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身心靈的糧食

張貼者:老實巴
閱讀人數:1275人 張貼日期:2023-11-23 14:50:00
4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身體食糧與心靈食糧:
 
儘管方式不同,無論是物質或心理的一切食物,攝取的過程皆統攝於相同的基本原理,每種形式的「食」顯然都具有某些共同的事實。
首先是身體熱量需求的飢餓,它隱藏在食物攝取過程的背後。從出生到死亡,色身無止盡地追求物質的食物;
我們吃了食物,只能感受到肉體上的歡喜,卻不能解決我們內心的空虛和寂寞。我們依賴於食物,卻忘記了我們真正的本性和目的。我們沉迷於食物,卻遠離了真理和智慧。因此,段食是一種低等和有限的飲食方式,它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和自在。
 
心靈同樣熱切渴望它自己所需要的滋養,渴望永遠有新的感官印象以及不斷擴張見解的領域。所以就食的廣義而言,愛欲是任何食物「攝取」或「執取」的主要條件。這是物質或心理各種食物的首要共同因素。
 
第二個共同因素是食物的吸收同化過程。



在吃與消化的過程中,外取的食物變成內在的;本不相關的東西變成自體所有,與自己的存在融為一體。
 
有一句諺語說「人吃什麼就是什麼。」這也同樣適用於心靈食糧。如同身體一般,我們的心也以「外在」的物質為食糧,如:感官印象及多樣化的生活生命體驗、人類所累積知識寶庫的內涵,以及從這些來源所產生的沈澱。就當下一念而言,成為心所緣的記憶只是外在的,就像書裡讀到的觀念一樣,不能被吸收的部分就會被拋棄。
 
因此,在心與身裡,有一個不斷攫取與排斥、同化與異化、與自己融合或疏離的過程。如果仔細觀察物質與心理滋養的過程,我們將注意到,在吸收的過程中不僅是進食者在消耗食物,食物也吞噬了進食者。因此,它們之間有一個相互吸收同化的過程。我們知道有許多人隨著他們所吸收或好或壞的觀念而改變,最後,卻是這些觀念吸收並吞噬了他們。
 
當我們開始修行後
我們就要認識自己的思食和識食
並且學習如何調整和轉化它們
使之成為正念和智慧的源泉,


修行者要認識自己的思食和識食
首先要有觀察和覺察的能力
觀察是指用外在的眼光看自己的身心狀況
覺察是指用內在的覺知感受自己的身心變化,

通過觀察和覺察
我們可以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如何產生
變化和消失的 以及它們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
這樣 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思食和識食是什麼 有什麼特徵和功能:


修行者要調整和轉化自己的思食和識食
其次要有放下和接受的態度
放下是指不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不讓它們控制自己的行為
接受是指不否定或抵抗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而是以平靜和友善的心態面對它們
通過放下和接受 我們可以減少自己的思食
和識食所帶來的煩惱和苦惱
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思食和
識食所帶來的喜悅和安樂.


這樣 我們就可以有效地調整
和轉化自己的思食和識食
修行者要使自己的思食和
識食成為正念和智慧的源泉
最後要有修習和實踐的方法.


修習是指用正確的方法來培養自己的思食和識食
例如禪修 讀經 聽法等
實踐是指用正確的方式來運用自己的思食和識食
例如布施 持戒 發願等
通過修習和實踐
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思食和識食的品質和效果
也可以將自己的思食和識食與佛法相結合
從而產生正念和智慧.


這樣 我們就可以使自己的思食
和識食成為正念和智慧的源泉
讓我們都吸收正知與正見吧!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