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佈施

張貼者:白開水
閱讀人數:1138人 張貼日期:2025-02-26 08:00:00
4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佈施,非僅止於物質的給予,是菩薩行六度波羅蜜之首。六度,即六波羅蜜,梵語「波羅蜜多」意為「到彼岸」,意指從煩惱的此岸渡至覺悟的彼岸。發心趣求大乘的菩薩,以六度為主要修行方法,其中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皆為成佛之道的基石。  

1. 財施:財施不僅是將錢財施予貧病者或資助慈善團體,更是一種捨離外財的修行。一切身外之物稱為外財,故財施亦稱外施。菩薩行財施時,應以清淨心、恭敬心而行,不執著於所施之物,方能積累無量福德。  

2. 無畏施:無畏施是令眾生遠離恐懼、災難與痛苦。菩薩行無畏施時,甚至願意捨棄自身生命,故無畏施亦稱內財施。佛說持戒即是一種無畏施,因持戒能令眾生心生安穩,無有怖畏。  

3. 法施:法施是以世間善法及佛陀所宣揚的真理,勸導眾生修善斷惡,離苦得樂,乃至涅槃。法施為最上之施,因能助眾生破除無明,得究竟解脫。  

生活中的佈施不僅限於財、無畏、法三施,日常生活中處處皆可修習佈施之行。  

1. 眼施:善觀眾生優點    寂靜法師開示:「看人優點是聚靈,看人缺點是收贓。



」眼施即以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人,見其長處,心生歡喜。如此,不僅能與眾生結善緣,更能培養自身的慈悲心與智慧。  

2. 顏施:以微笑廣結善緣    《華嚴經》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中的善意,顯於面容。微笑雖小,卻能種下善因,改變他人命運。菩薩以慈顏待人,廣結善緣,成就無量功德。  

3. 言施:以愛語滋潤眾生心田    《菩提行經》曰:「與世親非親,悅顏先慰喻,如是常自制,心念恆不捨。」言施即以慈愛之言語安慰、鼓勵眾生。一句善語,能令眾生心生歡喜,增長信心與希望。愛語由心而生,是最無價的佈施。

佈施的智慧與心態佈施雖為善行,然若無智慧與正確心態,則難獲真實利益。  

1. 恭敬心佈施 : 《菩薩本行經》云:「若有眾生,不能至心施,不能以恭敬心施,不能以歡喜心施,或貢高自大而施,或受施者,信邪倒見,譬如耕於薄地,下種雖多,所收甚少。」佈施時應以恭敬心而行,不可心生傲慢。



菩薩應感恩眾生,因眾生之需,方成就佈施波羅蜜。  

2. 平等心佈施 : 平等為佛法之根本,《華嚴經》舉出十種平等,強調一切眾生、一切法皆平等無二。佈施時,無論對象為何,皆應以平等心待之,不起分別心。對怨敵不起瞋恨,對親友不生貪愛,對動物亦應慈悲以待。  

3. 慧眼佈施 :若佈施對象為邪知邪見者,則如於貧瘠之地耕種,施多福少。菩薩應以慧眼觀察,選擇適當的佈施對象與方式,方能成就圓滿功德。  

佈施的意義不僅是利益的給予,更是對治貪瞋癡的修行法門。菩薩行佈施時,應淡化我執,廣行利益眾生之事。佛教強調「同體大悲」,視眾生如己,以慈悲心濟世。在於通過利益他人,成就自身的覺悟與解脫。  

《增一阿含經》云:「菩薩發意趣大乘,如來說此種種別,人尊說六度無極,佈施持戒忍精進,禪智慧力如月初,逮度無極觀諸法。」佈施為六度之首,是菩薩成佛之道的基石。願我等皆能以清淨心、恭敬心、平等心行佈施,廣結善緣,積累福德,終至覺悟彼岸。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