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靈性修行的覺知

張貼者:林咘卡
閱讀人數:1075人 張貼日期:2025-09-14 08:00:00
1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一、如何覺知煩惱 覺知就是「在它發動的第一秒,就看見它」。

在靈性修行中,覺知並不是壓制,也不是評判,而是「當下的照見」。
方法要點: 身體訊號: 呼吸變急、肩頸緊繃、手腳冰冷、心跳加快 先察覺身體的不對勁,再追蹤到心念
情緒訊號: 急著反駁、急著辯解、急著防禦 感受到恐懼、嫉妒、憤怒、委屈時
念頭訊號: 腦中反覆重播「他怎麼可以這樣?」 自我對話出現「我就是不甘心」、「我不能輸」
靈性訓練: 在每個起情緒的時刻,默念:「我看見你了。」 不急著壓下,先讓它被意識捕捉,就像把小偷照進探照燈。

二、啥是煩惱 煩惱在佛法中稱「惱亂心性的東西」,
在靈性修行中就是「遮住你光的雲」。

三大層次理解:
粗重煩惱(顯而易見):貪、瞋、癡、慢、疑

貪:想要多、抓不住就焦慮
瞋:不合意就火冒
癡:不分是非因果
慢:看低別人,看高自己
疑:對法、對人、對自己不信

習氣煩惱(隱而難覺): 慣性防禦、自我合理化、愛面子、怕吃虧 微細煩惱

(靈性遮蔽): 執著「我有修行」的身份感 貪求靈性境界而忽略本心
靈性視角: 煩惱不是要恨的敵人,而是未被理解的訊息。
它提醒你,哪個地方還沒有和光對齊,要去拆解與面對它.

三、如何修行轉煩惱見菩提性 菩提不是「沒有煩惱」,而是「在煩惱中,見到真性」。
轉化步驟(靈性四轉法):
停(Stop) 一察覺起心動念,就先停,不反應。 用深呼吸三次,讓情緒波動緩下來。




觀(See) 問自己:「這是事實,還是我的詮釋?」 觀察它的根——恐懼?比較?控制?自卑?
轉(Shift) 將「對人對境的執著」轉為「對因果的觀照」。

例:憤怒 → 看見對方也是業力作用的結果。
例:嫉妒 → 看見自己也有培養的潛能。
用(Apply) 把剛剛的覺知,帶入下一個行動中。

以慈悲、包容、清明去應對,而不是被情緒駕馭。

靈性修行金句 「煩惱是雲,菩提是光。雲起時,不要忘了光還在。」

「覺知不是壓制,而是讓煩惱站到陽光下。」

「轉煩惱,不是換個漂亮的包裝,而是看穿它的虛幻。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