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神佛傳說

天上聖母(媽祖)(天妃)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20908人 張貼日期:2024-05-01 01:30:00
1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媽祖傳說
https://youtu.be/DLCAzPXTfvo?si=plpSZiPkF_GCUvYT


感恩福哥法佈施
歌曲創作 三月熱情迎媽祖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只。

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沈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托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媽祖的傳說
媽祖顯靈傳說媽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媽祖郵票媽祖核舟藝術媽祖城媽祖閣莆田湄洲祖廟泉州天後宮數字動畫《海之傳說-媽祖》卡通電影媽祖信仰在全球的規模《媽祖》獲選為芝加哥亞洲動畫片影展首映片媽祖和保生大帝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媽祖簡介
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海洋貿易者、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只,尤其是在福建、廣東、海南、臺灣、東南亞中有廣泛的媽祖信仰,許多沿海地區均建有媽祖廟。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莆田縣湄洲島,為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媽祖,尊為海上女神,又名天後聖母,天王母後。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後”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從宋朝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   道教封號: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媽祖生平
媽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媽祖出生時是南唐清源軍(今泉州)莆田縣人,莆田縣湄洲島之女,媽祖在其主要生活年代的籍貫是平海軍(今泉州)莆田縣人,964年宋太祖改清源軍(今泉州)為平海軍(今泉州),授莆田人陳洪進為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仍然管轄著泉(包括莆田)、漳二州,平海軍名義上歸兩浙西南路。莆田、仙遊二縣為平海軍所轄。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復滅吳越。

陳洪進納土歸宋,至此,莆田人陳洪進所管的泉(包括莆田)、漳二州才正式順歸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納入宋朝版圖。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劃平海軍(今泉州)莆田縣地和仙遊縣地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縣)、福清邊境的壹部分地方,另置興化縣。同年,改為太平軍,直屬兩浙西南路,轄莆田、仙遊和興化三縣,軍治亦設於興化縣治所在地。

980 年太平軍改為興化軍。泉州天後宮我國東南沿海現存最早的壹座媽祖廟。媽祖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盼望再生壹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壹胎又是壹個女嬰,父母有些失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裏鄉親看見流星化為壹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巖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閑之女,也就特別疼愛。

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

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誌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誌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



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兇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
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裏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
這壹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又恍惚聽見空中有壹陣陣悅耳的音樂……。  

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

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媽祖壹生在大海中奔馳,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

她立誌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歷代對媽祖的賜封根據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後”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  

媽祖逝世時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於同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祖廟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擴建,日臻雄偉。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禦祭儀式並擴建廟宇。



至清康熙時,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築群的“海上龍宮”。

可惜,原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已廢圯,現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規模較小。
近年來,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復原修建工作,另投資1億多元興建了媽祖新殿,新殿宏偉壯觀,被世人譽為“海上布達拉宮”。如今臺灣及東南亞各地的眾多媽祖廟都由莆田湄州及泉州天後宮等“分神”而立。
莆田湄洲島的上媽祖廟,泉州天後宮,天津的天後宮,澳門的媽祖閣,臺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媽祖廟為我國天後宮有名的大廟。


媽祖升天成神
因默娘生前與民為善,升化後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後屢顯靈應於海上,渡海者皆禱之,被尊為“通靈神女”,廟宇遍海甸。

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壹千多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不曾有過的。

歷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媽祖由民間神提升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格越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

由莆邑壹帶走向五湖四海,達到無人不知,無神能替代的程度。  

宋代以前提到媽祖的顯聖,始於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麗,“感神功,奏上。

立廟江口祀之,(徽宗)賜順濟廟額。

”其後宋·媽祖的加封原因皆為“神霧神濟興、泉饑”,“以神助火焚強寇”(《湄洲嶼誌略·卷二·封號》)。  

從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封號由2字累至64字。



爵位由“夫人”、“妃”,明·永樂封“天妃”,立廟京師,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後”。

並列入國家祀典,進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間對媽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來,在莆田民間保留了不少有關媽祖的民俗,反映了媽祖信仰的具體特點。其信奉禮俗及媽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漸被民間吸收,形成許多俗例。


福建莆田的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有著千年歷史的湄洲媽祖廟是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壹年四季,前來媽祖祖廟進香朝覲的國內外香客人數達百萬之眾。

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島上民眾要舉行各種祭典媽祖的活動,同時海內外的媽祖信徒紛紛前來進香朝拜,整個湄洲島人山人海、盛況空前,被譽為“東方麥加”。  

媽祖,原名林默,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湄洲島。


媽祖信仰的傳播
媽祖,作為民間神祈,護航海神,自宋經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

奉祀媽祖的宮廟,在我國沿海各省、市,例如潮州、莆田、汕頭、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內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區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媽祖廟。《媽祖宮集成》乃匯集全國30個省、市(包括港澳地區)500多縣、市有關節媽祖宮廟的記載而成。隨著元明清之間航泫交通的日益發達,也隨著華人足跡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東南亞、加拿大、美國乃至法國巴黎、丹麥、南美的巴西等。





媽祖信仰在琉球、日本
古琉球天後宮。據文獻記載,傳入琉球的時間是在14世紀的明洪武年間(1368~1398)。

琉球的媽祖廟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宮、那霸的下天妃宮和久米島天後宮等3處。  

海神天後的東渡日本。我國與日本來往極早而且歷史非常悠久。  

日本長崎市內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

日本長崎的媽祖堂的最大特點是由商人“商會”先建媽祖堂,然後把它拓建為佛祖和媽祖合祀的寺廟,把媽祖奉祀在寺廟中。而其目的在於祈求生意興隆、海上平安。同時,利用神祈的節日活動加強與日本團結,對日本的民俗起著深遠的影響。後來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國媽祖的神龕,作為海上航行的護船神。


媽祖信仰在東南亞
媽祖的信仰,也隨著華僑的南渡遍布於南洋各地。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地,都建有供奉媽祖的廟宇。其中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比較典型。例如,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青雲亭、寶山亭,檳榔嶼的觀音亭(廣福寺)都有奉祀媽祖。



在新加坡的天福宮,林昔港亞媽宮、林氏九龍堂等,也都供奉媽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緣協會館內也都兼祀媽祖。


在臺灣民間相傳著這樣壹段傳說:傳說神界的單身貴族大道公與媽祖曾有壹段羅曼史,保生大帝得道後見媽祖端莊賢淑,便展開追求攻勢,而媽祖見其宅心仁厚,也萌生愛意,倆神情投意合,共同譜下壹段“堅定的友情”。世界上很多廟宇媽祖和保生大帝是壹起供奉的,這種現象在閩南最常見。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