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一個人的終極安全感是什麼?】

張貼者:姿余
閱讀人數:17070人 張貼日期:2019-11-16 01: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一個人的終極安全感是什麽?】

K!ddingboi - 安全感【Insecure】 - K!ddingboi | StreetVoice 街聲- 最潮音樂社群


0、寫在前面:

“我沒有安全感。”

一直以來,我聽到過很多人說過這句話,包括我自己。我用過很多次這個理由。

“我沒有安全感”,仿佛可以成為任何沒有做成事情的理由:恐懼、陰影。

可是當我接觸了心理學,才找到自己沒有安全感的真正原因。

最重要的是,它沒有那麽可怕。

有或沒有安全感,都是好的。都是一種存在。

放下對“沒有安全感”的執念,也許你會更有安全感。


01、安全感到底是種什麽感?

(1)安全感是種什麽感?

有個不太專業的術語,叫“可獲得性”,就是我們內心世界對可獲得的評估。

如果對一個人的可獲得性較高,那對這個人的安全感就較強。對於未來,理想,工作都是一個性質。

例如,如果你相信,只要你努力就會掙到錢的時候,錢對你來說就是可獲得的,你對錢的安全感就比較強。

(2)一段戀愛關係中,怎麽判斷有沒有安全感?

你相信只要你發消息,他就能回;只要你打電話他就能接;你有困難發出需求,他就能來幫你;你生病了,他一定第一個趕到現場,這就叫安全感強。





如果安全感很強,就有一大堆理由:他是很靠譜的,這一次不靠譜,只是個例外。雖然他這次沒有回,沒有接,沒有出現,我可以合理化他的行為,他一定是很忙,他一定遇到其他什麽事了..........

相反,如果可獲得性較低,即使你這次獲得了,也不相信下次可獲得。

這次你打電話他接了,你依然不相信你每次打電話他都會接的。

所以安全感比較低可獲得性比較低的時候,無論他在不在,相信程度都會低。

因此,可獲得性的高低其實跟客觀存在沒什麽關係的,它只是一個你內心的一個信念。

悟空问答- 为什么很多女孩子特别容易没安全感?(40个回答)

02、你越獨立,就越有安全感:

依戀是我們敢於把自己的一部分,可能是我們的柔軟脆弱,自己不能接納的部分,甚至是生命,我們都敢於交給另外一個人保護,替我們管理,所以依戀對象又可以叫做“安全基地”。

(1)我不能交給你,你太隨機了:

反過來說,我把我內心深處的東西交給你,你卻突然消失,一旦有一次交付失敗,就會涉及到內心深處關於生命的恐懼。

(2)我還是個寶寶,不能獨立:

安全感或依戀的本質,是“我如何依附於對方”。這種感覺實質是:我還是個寶寶,不能獨立,我必須依托你。把你設置成安全基地,讓你來滿足我,供養我,保護我。

因此,對於安全感的需求,實際上也與你的獨立程度成正比。

當你自身不確定自己能夠創造出這一部分來時,就會特別希望另外一個客體能滿足你這部分。

比如工作、金錢。

最明顯的是,如果你對於你自己“獨立創造工作和金錢”的這種能力認可度比較低的話,自己創造力低,相對來說,你就容易對外在的環境要求高很多。





(3)安全感是自我獨立和依賴安全基地之間的這樣一種合力:

安全感,也是自我獨立和依賴安全基地之間的一種合力。

我們把自己的“可獲得興趣”交給自己還是給他人呢?

若交給他人,我們對於他人的依戀程度就會非常的大。因此,安全感也是一種自我獨立和依賴安全基地之間的這樣一種合力。


03、有沒有安全感都很好,都是一種存在:

很多人都會為自己沒有安全感而苦惱,實際上完全沒必要。

有沒有安全感都很好,都是一種存在。

因為,安全感過低,或過高都會出問題。都會讓你直接失去了現實檢驗能力。

1、安全感過低,會帶來太多的限制:

安全感過低,就沒有辦法去相信他人,沒有辦法和別人建立深入的親密關系。

一個人扛著自己的脆弱,是件很累的事。

比如說,不相信自己的其他能力,只依賴於工作。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自由,會帶來太多的限制。

2、安全感過高,會看不到現實是什麽:

安全感高,也會帶來很多麻煩,容易過度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而看不到現實是什麽。就是自信心爆棚。

比如,過於相信自己會掙到錢,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現實中很可能踩空。





如果,你對於你的伴侶安全感過高,會導致幾個結果:

第一,他根本就承受不住你這種依戀。

就是當你特別相信他能給你的時候。結果一天就發現給不了你,那麽你就踩空了。

第二,你容易過於相信他的人品。

不回訊息,不接電話,晚上沒回家其實他在忙了。

也許背後並不是這樣。

所以安全感過高未必是件好事情。

3、適度的安全感才是一個最好的狀態:

怎麽把握這個度呢?

這是人類的心理學沒有答案的部分,靠自己把握。

只有一個標準,叫做“現實檢驗能力”。

就是,你對於這段關系的判斷是否是切合於現實、基於現實的。

“現實檢驗能力”怎麽判斷呢?

不知道,看個人情境。真的沒有標準。


04、戀愛裏 “作”是為了確定你在不在:

安全感除了可獲得性這個維度還有一個維度,被稱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所以“傾注依戀”或者“矛盾型依戀”中對方可在可不在,努力下就在,不努力就不在,這時候你會對另外一個人做什麽呢?

可能就會甜蜜地發短信打電話:嘿,你在不在,在不在?

你會發現,小朋友在兒童期的時候,他會不斷地呼喊媽媽來做確認。





人長大之後,也會不斷地確認你愛我嗎?你到底愛不愛我?有多愛?愛多久?……

在這樣的關係中不斷的這樣驗證來感受到:噢,原來你是存在的。

但是,如果媽媽覺得小朋友很煩就會制止嬰兒說:沒事你叫什麽叫,鬧什麽鬧?

長大後成人的依戀中,另外一個人就會很煩:沒什麽事你老確定什麽?我不是在這裡嗎!

這就是我們最最常見的一個現象,我們親密關係中的“作”。

“作”的目的,只不過是在當下為了獲得一點點“可獲得性”,想當下確立一下“確定感和可控感”,那一刻他是感受到了“依戀”。

“可以增加可獲得感”,這是“作”的一個意義。
.
.
05、我們如何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媽媽不能隨時回應你,這是童年創傷,但伴侶並不是你媽,伴侶一直都在。

請不要把媽媽的失誤轉移(移情)到伴侶身上。

1、睜開眼:

不是所有的過馬路,都會被車撞“屎”,最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睜開你的眼睛,看看這個現實的世界。

在你嬰兒期的時候,媽媽不能隨時響應你,是媽媽的問題,不是你伴侶的錯。

她並不像你當年的媽媽一樣,隨機性地出現。

當然了,這也不是你媽媽的錯,你媽媽也可能沒這個能力,意識或時間全身心地照顧你。

我們不去遷怒媽媽,更不能遷怒伴侶。

如果小時候你被車撞過,你可能長大後害怕過馬路,當然以後需要長大後睜開雙眼看看。

不是所有過馬路都可能被車撞死,更不是可能被車撞死之後,就從此不再敢過馬路。

2、選擇:

你要去改變誰?

妳要擡著頭走路?還是低著頭撿錢?然後你需要做一個選擇,選擇你要改變誰?

你是要增加它的出現的概率,不斷去驗證呢?還是要改變自己呢?增加自己的可獲得性?

3 決定:

冒險接近,或者,認慫,從此拉遠自己與他人的距離。





冒險!就是用新的認知代替固有思維。

你可以選擇改變它,或者改變自己。

但是根據我們的經驗表明,改變它通常是失敗的,不如改變自己來的劃算一點。

改變自己什麽呢?兩個字:冒險。

舉例來說,你走路的時候你是喜歡擡著頭走路還是低著頭走路?低著頭走路好處有很多,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被磕著絆著,不容易摔倒。

擡著頭走路呢,安全感就會低點了,因為你看不到你的腳下到底有什麽,你只能看到遠方。但可能風景更美點。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認慫吧,拉遠你跟他的距離,既然不相信他,就不要靠近他,好好地保護好自己就行了。

你要麽往“安全型依戀”方向走,要麽往“回避型依戀”方向走,如果始終停留在這種傾注型/矛盾型的依戀裡,還是很折磨人的。

4、雖然不是你的錯,但發生在你身上,還是要你來負責:

最後一句話,始終是你自己需要為自己的不安全感來負責。

這是你的事情,不是另外一個人的錯,因此你需要來為它負責。

你的不安全感,雖然不是你造成的,但也不是他造成的,所以,終究需要由你自己來負責。

沒有為什麽,就是因為發生在你身上。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