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星雲大師:解開「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生命之謎

張貼者:姿余
閱讀人數:13980人 張貼日期:2024-03-05 11:00:00
4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星雲大師:解開「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生命之謎

生命從何來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須為生命的存在與意義而奮鬥。
如何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尊嚴?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生命的真相又是什麼?
生命教育是近幾年來才受到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

    佛教早在兩千多年前佛陀宣說的「緣起法」,就已說明生命是彼此相互關係的存在。
佛陀以「十二因緣」說明生命的由來與三世輪回的關係,幫助我們解答「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生命之謎。

    談到生命從何而來,星雲大師首先開宗明義:
「人活在世間,就是因為有一條命,如果沒有命,就沒有身體,沒有活動;因為有命,才有世界、才有人我、才有幸福、才有歡喜,生命的重要於焉可見。」
    生命到底從何而來?佛教的教義能否為我們解答生死之謎?
    自有人類文化以來,生命的起源就一直困擾著無數的思想家、哲學家。
    但千古以來唯有釋迦牟尼佛和歷代悟道的禪師們道出了原委,卻又不易為人所瞭解。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懂得尋找生命的根源,提起「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疑情。 生,不會像孫悟空一樣,突然之間從石頭裡蹦出來。
    人既不是石縫里蹦出來的,也不會無緣無故從天上掉下來,那麼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依一般世俗的說法,人是父母所生! 父母從哪裡來?從祖父母來!祖父母從哪裡來?從曾祖父母來!曾祖父母從哪裡來……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最後就不得而知。

  十二因緣
      根據佛教的「十二因緣」說:有情眾生由於累劫的「無明」煩惱,造作各種「行」為,因此產生業「識」。
    隨著阿賴耶識在母體子宮里漸漸孕育成色心和合的生命體,是為「名色」;
名是生命體的精神部分,色則指物質部分。
    數月之後,生命體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稱為「六入」;
胎兒脫離母體後漸漸開始接「觸」外境,並對外界的苦樂感「受」產生「愛」與不愛,進而有了執「取」所愛的行動;
結果由於身、口、意行為的造作,又種下了後「有」的生命體;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因為「無明」的關係而有了「行」為,有了行為就產生業「識」;
有了業識,所以有精神與物質的「名色」,有了名色故而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
透過六入與外境接「觸」,產生觸覺對苦樂的感「受」;
有了感受就會揀擇貪「愛」,有了貪愛進一步就會執「取」;
執取的結果有了後「有」的生命,因為後有的因緣而出「生」;
生命又會隨著緣滅而「老死」。




    因此在十二因緣的循環之下,有情眾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轉不已。

    所以佛教的「十二因緣」,明示一個人的生命是三世流轉的,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循環不已,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對生命看法的最大不同。
    一般宗教對生命的思考模式都是直線式的,佛教講生命則是環型的。
    佛教認為「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佛教對生命的看法是「無始無終」,佛教把人定位在六道輪回、五趣流轉的樞紐地位。
    五趣六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人在六道里輪回,就是靠著「業」這條線來維繫生命。
    業的生命線猶如念珠的線一樣,一顆念珠等於一期的生命,一期一期的生命靠著「業」來串連,就像一條線把念珠串成,不會散失。 所以佛教說生命的流轉,是無始無終的「生死輪回」。 

  宇宙根源都在心中
    過去有一首歌《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管江水流到哪裡,又會再流回來。
    生命之流不但在五趣六道里流轉不停,而且佛經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我們的生命不是突然就有,也無法單獨存在。
例如,我們要仰賴農人耕種,才有飯吃;要有工人紡織,才有衣穿。
    父母養我、老師教我、社會大眾共同成就之外,還有自然 界的陽光、空氣、水分等宇宙萬有眾緣和合,「我」才能存在。如果宇宙萬有缺少了一個因緣,「我」就無法生存了。
    我們的生命不是建築在自己的身體上,而是必須仰賴士、農、工、商、社會大眾的眾緣成就;失去大眾的因緣,我們的生命就難以維繫。




    尤其在眾多因緣當中,因為父母相愛,有緣結合,再加上我的業「因」和他們為「緣」,因此生養了我。
所以,我們要研究生命從哪裡來。
簡單說,生命是從因緣所生,人是從業感而來。
由於我們的行為造下各種業,最後就會隨業而受報,生命就在「因緣果報」里隨著業力流轉不停,這就是生命的去來。


人,生從何來?死又往何去?宇宙人生是怎樣形成的?
天台宗的「百界千如」最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都具足「十法界」,每一個法界又都具有「十如是」,所以「百界」、「千如」都在我們的心裡。 我們的心,就時間來說是「竪窮三際」,就空間來說是「橫遍十方」。 所以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宇宙萬有的根源,都在我們的心中。

    佛教有一部《大乘起信論》,就是要我們相信自己的真心。
    真心就如一塊黃金,把黃金做成戒指、耳環、飾物等,甚至把它丟進陰溝裡,或棄置垃圾堆中,它的形態雖然千變萬化,但黃金的本質永遠不會變。
    正如一個人的生命,雖然在中陰身時不得不受生,已生不得不變老,已老不得不生病,已病不得不死亡,但是在生老病死的不停流轉中,我們的「真心」卻是圓成周遍,恆常不變的。
    所以,世界可以毀滅,而我們的真心不會毀滅;生命的形相雖有千差萬別,生命的理性則是一切平等。
    只是凡夫在分段生死中,一期期的生命因有「隔陰之迷」,也就是說換了身體就不知道過去的一切,致使千古以來生命之源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但是生命本來就沒有所謂的起源、終始,生命只是隨著因緣而有所變化,隨著業力而相續不斷。



因此只要我們對佛教的緣起性空、三法印、業識、因果等義理能通達明白,「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即不問自明瞭。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