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迴向的意義,為什麼要迴向?

張貼者:玉芬
閱讀人數:14156人 張貼日期:2023-06-20 09:46:00
1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學佛弟子的迴向,就是把一切所作善業功德,皆與一切眾生分享,回饋給一切眾生共用,感恩一切眾生對我的護持、互助。  
最好是隨時做完一件自認是善功德,如念佛號,持咒告一段落,誦完一卷經,修完一座法,做一件善佈施等等‧‧‧善業,
馬上就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就這麼簡單一個誠懇心念,能觀想十法界當然更圓滿,這樣所作善德,
就可無漏失的讓要迴向的每個對象收到,【也回向自己】,這樣的迴向長久累積,八識田中的善根資糧會漸漸滋長,
惡業漸漸就消除。  
為什麼迴向要時時在做,因為五濁世界,眾生煩惱業深重,也許上一分鐘還歡歡喜喜充滿善心善念,
但是下一分鐘因外境的種種刺激,又起無名的煩惱惡念,因為無法一天到晚,心念都保持在不隨外境變化,
而會輪迴在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中,就是當世大成就者也不保證做得到,如果他做得到,那即可寂靜涅盤,
不必再來輪迴了。因此,不要把不好的【心念】迴向出去,再讓法界又迴向給自己,所以好的迴向,即是好的心念,
好的心念,即是好的迴向,迴向回來也是好的,而且會加倍的好。
 迴向只是當下誠誠懇懇的『一念心』,並不是跟著大眾,隨班捧著經本,照經書上文字,有口無心的念經歌,才叫迴向,
迴向即是自己【護心】的修持,也是時時警惕自己,要常保持【清淨善良心念】的好方法,
所以迴向不一定要定在什麼時間,地點,才刻意的做,如果這麼制式化,死板教條化,那學佛就會是一個難以負擔的重擔,
會越學佛越煩惱,不得自在,自己不自在,也影響周遭的人生活的不自在。  
迴向時首先想像諸佛、菩薩在我面前,他們從無始以來就發願為眾生的究竟利益而修行,
並將一切功德迴向給所有眾生。我也要隨諸佛、菩薩之願、像祂們那樣迴向,將我所做的一切善法、修持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然後觀想諸佛、菩薩印可:「汝願成就!」  
為什麼要迴向?  
我們凡夫心量狹小,起心動念都為自己,很少替別人著想,更難替社會大眾想。  
小心小量,這是修行開悟證果最大的障礙。  
佛說:「一切眾生原本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然而,我們現在的心量卻小得可憐!  
佛教導我們迴向,迴向真正的目的就是拓開心量,擴大自己的慈悲心。



  
無論修的是功德還是福德,自己不享受,將果報貢獻給一切眾生,即是迴向眾生之意。
貢獻給虛空法界,真正做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即是迴向法界之意。  
迴向實際(實際即心性),就是我們修學佛法所希求的無上菩提、明心見性。  
我的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明心見性;所有一切果報,都是希望能利益一切眾生。
因此,迴向真正的用意就是拓開心量,恢復自己的真心本性。  
迴向的重要性  
回向是在圓滿善事之後,願善事功德成熟於一種佈施。  
回向極為重要,如佛在《慧海請問經》中說:" 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盡,
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 "。  
如水滴一樣小的善事,若能融入菩提願海中,則此善根永遠不會枯竭,
反之若不回向,則所行善事之果報不會增廣,且只能成熟一次。  
又如至尊 米拉日巴說:" 山林禪修大修士,與供養之功德主,
同獲成佛之緣起,緣起精華為回向 "。 
即通過回向,山中修行人與供養的施主都會同得成佛的緣起,
二者都具有功德。  
此回向的重要性和功德之大,欲詳細了知者可參閱《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與《般若攝頌》等經論。



  
在此回向時,可以念任何一位佛菩薩或聖者祖師所作的回向文,若時間具足最好是念《普賢行願品》,
若時間不充足可念: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或『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或念:"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或念"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等等都可以。  
( 感謝釋禪淨上師開示 )  
#本文摘自網路
#願以此功德迴向給正在看本文及轉發文章的人
阿彌陀佛吉祥圓滿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