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人性的迷失

張貼者:幸君
閱讀人數:17936人 張貼日期:2018-10-24 08:18:45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人性的迷失



現代人的人們已經不再對外在的神忠心耿耿;現代的科學也只能滿足人類的理性推理、邏輯思考,無法引領人們重返伊甸園。科學帶領我們發掘的,是一個冰冰冷冷的、沒有愛及善意的宇宙,一個大爆炸之下隨機形成的機械宇宙,而不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它不能滿足我們情感上的需求。我相信人們在心靈深處,寧可相信自己是從伊甸園來,而不是大爆炸來的。

當一個人向內追求、找到內在的神性或佛性時,他會知道內在的自發性,以及所謂內心的法則。因為這些內心法則的監督者,正是他自己。後來,這些內心的法則被投射出去,形成宗教上的戒律、政治上的法律。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都已明白:再嚴苛周密、完整的法律,也沒有辦法把我們的社會導向一個真善美的境界;只會讓人性變得扭曲。這部分要溯及宗教上的二元對立論:善與惡、撒旦和上帝、人性或神性。這樣的對立,造成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內心的矛盾,以及種族、宗教或其他層面的衝突。

很多的修行是去否定或潔淨人性,以得到所謂崇高、聖潔的神性。這樣的理念,造成許多人性上的扭曲和痛苦。

真正的修行是透過了解、承認、面對自己的人性,看到人性是如何從神性中浮現出來,而神性又是如何懷著一種愛和祝福,看著人性和自覺的出現,以及在人性七情六慾當中的動物性裡,看出它們的真善美。

有些人抱怨:「既然萬能的神創造了萬事萬物,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戰爭、飢餓、災難及痛苦讓人類受苦受難?」對於發出這樣問題的人,我常常會告訴他一句話:「很抱歉,雖然神沒有辦法突然顯現在你面前,像施魔法般的將世界遇到的災難、痛苦解決掉,可是神已經把解決苦難、帶來希望與未來的能力賦予你了。」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神把祂的神性賜予我們,我們必須自行把它整合到人性裡,再善加發揮。





當一個人能夠做他自己,得以發揮他的能力,他就是在彰顯神。身為神的人類之代表,作為神的肉體之延伸,在地球的尺度下,以肉體的方式來彰顯神的能力,那是你此生的目的,而人性正是來自於神性!

除非人開始發現人性之美、人性的可貴,透過認識自己而看到人性 所來自的那個神性,人才會在他的內在找到自己真正的神性或所謂自性的光輝。這是新時代的觀念和所有目前的宗教理念最不一樣的地方。

新時代的理念所要倡導的,是一種內在的宗教;不再把自己的能力投射給遙不可及的偉大神明,自己卻無能為力。人開始真的與自己內在的神性達到一對一的接觸,就會感覺到內在的神性是那樣溫柔、慈悲地看護著你。你的人性就是來自祂,你是被護持的,沒有任何的恐懼。早期人類的自我為了邁向自己的成熟和獨立,選擇了離開伊甸園,脫離恩寵的狀態,假裝他的人性不是從神性中出來,是唯一具有頭腦進化及推理思考能力的物種。目前人類的意識到達了某種自我成熟的階段,現在的宗教和科學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整個人類的意識即將進化到另一個層面:人性將開始回歸神性,但不會被吞沒或貶抑,人性會因為他更是他自己,而彰顯了神性的可貴與佛性的價值。人重新回到了他的家鄉,無論在意識上、情感上、理性上都是如此。簡而言之:人找到他內心活生生的上帝了。

人不是被孤零零地丟在地球上自生自滅,也沒有被困在生死之間的門檻。他內在的神性或佛性超越了生死。人來到世間學習、成長,藉著認知,善用神所賦予人的能力,了解自己,並且幫助別人。

佛教常常提及「慈悲」,在這裡,我想把這個概念做一個比較清楚的解釋。



一般人所認為的慈悲是:心中對一個對象懷著慈愛的心情。例如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眼睛可以看到受苦受難的眾生,手上拿著很有力的法器尋聲救苦,所以叫作「觀世音」。

慈悲是建立在眾生皆是一體的本質上,也是建立在人人皆有佛性的概念上。換成現代心理學的術語,慈悲就是同理心,其真正的本意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體會,了解與感受別人內心的感覺,易地而處,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而不是我施予你慈悲這樣的態度,這樣就會變成一種自以為是的慈悲。用看似慈悲的態度來對待對方,卻不見得了解對方的感受與心情,是懷著一種上對下、好與不好的心境來對待眾生。

把慈悲還原到現在的術語「同理心」,是為了打破宗教上的假慈悲和貢高我慢。真正的慈悲沒有那麼容易,不是徒具一份菩薩心腸就可以的。真正的慈悲是從對方的角度體會事情,願意放下自己的觀點,在那樣狀態下試著和對方產生連結。

真正的慈悲不只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是在自己同理對方時而產生的一種感受,也因而對人類的苦難自然產生的一種了解和接納。

如果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感受他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的局面,那麼我們會升起深深的同情—因為我們內心深處也有不被愛、不被肯定的那一面,在這樣的同理過程裡,我們了解到他的感受,看到他的恐懼,也體會他內在的悲傷。當我們了解、接納了他的狀態,我們可以改變一些事情,而自己也同時得到了寬恕及接納。但是同理、了解和接納,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認同他所做的事是對的。

想要改變一個人最有效的辦法,不是藉由譴責,而是藉由同理和接納。



當一個人的委屈被同理了、痛苦被看見了,他會自然而然地改變;當我們學會用同理的心態來看待人性時,不但會回歸到自己人性裡的神性和佛性,也會看到別人所謂醜陋人性背後的神性與佛性。

書名:我不只是我 邁向內在朝聖之旅
口述: 許添盛醫師
文字整理: 張雅真
出版: 賽斯文化(請洽賽斯各分會購買)
重點整理: 林捨岫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