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神佛傳說

關聖帝君(關公)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23831人 張貼日期:2024-07-29 01:30:00
3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從最初的朝廷敕封、民間祭祀到道教封神、儒家稱聖、佛教護法,乃至於明、清時期鸞門群眾運動倡導關帝由恩主公升任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關聖帝君可以說是整個漢族信仰崇拜和三教文化融合的演進縮影!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uT-8qzaFWNA


  

關帝不是被《三國演義》封神的
  關聖帝君就是關羽,個性忠義,又是武聖,能護國衛民,因而成為朝廷、三教、民間共同信仰的神明,也是唯一被儒家、道教、漢傳佛教三教所共同接受而祭祀的神明!
  一般認為,關羽是在《三國演義》被神化的,這不完全正確,雖然關帝的形象與史蹟的確在書中被重新形塑,但祂在明太祖開國前就被歷代皇帝敕封了11次,後來才因為《三國演義》的推波助瀾再度受封26次,至明萬曆皇帝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成為史上唯一受封為天尊的聖賢。



從救世主到接任第十八代玉皇大帝
  至於流傳到臺灣後獨特發展的恩主公信仰,則是因為「以儒為宗,因神設教」的鸞門系統(因明朝道學倡導三教融合而興)在清朝中期瀕臨滅國時而出現的:
  傳說因世道中落,善者千中難尋十人,玉皇大帝有意將作惡眾生收盡,經關帝聚眾神苦求才罷休,並賦予關帝教化救度蒼生之責,關帝自此成了萬民救世主──恩主公。後來末日思想促使鸞門出現「天上換玉皇,地下換閻王」的說法,結果關帝又被傳於清同治三年接任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稱玄靈高上帝。

從山西關夫子到文衡聖帝
  儒家原為學術教派,自漢後歷代皆有正式儀典與祭祀,其祭祀分為國家法定的文廟文祀、武廟武祀,以及民間的文昌祠祭祀。
  清順治皇帝制定關帝的祭祀為春秋二祭;乾隆皇帝封關帝為山西關夫子,關帝成為國家與儒教的祭祀對象就此法定化──直到民國初期,關帝仍與孔子並列為政府的文、武二祭。
  在民間部分,雖然儒家一向敬鬼神而遠之,但聚集學子讀書的書院仍會祭拜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在宋朝時發展成五文昌──文昌帝君、文衡聖帝、呂洞賓、魁斗星君、朱衣神君,當中的文衡聖帝就是關帝。關帝喜讀《春秋》,恪守法禮,是儒學道統的擁護者與捍衛者,人稱「山東孔夫子,山西關夫子」。明末鸞門《桃園明聖經》記載,關聖帝君是紫微宮裡的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同時代鸞門也興起南天文衡聖帝聖號,因為此二說法更符合文昌精神,儒家便以「文衡聖帝」稱呼五文昌裡的關帝。

戰神變伽藍神
  伽藍神即佛教寺院監護之神,漢傳佛教典籍多有記載關帝成為伽藍神的經過,清《關帝志•靈異•建玉泉》記載,關帝被斬首後化為遊蕩野鬼到處作亂,後來受到智者(智顗)大師度化,終至為成伽藍神。



這個說法較「靈異」,較具史實的說法是,南北朝與隋代佛教興盛,但也天下大亂,政權屢屢更迭,此時最需忠義精神來鞏固政權與安定社會。隋開皇十三年,智顗大師奉詔在當陽玉泉山建寺,由於關帝身塚也在當陽,便因天時、地利、人和被拔擢為玉泉寺伽藍神,並建伽藍殿供奉。後來,中土伽藍關帝就取代了原本的二十一位伽藍神。
  宋朝時,中土佛教寺廟開始以韋馱為護法,接著便演變成以韋馱、關帝為左右護法的中土傳統,而伽藍神也從被供奉變成左右護法。韋馱原是印度婆羅門教四大天王三十二將領之首,後來佛教將其變成護法神,同時也將在賢劫之末成為最後一位佛祖,關帝與之同為左右護法,自然也有類等的地位。
  隋代玉泉寺開寺以關帝為伽藍神;後來南宋高宗敕頒「顯烈」廟額;相傳元世祖因尊崇佛教,封關聖帝君為佛教監壇,這是關帝在佛教地位法定化的開始。



商場和江湖中的關二爺
  關帝一生官場戎馬,封神後成為民間商場與幫會供奉之神,恐怕是祂始料所未及!漢族民間傳說關帝是財神爺,應是「商神」的誤解。漢族的晉商(山西商人)世界歷史上的三大商人之一,關帝是山西人,晉商自然供奉關帝,也因為晉商而得到商神的封號。
  軍警祭拜戰神關帝天經地義,但與軍警敵對的幫會也拜關帝!這是因為幫會分子不遵守社會規範,內部必須神化忠義價值並進行威權統治,免得小弟砍大哥等「不符合江湖道義與倫理」之事經常發生,關帝重兄弟情義又昭烈驍勇,自然被幫會分子奉為偶像,但幫會不稱關聖帝君(帝君是官),也不稱關老爺,而是關二爺,以彰顯長幼倫理。

多種造型,一樣紅臉
  關帝的身分很多,造型也多變,以展現不同的象徵意義,但仍有共同處:「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身長九尺五寸,髯長一尺八寸。




  文衡聖帝、商神、一般家中祭祀的關帝是持《春秋》的關帝,無武力傾向,彰顯文貴、忠義與保佑意義。伏魔大帝則持青龍偃月刀,象徵驍勇善戰:刀頭向上,表示斬妖除魔;刀頭向下,表示不好殺,僅為鎮壓。
  關帝頭戴的冠冕有帝王帽、便帽兩種,這只是官服與便裝打扮的不同,意義上無太大差別。但若是戴玉皇上帝的十二行珠冠冕旒,就是玄靈高上帝了。
  佛教中的伽藍神則手持寶劍,跟一般佛教神明一樣,眾寶妙衣上有許多冠帶、瓔珞、彩帶,象徵華貴,並有飄然的感覺。

關帝身分眾多怎麼拜?
  祭拜關帝同一般神明,但關帝是戰神,不拜楊桃,以免「揚長而去,逃之夭夭」;有些人因為關帝是戰神,所以祭拜菸酒檳榔,這是幫會和特種行業的做法,正當做法「進酒三巡」,過之則非禮。若是祭拜文衡聖帝,則同文昌帝君;祭拜恩主公、玄靈高上帝則為素食,因為臺灣恩主公教團祭祀時是素食,有些恩主公廟順應風土民情有燒紙錢,但其實應是不燒紙錢的。
  在臺灣,西元1669年興建的臺南開基武廟是最早的關帝廟,因規模較小,俗稱「小關帝廟」,目前只剩下正殿遺跡修復的部分;臺南祀典武廟俗稱「大關帝廟」,是國家一級古蹟,建於鄭氏王朝,後因清朝皇帝頒布祭關規定且封關帝三代為王,所以大關帝廟便成為清朝官方祭關的官廟,並增設三代廳,祭祀關帝三代祖先,祭祀規模、文物保留最為完整。
  在恩主公信仰方面,臺北行天宮是全臺香火最盛的恩主公廟,2014年8月首創全臺包含佛寺在內,不燒香、不燒紙錢、不拜供品,廟內甚至沒有捐獻箱,提倡以心香替代供養──縱然如此,2015年3月一樣奪得網友票選臺灣最靈驗寺廟第一名!
  至於玄靈高上帝崇拜方面,臺中明德宮天聖堂是一個代表,廟宇正殿供奉三恩主公;後殿一樓設有三清殿(主祀三清道祖)、大成殿(主祀孔子)、大雄寶殿(主祀釋迦牟尼佛),表現出三教合一的鸞門精神;二樓主祭玄靈高上帝;三樓主祭玄穹高上帝(原玉皇上帝)與歷代上帝。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