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內以養己,安靜虛無。原本隱明,內照形軀。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16240人 張貼日期:2022-05-16 10:34: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內以養己,安靜虛無。
原本隱明,內照形軀。

這一段文字非常明白,所謂養性煉己,拿佛家來講是所謂「明心見性」,求生命的根本。像唐宋以後的參禪,參「生從哪裡來,死向哪裡去」等等。道家不來這一套,認為我們的性命、生死都是合一的,要先從現實著手,就是從現在這個身心轉化開始。理論上非常簡單,所以修道打坐,開始一句話——「內以養己」,重要在這個「養」字。中國文化有一個名稱叫「養生之道」,這個「道」叫養生,也叫攝生。「攝」就是歸納,收攝,同西方文化的衛生不同。道家認為,現有的這個生命就是永恆,並不要另外求一個永恆的生命,只要把現有的生命保養住就可以了。

  所有的工夫、做法、修持,就是一個「養」字,「養」字之難就在這裡。



本文告訴我們「內以養己」,「養己」的境界有四個字——「安靜虛無」。這個誰都會,一看文字都懂!真講「安靜虛無」的實際工夫就難了,就是《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的求安求靜的步驟,一直到達明道為止。所以嚴格地講靜和安,它有工夫上的層次,修養到達最高的境界——虛無,就是佛學所講的空。講到「養己」,現有的生命是本來生命的投影,從現有的生命上,找回本來的生命,就是「安靜虛無」。

  「原本隱明」,就是剛才講的「攝生之道」,在佛學的方法叫做「都攝六根」,就是把我們眼耳鼻舌身意等隔離開,返求諸己,內省自己,這個就是「原本」,也就是不向外放射。譬如我們學打坐,眼睛閉起來,耳朵不向外聽,在佛學叫「觀音法門」,返觀自性等等;拿《參同契》來說就是「原本隱明」,不向外放射,回到自己本來的那個安靜的狀態。
  「內照形軀」就難了,這是道家修養工夫的境界,在我們原始的文化裡頭,「內照形軀」是「內視之道」;在佛學就是「觀照」、「返觀」,表達不同而已。「內視」並不一定是指身體以內,而是無內外中間之「內」。

不過我們沒有到達這個境界以前,姑且拿這個身體來做一個標準,先把外用的精神收回,轉向「內照形軀」,就是這個身體。這就產生了後世道家的守丹田、轉河車、修氣脈、打通任督二脈等等的方法,原理就來自「內照形軀」。



據我個人所了解的,各家的修法,最厲害也最有效果的是佛家的「白骨觀」和「不淨觀」,實際上這就是「內照形軀」。當然普通觀不起來,如果觀起來也同道家一樣,眼睛一閉靜下來,身體內部氣脈的位置,氣血的流行,五臟六腑的情況,一目了然,都看得非常清楚。道家《黃庭經》就講到這部分,但是,「內照形軀」不是用這個肉眼看,而是屬於自性的功能。

  以上這四句話,就是「煉己」工夫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從明朝以後,道家講「百日築基」,其實有些人不到一百天就可以建立這個基礎,甚至六七天就可以達到。但有人修道一輩子都做不到,只會閉著眼睛打坐,像禪宗祖師罵人黑漆桶一團,閉著眼睛黑黑的,什麼都不知道,茫茫然一片無明。不管佛家道家,或者顯教密宗,隨便哪一種修煉的方法做到了,「煉己」的四句話也一定做到了。尤其最重要的是「內照形軀」,假定一個人修養的工夫夠,能夠安靜下來,一閉眼,內部的情形能看得見的話,就可以祛病延年。

至少用自己的精神意志治療自己的身體,就非常容易了。
雖不能說長生不死,但是慢一點衰老,多活一段時間,是絕對可以做到的。




本文摘錄自南懷瑾《我說參同契》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