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靈性小我 ~ 法識的應用

張貼者:林咘卡
閱讀人數:912人 張貼日期:2025-09-22 08: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楞嚴經》這段的重點了。
佛陀就是在提醒阿難——光靠「湛然的定境」還不夠,
必須加上「毗婆舍那 (觀)」去照破,才能真的鬆開五陰妄習。

這裡我幫你整理成一個「實修分層觀破圖」:
一、看清「精了湛不搖」是假象 誤區:以為內心某種「穩定、恬靜的覺照」就是本性。
佛陀提醒:這只是「想陰」與「識陰」的微細作用(記憶、習氣、阿賴耶識流),如同流水看似靜止,實則不斷遷流。

修行要點:不要執著在「湛然境界」,那還是「識陰」的幻影。

二、五陰次第觀破功法 佛陀把五陰的「邊際」點出來,就是讓修行者逐層對治。

五陰 邊際 妄想性 觀破功法

色陰 色 ↔ 空 以為物質或身體是實有 觀色法如幻影,緣起假合
受陰 觸 ↔ 離 執著快樂、痛苦、捨受 觀受皆苦,觸即緣起,離即空寂
想陰 記 ↔ 忘 記憶浮動,以為有「常識心」 觀記憶非真,宛如夢境影像
行陰 生 ↔ 滅 念念相續,誤認為自我推動力 觀生滅無常,念起不住,念滅不失
識陰 湛入 ↔ 合湛 「似靜」的識流,誤認為真常心 觀識緣生,本無自性,如空華

次第原則: 理可頓悟:你能一下子明白「五陰皆妄」。
事須次第:但習氣很深,必須一陰一陰剝落、淨化。

三、止 × 觀的雙翼 佛陀一直強調:「光有禪定(止),不能斷習;必須配合毗婆舍那(觀),才能拔根。」
止 (Samatha):讓心安住不隨境動 →「湛然定力」。
觀 (Vipassanā):以智慧照破五陰虛妄 →「明照慧力」。





定慧雙運:定是基座,慧是破幻之光。少一邊都不圓滿。

四、靈性小我 × 法識的應用 真圓說得很對: 靈性小我(你的真實靈性,不是妄心 ego) → 本具覺知與照見能力。
法識(如來藏、轉識成智後的慧識) → 能辨虛妄、轉習成智。
 實修時: 用止:讓小我(靈性)不被境轉,回歸穩定。
用觀:以法識去一層層剝妄(色、受、想、行、識)。
用慧:從「見妄 → 厭妄 → 不取」進入「真心」。

 總結一句:
佛陀教的功法就是——「止觀雙運,五陰次第觀破」。

湛然定境不是終點,而是觀慧展開的起點。
靠這一套,靈性小我才能逐層鬆開習氣,把法識的智慧能量用出來,走到真涅槃。 。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