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保健文章

8成左右患者不知自己有骨鬆

張貼者:玉芬
閱讀人數:2470人 張貼日期:2022-03-18 19:18: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8成左右患者不知自己有骨鬆…新陳代謝科蔡嘉仁醫師: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易與骨質疏鬆形成惡性循環,跌倒後果不堪設想

2022-03-17撰文者:吳佩琪 「骨鬆沒什麼大不了,反正又不會怎樣!」很多人一聽到骨質疏鬆,都誤以為頂多只是骨密度差一些,對健康不會有什麼重大影響。其實,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的資料顯示,過了更年期之後的女性,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鬆而骨折,不可不慎。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曁新陳代謝科蔡嘉仁醫師進一步指出,台灣50歲以上民眾,不分男、女,大約120萬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但8成左右的患者卻不自知。 一般人得知自己有三高問題,因為害怕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上身,大多會遵從醫囑用藥,但許多人即使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卻未必會積極接受治療。蔡嘉仁醫師提醒,骨鬆患者骨骼孔隙較大、質地鬆脆易斷裂,一旦跌倒造成骨折,可能導致行動不便、臥床或失能等問題,不管是住院或照護成本都很高。因此,在駝背、變矮、下背痛等骨鬆症狀出現之前,就應提早做好保骨的工作,例如均衡飲食、多運動、多曬太陽及遠離菸酒等,才能避免骨鬆的風險。 骨質疏鬆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會導致骨密度降低,讓骨骼逐漸變得脆弱;臨床上,骨質疏鬆又可分為原發型及續發型,前者是因停經或自然老化所造成的,而後者則是其它疾病所致,例如,內分泌失調或三高等代謝問題。蔡醫師指出,若骨質疏鬆合併其它慢性疾病時應更加謹慎,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研究分析,血糖控制情況較差的糖尿病患者,發生骨鬆、骨折的機率也會比較高;此外,有些疾病用藥,例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也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 蔡嘉仁醫師表示,門診中若發現患者出現可能是骨質疏鬆造成的異常症狀,即使未達停經的年紀,也會主動提醒應進行骨密度檢測。之前曾有一位約40歲的女性患者,因甲狀腺亢進就診,除了內分泌的問題之外,手腕部位也發生骨折。甲狀腺負責調節人體的荷爾蒙,若甲狀腺素失調,可能會導致提早停經,患者會比同齡女性更早面臨骨質疏鬆的威脅。



因此,代謝疾病或慢性病患者,除了按時服藥之外,對於骨鬆的防治,也不可掉以輕心。

​肥胖及代謝症候群和許多慢性病關係密切,也易和骨質疏鬆形成惡性循環。蔡嘉仁醫師解釋,代謝症候群患者體重超標,但增加的並不是肌肉,而是脂肪,而體型肥胖易使骨骼功能及平衡感變差;此外,脂肪細胞又會影響細胞激素代謝,刺激骨骼肌分解,導致肌肉量下降。代謝症候群患者原本就屬於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族群,若再加上肌肉量不足、骨骼功能及平衡感較差等危險因素,跌倒時可能發生骨折,後果不堪設想。 運動可以提升骨質密度,並且增加骨骼與肌肉的強度,對於防治骨質疏鬆症及骨折而言,都非常重要。蔡醫師表示,阻力運動較能有效增加骨密度及延緩肌少症,如舉重物或啞鈴、仰臥起坐等,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則可改善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情況較嚴重者,可以考慮從事體操、太極拳、游泳等相對溫和的運動,避免意外發生。 提到預防骨質疏鬆的飲食,一般人會直接聯想到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其實蛋白質及油脂的攝取也是非常重要。蛋白質攝取不足,不但會讓體力變差,也容易導致肌少症;此外,蛋白質也是骨骼肌組成的重要成分,對於維持肌肉量和肌力也是不可或缺,因此蔡醫師建議,一般人可從瘦肉、魚、蛋等食物來補充蛋白質,茹素者則增加蛋類及奶類、豆類的攝取。除了鈣質及蛋白質之外,也別忽略了飲食裡的油脂,例如橄㰖油、芥花油等不飽和脂肪酸,能改善高血脂等代謝問題,對於預防骨質疏鬆也有幫助。 蔡嘉仁醫師提醒,骨質疏鬆並非單一原因造成的,多管齊下才能更有效防治,進而維持骨骼的健康。


想了解更多骨質疏鬆症資訊,就看 全台骨鬆良醫。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安進協助提供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