你揪出自我欺騙的關鍵時刻:

1.自我覺察:時時觀察自己,運用前面提到的理論,檢視自己是否也曾說過同樣的謊?你最常欺騙自己的是什麼事?

2.觀察自己的情緒:當你因為某事而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時,通常表示我們有未了的傷痛尚未解決。感到憤怒、傷心、羞愧的時候,暫停一下,問問自己過去是否曾發生過什麼事?為什麼會讓你有這種感受?

3.注意自己的行為:你是否發現自己時常口是心非?當你發現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表現得不一樣時,暫停一下,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舉動?為什麼會不想面對自己做這件事的動機?

4.留心自己的想法:當你發現自己的想法不太合理的時候,暫停一下,問自己,我的想法正確嗎?我的想法是否被誤導了?

5.挑戰普遍文化思維:文化社會學家提到,人類的文化背景會大大影響每個人。問問自己大眾的想法真的對嗎?為什麼你認同這就是真理?

改變的第一步,從接納自我開始
透過上述的五種方式,你就能看清自己腦袋的運轉並非時時刻刻都很老實。
承認自己的脆弱和錯誤固然恐怖,但只要你願意敞開心胸,承認、接受自己真實的樣貌,接納那看似脆弱、不完美的自己,就能看見自己的堅強與勇氣,就有機會改變,成為更好的人。
請繼續深入閱讀 〖跟自己的情緒和解〗。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