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原生家庭的傷痛:和母親「結婚」的兒子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17720人 張貼日期:2017-12-29 23:21:49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從40歲那年開始,她已經將孩子變成先生的替代品。

「媽,我都25歲了,為什麼還不能交女朋友?」他正幫忙拿藥給媽媽,但其實心裡一直想開口問媽媽,這深植他心中多年的疑問。

只要一回到家,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陪媽媽,如果出門,他也會將細節鉅細靡遺地告訴媽媽,因為媽媽總是會等他,即使累到已經在客廳打瞌睡,也要看到兒子回來,她才放心。

他知道媽媽對他的依賴,是來自於長久以來對於家庭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媽媽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身為獨生子的他會拋棄她,於是,他總跟媽媽說:「不會發生這種事。」但無論他怎麼保證,媽媽都無法相信。

「你看,你爸只會往山上跑,也不管我膝蓋不好,只能在家……」媽媽一邊說,一邊無奈搖頭。

「你看,你爸對我這麼不好,枉費我們結婚20多年。跟你講,男人很可怕,都會變,你可千萬不要騙我,讓我傷心……」每當媽媽這麼對他說,他就更不敢提想交女友的事了。

和母親「結婚」的兒子

但媽媽會這樣講,不是沒有原因的。

她和老公是五專時期的班對,感情一直很要好,雙方家人的相處也非常熟絡,兩人理所當然結了婚,但婚後,她的肚皮一直沒有好消息。她總是被婆婆冷言對待,甚至還有親戚說「不能生,就退貨」。令她難受的是,先生都沒有站出來為她說一句話。難道生孩子是她一個人的事嗎?

不服輸的她,終於在40歲那年,以試管嬰兒生下兒子。



她覺得自己總算可以跟大家交代了。但沒想到有了兒子後,她對於先生更看不慣了。她全心全意照顧兒子,對他呵護備至,無論花多少錢,什麼都想讓兒子學。兒子如果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爭執,她總是第一時間出面,而兒子只要一點不舒服,她就緊張地送急診。

她已經絲毫不在意先生的退場和無感。從40歲那年開始,她已經將孩子變成先生的替代品。她不但證明自己正常,可以生育,也解決了家中要抱孫的壓力。從此,她認為兒子是她的戰利品。她不希望兒子有女友,不希望與任何人共享他,她希望兒子永遠只陪她。

我們在原生家庭受的傷

「你們夫妻感情不好,那生個小孩就沒事了!」我們常聽到身旁的長輩,這樣告訴感情不睦的夫妻,甚至是在夫妻雙方想要離婚時,也給予這樣的建議,但這真的是正確的嗎?

當夫妻不和,孩子容易成為彼此角力的工具

依據婚姻滿意度的調查研究指出,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夫妻對婚姻的滿意度急遽下降,而身為人母的女性,滿意度更低。

在台灣的配偶調查中也發現,婚後女人的家務負擔是男人的7倍,而男人則是少了12%。台灣夫妻在婚後的家務,明顯女人負擔的較多,而有了孩子之後的照顧和養育責任,使得人母明顯變成一件沉重的負荷。

如果夫妻雙方原本就不睦,那麼先生不但無法領略太太的挫折感,甚至可能因為分工問題,而起更多爭執與口角,甚至撒手不管。

夫妻關係是很重要的夥伴關係,而「生孩子」這件事,不但無法讓夫妻雙方關係更緊密與美好,反倒可能變成擋在彼此中間,更堂而皇之的理由。



長久下來,夫妻雙方不能同心,孩子也變成在夫妻衝突中,彼此角力的工具之一。夫妻也會將自己在伴侶間得不到的支持和照顧,在孩子較大時,下意識地向孩子索求。

當孩子成為夫妻關係的救火隊

另一種狀況則是將孩子捲入夫妻紛爭的三角關係中,孩子彷彿是出生來為這對夫妻的不和關係救火。家族治療大師包溫(Bowen)曾指出孩子在家庭關係中的角力,也許是父母其中一方與孩子共謀,或是祖父母默許孫子出問題,以轉移對父母之間衝突的注意力。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你也許會見到一家人中,母親暗中贊成孩子不要聽父親的話,也不要尊重父親。這種派給孩子任務,去反對另一方的動力,孩子會接收到,於是你會看見一個氣憤、不被尊重的父親,和一個從來不把父親看在眼裡的孩子,以及一個得意於「孩子不聽父親的話,口口聲聲說她是個多麼辛苦的好媽媽」的母親,最後你會看見「父親愈來愈荒謬的管教,孩子愈來愈脫序的行為,母親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說孩子真可憐」這樣的劇碼。

最重要,且令人不忍的是,孩子會從中學習到「討好媽媽」。等到他長大之後,當要面對自己的決定和判斷與媽媽的不同時,就會變得格外困難。


他會意識到:
一、他將父親的重要性排除,從小就承擔起讓自己取代父親,照顧媽媽的沉重負擔。
二、媽媽愛他,但卻不能尊重他的決定。
三、他無法讓母親失望,可是又無法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會導致他愈來愈厭惡自己。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原文刊載於黃之盈《看不見的傷,更痛》/寶瓶文化)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