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務項目
我要推薦會員加入
線上表單
聖事預約單
真圓會員申請單
午時水預約登記表
命理專人解盤登記表
愛心活動參加登記
敏感體質檢測表
壓力檢測表
相關連結
服務總覽
心靈諮詢(問事)
心靈諮商
靈魂療癒(可搭配SJGP)
內在小孩和解
紫微斗數服務
生命靈數服務
聖事服務(濟世)
收驚
制煞
安神(祖先)位
調整房屋磁場(地理風水)
處理祖先問題
冤親債主和解
領旨(領取生命藍圖)
靈修相關
連結高我服務
協助生命藍圖
協助清理
心靈功法課程
聯絡我們
心靈商品
文章
影音
影片
照片
命理
紫微斗數
免費看流日
八字
專業占卜(卜卦)
心理測驗
註冊
登入
[
返回文章列表
] [
返回最愛列表
] > 文章類別:自我激勵
【勵志故事】--和珅賑粥
張貼者:🛂萱蔓
閱讀人數:16233人 張貼日期:2021-10-10 13:05:00
0
和珅賑粥
乾隆年間碰上了水旱天災,乾隆派和珅前去賑災。
和珅作為這次賑災的欽差大臣,到達災區開辦的粥場,見到嗷嗷待哺的數以萬計的災民,便緊趕命人煮了很多粥分發給災民。
可連續不斷的煮,災民連續不斷的領,一天下來仍有災民沒有領到粥,抱怨聲起。
和珅喑忖:「煮了那麼多的粥,應該人人都有份了,為什麼還是有人沒領到?」
和珅靜思,不斷的思考原因、想辦法。
第二天,和珅下令煮了與第一天同樣多的粥,但每鍋粥在發放之前,和珅要求屬下往鍋粥裡灑一把沙子。
部下不解其意,和珅也不解釋,部下也只能照辦。 第一天下來,效果出奇的好,所有災民都領到了一份粥,而領到粥的人,並沒有嫌棄粥裡有沙子而浪費掉,都欣然入肚,再沒有一人餓肚子了。
眾人都看不穿,和紳也不說明,這事慢慢地傳入朝廷,朝臣中開始傳出唾罵和指責和珅。
指責的聲浪傳到了乾隆的耳裡,乾隆皇帝鄭重其事,立即派員調查,並讓和珅回奏緣由。
和珅說: 民以食為天,真正飢腸轆轆的災民會飢不擇食,那裡還會在意粥裡是否有沙子呢?
他們只想撐起自己的胃,因為挨餓的滋味誰也不願意承受。
可是來粥場領粥的人,有相當一部份的人並非真正的災民,這些「假災民」家中根本還沒有到揭不開鍋的地步。
他們到粥場不過是貪小便宜,來蹭吃蹭喝的,根本不是解決飢餓問題。
往往這樣的人家裡比較富有,好日子過習慣了,一旦他們發現粥中有沙子,就不會主動領粥了。 他們不再領粥,真正的災民就都能領上粥了,有粥就能保命,所以災民都為對聖上感恩戴德,這樣賑災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乾隆皇帝聽後恍然大悟,也就沒有責備和珅。
民以食為天,有太多的歷史借鏡,許多朝代的滅亡,很多都是因為發生天災、人禍後,政府處理不當而造成災民流竄、暴動,最後災民變暴民,暴民變起義軍推翻朝政。
和珅賑災的故事在武漢肺炎,各國政府防疫救災的此刻,很值得借鏡省思。
如何才能讓有限的救災或醫療資源,讓真正有需要的人拿到手,而不是被一些貪小便宜的人搶分賑災、醫療物資。
若能有效的將那些貪小便宜的人排除在外,那麼能救助的人更多,資源缺乏的問題也能獲得很大的解決。
甚至很多社會補助救助,不是政府編列的預算不夠多,而是因為裡面浮領的人過多,造成真正有需要的弱勢無法拿到。
政府若能做好排富,並有效率的將假低收入戶、假弱勢揪出來排除掉,那麼相信有限的資源能分配救助到更多真正需要被救助的人。
在延禧攻略中,也有賑災的情節,嫻妃賑災時,有一些假災民前來領粥,造成粥不夠分,又遇到有人假冒災民,並在賑災處藉故發生爭吵,讓嫻妃賑災惹得民怨眾怒,好在袁春望仔細觀查出帶頭亂事的匪人,並斬殺於當場喝住眾人。
隨後,嫻妃提出除了老弱外,其餘人要以勞力換取賑粥,此言一出,一堆冒領之人就紛紛離開,最後只留下真正的難民。
有辦法排除弊端、鑽漏之人,又能幫助到真正需要被幫助的人。
【提醒:】
1.非LINE群組成員,
請點我【綁定LINE】
就可以不定期收到我們的好康通知
2.
好康靈性商品真圓身心靈商品請點我
延伸閱讀
【勵志故事】-- 天才 PART II
【勵志故事】--精明的書商
【勵志故事】--蛻變
【勵志故事】--你若是茶,因誰而美?你若是水等待為誰?
【勵志故事】--和則兩利 、鬥則兩敗
【勵志故事】--走不出去? 走出去?
【勵志故事】--人生的28個零
【勵志故事】--中國的馬屁文化
【勵志故事】--一隻沒功勞的田鼠
【勵志故事】--調整心態的好方法
猜你喜歡
人氣文章
自渡是能力,渡人是【格局】 PART II
(19965)
彎腰是為了換取抬頭的機會
(19902)
自棄者「扶不起」,自強者「打不倒」 PART I
(19767)
信佛學佛修佛
(19425)
不生氣,你就贏了!(這才是真正的修養)
(19358)
心懷「戒慎恐懼」
(19297)
成大事者:守愚、守靜、守時、守信!
(19296)
佛教故事: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影片檔)
(19260)
二十年後你會比現在更幸福嗎?
(19157)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1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