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其他文章

扁鵲

張貼者:中醫老頑童
閱讀人數:28人 張貼日期:2025-04-10 07:07: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扁鵲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西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西元前三一O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中國東部地區(今山東省境內)升起一顆璀璨的醫學明星,他就是中國古代史上醫術最高的名醫-扁鵲。中國傳統醫藥奠基人,針刺療法發明人,萌發移植器官的初步想法,黃帝內經受其啟發。


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
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
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為那裡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給那裡帶來喜訊。
 
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鑽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於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扁鵲有「六不治」的醫學看法:「使聖人預知微, 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
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神醫扁鵲的「六不治」就是在六種情況下,扁鵲不是不想治,而是扁鵲沒有辦法治的患者。

扁鵲的醫術高超,創立了中醫「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他還始終堅持「六不治」的醫療原則,標示了他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
 

扁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生,居五大醫學家之首(其餘四人是: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
他創立了中醫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尤以望診和切診為最。是我國中醫理論的奠基者。
 
相傳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 《難經》為秦越人扁鵲所作。

《難經》是闡發《黃帝內經》的疑難和要旨的第一部書。後世將其列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