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神佛傳說

岳飛

張貼者:ChihYi
閱讀人數:15969人 張貼日期:2024-03-24 01:30:00
1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將領、官至少保、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精忠報國

基本資料
姓名:岳飛
別稱:岳鵬舉、岳王爺、岳武穆
所處時代:中國宋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
出生日期:1103年3月24日(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
去世日期:1142年1月27日(南宋紹興十一年臘月廿九)
主要作品:《滿江紅·怒髮衝冠》、《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乞出師札子》、《五嶽祠盟記》等
主要成就:率軍轉戰江南、收復重鎮建康
職業:軍隊統帥、軍事家、戰略家
官職:湖北、京西南路宣撫使兼營田大使
爵位:武昌郡開國公,追封鄂王
諡號:武穆、忠武
 
 
人物簡介

 
岳飛(1103年-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人。中國南宋愛國軍事家,民族英雄,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將,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岳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今杭州)風波亭,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有《岳武穆集》傳世。有關岳飛的詩詞今有:《散詩贈岳/聖神賢》壯士辛勞誰憑問?一旦成名四海知!天下誰能審時勢?自古豪傑也得失!剛正不畏奸邪惡,義真肯將家國辭?忠勇樓台驚鴻現,英雄無覓風波亭!
 
人物年表

1103年3月24日出生。 

少年岳飛,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曾拜周同(《說岳全傳》等改為“周侗”)為師,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後周同病故,改拜著名擊槍手陳廣學藝。沒有多久,岳飛的擊槍技藝,就在全縣領先。
 
1122年(宣和四年)是年,宋王朝和從北方崛起的金國訂立“海上之盟”,相約聯合攻遼,欲收復燕雲十六州失地。其時朝廷命在河北招募“敢戰士”,岳飛應募從軍,任小隊長,參加征遼之役。但不久,因奔父喪,離隊返鄉守孝。
 
1126年(靖康元年)相州投劉浩軍。
 
1127年1月下旬成為宗澤的部將。
 
1127年3月末(天會五年二月),受令改隸黃潛善。
 
1127年9月(建炎元年八月),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充中軍統領。
 
1128年1月(建炎元年十二月),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被
宗澤升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制。建炎二年歲末,返回開封。
 
1130年(建炎四年)進駐宜興。
 
1134年(紹興四年),岳飛自江州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
 
1142年1月27日(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被殺。
 
1178年(淳熙五年),謚武穆。
 
人物生平
 
三次從戎
 
岳飛從小天資聰悟,愛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臂力超人,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歲隨刀槍手陳廣學武藝,成為一縣無敵的槍手。重和元年(1118年),岳飛十六歲,在鄉娶劉氏為妻,第二年(1119年)生長子岳雲。宣和三年(1121年),岳飛十九歲,拜周同為師學射箭,練就了能挽弓三百斤,左右開弓箭無虛發的本領。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飛二十歲,首次從軍真定,任小隊長,帶兵首戰告捷,活捉賊首陶俊、賈進和,表現了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因功補承信郎。這年岳飛的父親岳和病故,飛辭別劉韐,離開軍隊,趕回湯陰為父親守孝。
 
宣和六年(1124年)岳飛二十二歲,第二次從軍平定,參加了保衛太原的戰鬥。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的時候,岳飛再次投軍。




 
靖康之變
 
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1127年1月下旬),宗澤承擔了救援開封的重任,而大元帥趙構僅分給他一萬兵力,分成前、後、中、左、右五軍。陳亨伯任都統制,兼領中軍。岳飛在前軍,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接連同金軍打了十三仗,每戰皆捷。在正月的一次戰鬥中,岳飛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人後又擄獲一批軍械。因此升為“正八品修武郎”。

天會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岳飛所在的宗澤前軍進駐廣濟軍定陶縣的柏林鎮後,元帥府又命令他改隸黃潛善,而取消宗澤對此軍的指揮權。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繼續抗金。岳飛自歸入黃潛善軍中後,因為接連幾個月無仗可打便上書趙構求戰。黃潛善和汪伯彥看到岳飛的上書,批示“小臣越職,非所宜言”,並嚴厲懲罰岳飛,將他革掉官職,削除軍籍。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岳飛,又很快升岳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間),張所命王彥任都統制,率岳飛和張翼、白安民等將前去收復衛州等地。隨即張所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一軍成為孤軍。
 
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今河南新鄉市)的石門山,為集結金軍所包
圍,因此謹慎出戰。時年24歲的岳飛有些年少氣盛,責備王彥膽怯:“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率領部下擅自出戰,攻占新鄉縣。但馬上遭到集結而來的金軍部隊攻擊,王彥部潰散。
 
王彥收拾殘部退守衛州共城縣(今河南輝縣)西山,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王彥和他的部屬們都在臉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是謂“八字軍”,後來發展到數萬人,收複數百里的地方。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
 
岳飛則率殘部在太行山區轉戰一段時間,聽到八字軍壯大的訊息後,前住王彥的山寨叩門謝罪,希望重歸王彥軍。但王彥對岳飛說:“汝罪當誅,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歸,膽氣足尚也。方國步艱危,人材難得,豈復讎仇報怨時邪!吾今舍汝。”既沒有追究岳飛,也沒有接納岳飛。
 
宗澤部下
 
宋朝主戰派的首領李綱罷相後,東京開封府的留守宗澤就事實上成為主戰派的首領。宗澤和北方的民間自發抗金武裝建立了廣泛的聯繫,收編了號稱百萬人的大軍,積儲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糧草。宗澤委任王彥為“制置兩河軍事”。岳飛和王彥難以共事,便決定南下東京開封投奔宗澤。
 
東京留守司的官員查究岳飛脫離王彥節制的經過,按規定建議宗澤對岳飛軍法從事。宗澤考慮到河北招討使張所貶謫後北方宋軍的混亂情況和岳飛離開王彥後一路所立之戰功,決定將岳飛留在軍中,降官為“從八品秉義郎”以示懲誡。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軍又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宗澤即派岳飛為踏白使,告誡他“汝罪當死,吾釋不問,當今為我立功。往視敵勢,毋得輕斗。”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岳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回東京開封府後,被宗澤升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制。
 
從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8年末到1128年初)的時間裡,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此時前東路軍統帥完顏宗望已經病死,東路由“三太子”完顏宗輔和元帥左監軍完顏昌統領,“四太子”完顏宗弼率兵向開封東面進逼;西路由完顏婁室和完顏杲(撒離喝)率領,攻打陝西;中路由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和元帥右監軍完顏希尹指揮,作為主攻部隊取西京河南府,又占領鄭州,在開封西面和宗澤所率的東京留守司軍對陣,完顏宗翰又命部將完顏銀術可與完顏拔離速、賽里、薩謀魯、耶律馬五、沙古質等分兵繼續南下,企圖從南面包抄。
 
在開封及附近的州縣,宋、金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儘管宗澤的東京留守司軍四面受敵,但宗澤坐鎮留守司從容地調動軍隊部署戰鬥,使金軍無力攻下開封。正月里,開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時張燈結彩。岳飛從正月開始,參加了的開封北面門戶滑州一帶的戰事,接連在胙城縣(今河南延津縣東北)、衛州汲縣西的黑龍潭等地獲勝。
 
建炎二年四月(1128年5月)以後,天氣開始炎熱,金軍撤退,宗澤準備北伐。王彥的八字軍奉宗澤之命移屯滑州。



五馬山的首領馬擴,也攜帶信王趙榛的信前來東京留守司。宗澤和王彥、馬擴等人共同制訂了北伐的計畫,但很不幸的是,宗澤於建炎二年七月初(1128年8月)病逝,其副手杜充接任東京留守。
 
岳飛按照宗澤生前的部署,率領畢進等部將,隨同宗澤助手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閭勍,於建炎二年七月十五日進駐西京河南府,負責保護那裡的北宋皇陵。八月(1128年9月),閭勍命岳飛再去汜水關禦敵。岳飛又大勝來犯金軍,以功轉“從七品武功郎”,升至諸司副使的最高一階。建炎二年歲末,岳飛奉東京留守司的命令離開閭勍返回開封。

收復建康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兀朮率金軍再次南侵,杜充率軍棄開封南逃,岳飛無奈隨之南下。是年秋,兀朮繼續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蘇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戰而降。金軍得以渡過長江天險,很快攻下臨安、越州(今紹興)、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飛率孤軍堅持敵後作戰。先在廣德攻擊金軍後衛,六戰六捷。又在金軍進攻常州,率部馳援,四戰四勝。
 
兀朮占領建康府後,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高宗從明州乘船經海上逃到溫州避難。
 
建康戰役歷時半月,岳家軍僅斬女真兵就“無慮三千”,擒獲二十多名軍官。這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
 
次年,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朮,收復建康,金軍被迫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聲震河朔。七月,岳飛升任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擁有人馬萬餘,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驍勇的抗金勁旅“岳家軍”。
 
第一次北伐

紹興二年(1132年)正月末,岳飛被任命為知州、兼荊湖東路安撫使、都總管,統率軍馬前往潭州。二月,主戰派頭號人物李綱被起用為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岳飛等將領劃入李綱部下[8],討伐湖東路的盜匪曹成。當時岳家軍的兵力為一萬二千餘人,岳飛以二千人駐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以其餘的一萬多人進攻曹成的部隊。

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岳飛第二次朝見宋高宗。宋高宗親筆書寫“精忠岳飛”四字,繡成一面戰旗,命岳飛在用兵行師時作為大纛。又任命岳飛任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將駐守蘄州的統制李山,屯紮江州的統制傅選兩支部隊併入岳家軍,將淮南西路舒州和蘄州的防務併入岳飛的防區。岳家軍的軍號也由“神武副軍”升格為“神武后軍”,但岳飛的官銜卻由都統制改回統制,這是因為他的資歷尚淺,還不能和“神武左軍”都統制韓世忠、“神武右軍”都統制張俊相比。
 
李橫和牛皋、彭玘等克復了汝州(今河南汝州市)、潁昌府(今河南許昌市)、信陽軍(今河南信陽市)等地。翟琮和董震、張玘、董貴、趙通等攻入西京河南府,處決了盜掘宋朝皇陵的偽齊河南尹孟邦雄。但劉豫馬上向金軍求援。
 
三月間,金元帥左都監完顏宗弼會合李成所率二萬偽齊軍,在開封西北牟施岡同宋軍會戰。李橫、牛皋等軍被金方重鎧鐵浮圖騎兵擊潰。到十月為止,翟琮的伊陽縣風牛山寨大本營、鄧州(今河南鄧州市)、隨州(今湖北隨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縣)、襄陽府、郢州(今湖北鍾祥市)等地相繼被金軍攻占陷落,李橫、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張玘等全部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戰死。偽齊的李成、許約等聯絡割據洞庭湖的楊麼、黃誠叛軍,約定來年六月間南北夾攻,偽齊軍和楊麼軍水陸並進,順江東下,“前去浙中會合”,消滅南宋政權,雙方“建國通和”。
 
敗逃到長江一帶的宋軍中,李道、牛皋等屢次申狀岳飛和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趙鼎,“乞聽岳飛節制”。宋廷於是將牛皋、董先共一千餘人以及李道等部併入岳家軍,張玘也撥歸岳飛統轄;翟琮改任江南東路兵馬鈐轄,獨立成軍;李橫和岳飛基本同級別,不願隸屬岳飛,其一萬五千人馬改隸官職更高的張俊。
 紹興四年(1134年),為擊敗偽齊軍和楊麼軍的合兵計畫,岳飛決定先打李成、後打楊麼,“先襄漢,襄漢既復,李成喪師而逃,楊麼失援矣。第申嚴下流之兵以備之,然後鼓行。”朝廷里,宰相朱勝非支持這一作法:“襄陽上流,襟帶吳、蜀。我若得之,則進可以蹙賊,退可以保境。今陷於寇,所當先取。”剛從江南西路調任政府參知政事的趙鼎也支持岳飛:“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而惟獨簽書樞密院事徐俯卻反對委派岳飛出兵,戍守淮南西路的劉光世也要求代替岳飛“措置荊襄”。

戰鬥中嶽家軍盡占優勢,但曹成部下悍將楊再興驍勇異常,先是攻入岳家軍第五正將韓順夫的營地,將韓砍折一臂而死,後又殺死了岳飛的胞弟岳飜。



但楊再興最終被岳家軍俘虜,被岳飛收服而成為日後岳家軍的著名悍將之一。李綱稱讚岳飛“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斷言他“異時決為中興名將”。閏六月,岳飛升三官為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仍屬從五品。討伐曹成後,岳家軍兵力增一倍,達二萬三千到四千人左右,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軍相差不多。
 
鎮守襄漢
 
克復襄漢後,岳飛面臨的是新恢復的中原地區的後勤防務問題,這是以後直到金哀宗時金國被滅中原被克復後都一直困擾宋軍的問題。這些地方因為“久罹兵火”,原來的居民“或被驅虜,或遭殺戮,甚為荒殘”,以至於“百里絕人,荊榛塞路,虎狼交跡”,“野無耕農,市無販商,城郭隳廢,邑屋盪盡,而糧餉難於運漕”。凡是這樣克復失地的宋軍,都有一個兩難的防務問題:“若少留將兵,恐復為賊有”;“若多留將兵,唯俟朝廷千里饋糧,徒成自困,終莫能守”。因為後勤的問題,岳飛只能將主力撤回,留少量兵力戍守。張旦被任命為唐州鄧州郢州襄陽府安撫使、兼襄陽知府,牛皋為安撫副使,李道任唐州鄧州郢州襄陽府四州都統制,配置軍士2000人,守衛襄陽府;周識和李旦率150名軍士守郢州;孫翬和蔣廷俊率200名軍士守隨州;舒繼明和訾諧守信陽軍;戍守襄陽府的2000人中分撥出來一部分,由高青和單藻帶領守唐州,由張應、黨尚友和邵俅帶領守鄧州。這些官員在收復的防區內整治防務,恢復生產。偽齊劉豫李成的軍隊雖然不時騷擾,卻始終不能奪回襄漢六郡的控制權。

襄漢六郡原來分屬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這次收復之後,宋廷為統一管理,單設襄陽府路。除在襄陽府設安撫使司外,不按制度設定“差監司”、即轉運使司等文人監軍系統,“止委制置使岳飛措置”。這是戰時對宋朝歷來的文人控制武將軍隊的反動,對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有一定的影響。
 此時岳飛作為武將不敢居功,上奏說自己“人微望輕,難任斯職”,要辭去制置使並請求宋廷另“委任重臣,經畫荊、襄”。宰相趙鼎認為:“湖北鄂、岳,最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乞令(岳)飛鄂、岳州屯駐。不惟淮西藉其聲援,可保無虞,而湖南、二廣、江、浙亦獲安妥。”宋高宗同意趙鼎的主張,確定岳飛改駐荊湖北路的首府鄂州(今湖北武昌),自此岳家軍的大本營就定在了鄂州。

南宋軍隊整編
 
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的規模從三萬多人的規模增加到十萬人左右的規模。這是因為楊麼軍的壯丁五、六萬人大都編入岳家軍,再加上江南西路安撫司統制祁超、統領高道等部(約八千五百多人),和此後增撥的統領丘贇所部(近一千五百人);荊湖南路安撫司統制任士安、郝晸、王俊、統領焦元等部(約一萬多人);以及張浚都督府左軍統制杜湛改任岳飛統轄的黃州武將知州帶來的幾千蔡州兵。岳家軍以後也大體維持十萬左右這個數量直到岳飛被宋高宗和秦檜所害。

1135年,由於岳家軍的兵力變成了原來的三倍,岳家軍也從原先十將的編制擴充至三十將的編制,每將的平均兵力是三千多人。到紹興九年(1139年)岳家軍增至八十四將,每將的平均兵力減至一千二百餘人。
 
岳家軍至少有十二統制“軍”:1.背嵬軍;2.前軍;3.右軍;4.中軍;5.左軍;6.後軍;7.游奕軍;8.踏白軍;9.選鋒軍;10.勝捷軍;11.破敵軍;12.水軍。其中背嵬軍是絕對主力,名字學自韓世忠的同名統制軍;游奕是巡迴的意思;踏白是武裝偵察的意思;其它軍名都是增長士氣的軍號。
 據紹興九年(1139年)統計,這十二軍共有22名統制、5名統領和252名將官分別率領,其中有正將、副將和準備將各84名。王貴任中軍統制,張憲任前軍統制,這二人是岳飛的副手,岳飛不在時可代替岳飛指揮其他統制,主持岳家軍全軍的事務;徐慶、牛皋和董先三人最為善戰,此五人是岳家軍的中堅人物。

二次北伐
 
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第二次北伐前,有兩件事影響了他的布置。

一是目疾。自1130年著手建立岳家軍後,岳飛連續六年在夏天剿匪、在冬天抗金和偽齊。尤其是夏天在南方濕熱的氣候中用兵,是岳飛這個河北人所不適應的。紹興五年(1135年)夏六月,平定楊麼後,岳飛病勢加重,‘兩目赤昏,飯食不進’,‘四肢墮廢’,以至於不得不上奏懇請解除軍務養病。宋高宗當時傾向主戰,回絕了岳飛的申請,反而說岳飛‘措置上流事務,責任繁重’,‘卿當厲忠憤之素心,雪國家之積恥,勉副朕志,助成大勛’。經過治療,到了秋冬季,岳飛的目疾有所好轉。
 
二是岳母姚氏於紹興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和老母在一起時總是全天侍侯,親自調藥換衣,無微不至。姚氏死後,岳飛和岳雲等人扶著其靈柩,光著腳徒步走到江州的廬山。喪葬完畢,岳飛就留在東林寺中為母守孝。按古代禮法,岳飛必須‘丁憂’三年,如有特殊情況方可‘起復’,即居官守喪。岳飛要堅持禮法,但滿朝上下均一致反對。
 宋高宗命宦官鄧琮到東林寺請岳飛起復,岳飛“欲以衰服謝恩”,鄧琮堅持不允,但岳飛“三詔不起”。最後,宋高宗對岳飛及其部下下達了嚴厲的警告,說岳飛“至今尚未祗受起復恩命,顯是屬官等並不體國敦請”,“如依前遷延,致再有辭免,其屬官等並當遠竄”。主戰派李綱也單獨給岳飛寫信說,“宣撫少保以天性過人,孝思罔極,銜哀抱恤”,懇切希望他不要“以私恩而廢公義”,“幡然而起,總戎就道,建不世之勛,助成中興之業”。



岳飛終於下了決心放棄禮法,重返鄂州後帶兵鎮守襄漢,同時將姚氏“刻木為像,行溫凊定省之禮如生時”。

主戰派宰相張浚從紹興六年(1136年)正月起到前線視師。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都被召到鎮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議軍事。張浚向宋高宗稱讚韓世忠忠勇、岳飛沉鷙,可以倚辦大事。三月,宋廷任命韓世忠為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岳飛為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副使,並且移鎮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
 
此次都督行府軍事會議決定由韓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東東路的淮陽軍(今江蘇邳州市西南),由岳飛自鄂州出發到襄陽府然後北伐,由張俊自建康府出發到泗州,由劉光世由太平州出發到廬州,由楊沂中的殿前司軍作為其舊上司張俊一軍的後援。韓世忠和岳飛主攻,張俊和劉光世主守。
 
二月中旬,韓世忠發動了攻勢,但岳飛還在臨安府覲見宋高宗,無法配合。韓世忠在淮陽軍宿遷縣(今江蘇宿遷市)擊敗偽齊守軍,圍困了淮陽軍城池。但六天后,偽齊援兵趕到,韓世忠被迫撤退。

當時都統制王彥患重病,其“八字軍”(行營前護副軍)駐荊南府,和岳家軍的防區相鄰。二月,左相趙鼎和右相張浚決定將“八字軍”移屯襄陽府,由王彥出任襄陽府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撫使,歸岳飛節制;以便一旦王彥病故,就把“八字軍”併入岳家軍。但王彥因舊事不接受這項任命,並且健康又有好轉,宋廷遂將“八字軍”調駐臨安府。這樣一來,岳家軍沒有增強軍力,反而要接管“八字軍”的荊南府防區分散兵力。
 
七、八月間,岳飛再次出兵,以春季剛剛投降的原偽齊虢州欒川縣知縣李通為嚮導進行第二次北伐。先鋒左軍統制牛皋迅速攻下自己故鄉汝州魯山縣附近的偽齊鎮汝軍,活捉守將薛亨。薛亨在十一月時,由岳家軍參議官李若虛押送至臨安府,宋高宗命他在岳家軍中戴罪立功,結果二十多年後,他仍在
鄂州軍中服役。牛皋又繼續攻下潁昌府大部和蔡州附近進行佯攻。
 
岳飛率主力則往西北方向進攻。八月初,王貴、董先、郝晸等攻占虢州州治盧氏縣,繳獲糧食十五萬石。岳家軍鏇即攻占了虢略縣(今河南靈寶市)、朱陽縣(今河南靈寶市西南朱陽鎮)和李通原來當官的欒川縣。王貴繼續西向攻克了商州全境,包括上洛縣(今陝西商州市)、商洛縣(今陝西商州市東南商洛鎮)、洛南縣、豐陽縣(今陝西山陽縣)和上津縣(今湖北鄖西縣西北)。
 
商州、虢州都屬陝西路,是吳玠的戰區。吳玠部將邵隆(原名邵興,為避宋高宗紹興年號之諱而改名)早已上奏要收復這兩地,並已被宋廷任命為商州知州。岳飛攻克商州後,便催促邵隆儘快赴任,以便騰出岳家軍的人馬繼續征戰。
 
岳家軍繼續攻取偽齊順州、州治伊陽縣。八月十三日,偽齊順州安撫司都統制孫某與後軍統制滿在,在長水縣的業陽迎戰岳家軍悍將楊再興,被擊潰。孫某等五百餘人被陣斬,滿在等一百多人被生擒。十四日,楊再興又擊潰偽齊順州安撫使張某的二千多人。十五日夜間,岳家軍奪取長水縣城,繳獲糧食二萬石,並奪取了一個偽齊馬監,得馬萬匹。接著順州另外兩縣永寧縣和福昌縣也被攻克。李綱在接到岳飛的捷報後寫信說:‘屢承移文,垂示捷音,十餘年來所未曾有,良用欣快。’
 
但此時在陜西附近的山區作戰,後勤供應線過長造成糧草不足。岳飛只得班師,留王貴等戍守。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區從此為南宋所控制,邵隆在年底赴商州就任知州,“披荊棘,立官府,招徠離散,各得其心”,逐漸將商州建設為要塞和下一次進攻的後勤基地。
 
九月下旬,岳飛回到鄂州後目疾再次劇烈發作,白天的時候,連臥室的窗戶都必須全擋住才行。宋廷聞訊後,特派眼科醫官皇甫知常與和尚中印兩人急馳鄂州為岳飛治療,方得好轉。
 
回廬山葬母
 
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移軍襄陽,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使。三月十六日,岳飛年近七旬的母親姚太夫人病逝於鄂州軍營,四月岳飛扶靈上廬山葬母,五月返回軍營,七月底岳飛被任命為河東宣撫、從襄陽北伐,直取中原,不到一個月時間,岳家軍先後收復汝州、穎州、盧氏縣、商州、虢州、伊陽、長水、業陽等大片失地。但因得不到高宗的支持,被迫撤軍。岳飛氣憤以極,便上廬山為母親守喪去了。
 
再度出師北伐

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占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紹興七年,岳飛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興師北伐,一舉收復中原,但都被高宗所拒絕。
 
郾城之戰

紹興九年(113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解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

次年,兀朮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五月,岳飛分兵兩路向陝西和河南大舉進攻,在很快奪回了河南、陝西之後,又率大軍向淮南大舉進攻。這時宋高宗又慌了手腳,急忙下詔讓已經辭職在家守母喪的岳飛從襄陽出擊,牽制向淮南及陝西進攻的金兵,並“圖復京師(開封)”。但是進攻淮南的金兵卻在順昌(今安徽阜陽)遭到劉祐所率原“八字軍”的沉重打擊,金兀朮不得不撤回開封。金兵對淮南的威脅很快就解除了。宋高宗也馬上改變主意,立即向岳飛下了“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的命令。岳飛卻認為機不可失,大舉北上,向中原進軍,分別攻占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等地區,並派遣梁興等深入黃河以北,襲擾金軍後方。金兀朮乘岳家軍兵力分散之機,親率精銳騎兵15000以及步兵十萬向岳家軍指揮中心——郾城(今屬河南)發動進攻。金軍大敗。
 
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完顏宗弼集兵十二萬屯於臨潁(今屬河南)。十三日,楊再興以三百騎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殺死金兵兩千多人以及萬戶撒八孛堇等一百多名將領,宋軍也全部壯烈犧性,楊再興所中箭鏃有兩升之多。十四日,張憲率岳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岳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
 
十年功廢
 
在朱仙鎮,岳飛招兵買馬,連絡河北義軍,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他激動地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
 
風波亭遇害
 
岳飛回臨安後,即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朮要求“必殺飛,始可和”。秦檜乃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
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其子岳雲及部將張憲也同時被害。
 
岳飛被害前,在風波亭中寫下8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了生命危險,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岳飛沉冤21年後,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志傳記。
 
寧宗時,岳飛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改謚忠武。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略”著稱。在其戎馬生涯中,他親自參與指揮了126仗,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岳飛無專門軍事著作遺留,其軍事思想,治軍方略,散見於書啟、奏章、詩詞等。後人將岳飛的文章、詩詞編成《岳武穆遺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治軍思想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範。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於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於岳飛嚴於治軍、善於治軍,故“岳家軍”戰鬥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讚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嘆服,也為後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在作戰中不僅強調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為重視謀略的作用。早在岳飛為張所部下時,張所素聞岳飛“勇冠三軍”,便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說:“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



”他列舉春秋時“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采樵以致絞”為例,認為此“皆謀定也”。所以,岳飛進一步肯定了謀略在作戰中的作用。他說:“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這就明確指出了謀略是決定作戰勝負的關鍵。
 
岳飛注意靈活用兵。宋王朝實行“將從中御”,將帥作戰必須依事先準備的陣圖行事,不得擅自改變。岳飛認為,陣圖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戰是千變萬化的,“古今異宜,夷險異地”,不能照搬陣圖。他說:“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若平原曠野,猝與敵遇,何暇整陣?”因此,他提出“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飛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敵者當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軼事典故
 
廉潔奉公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綢衣,岳飛便道:“皇后與眾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難時被金兵俘虜)過著艱苦的生活,你既然與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終生不著綾羅。

食——與士卒同例,部隊補給艱難時,則“與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餡”(一種類似包子的麵食)這種在官員富商們看來很普通的食物時,驚嘆道:“竟然還有這么美味的食物。”便帶回去與家人共享。
 
住——茅屋軍帳,與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為岳飛建豪宅,岳飛辭謝說:“北虜未滅,臣何以家為?”
 
財產——南宋諸大將無不豪富,張俊為防盜,鑄一千兩一個的大銀球,稱為“沒奈何”,堆滿大屋,退休後尚有每年六十萬擔租米的收入。而岳飛被害抄家時,總家產只有三千貫(約合二千多兩銀),且其中含有數千匹麻布,顯然也是準備用於軍隊的。
 
犒賞——戰時,南宋對軍隊犒賞極厚,岳飛從來不取一文,全數分給將士。有次一名部將貪污賞銀,立斬。
 
不縱女色
 
南宋諸將中,唯有岳飛堅持一妻,且從不去青樓縱慾。吳階曾花二千貫買了一名士人家(讀書人家)的女兒送給岳飛,岳飛以屏風遮擋問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請留下,否則,我不敢留你。”女子聽了竊笑不已,顯然不願。岳飛便遣人送回。部將諫阻說不要傷了吳階的情面,岳飛說:“而今國恥未雪,豈是大將安逸取樂之時?”吳階得知後益發敬重岳飛。

極具政治智慧
 
岳飛既懂得與其他大臣和睦相處,又懂得韜光養晦,對立太子的重要性等政治事件看得一清二楚,但其性剛直,寧折不彎,不願意諂媚逢迎權貴,更不願意在國難之時迎合談和派,屢次上書反對高宗與秦檜的投降行為,故必為宵小所忌。
 
勇冠三軍

岳飛精擅各種兵器,年少時槍術就“一縣無敵”,長大從軍後更是從未逢敵手,屢屢陣斬敵大將。他不但達到了宋朝的最高射箭記錄:三石,還具有極佳的準頭,可謂“勇冠三軍”。作為方面統帥,岳飛的戰略戰術更是高明。戰略上,針對金兵武力強盛而統治手段低下民眾爭相反抗的特點,他提出了結連河朔的方針,並取得了極好的成效。

戰術運用靈活。如清水亭戰後,面對優勢敵人,岳飛僅以黑衣兵百人夜襲,時起時伏,金兵驚擾極甚而敗;如靈活運用步、騎特點,擊破李成優勢兵力;如針對楊麼軍不得人心的特點,以困、撫相結合,結果讓宋軍屢攻屢敗的楊麼水軍,在岳家軍面前不堪一擊,一鼓而破;如利用金國內部矛盾,以反間計殺劉豫,沉重打擊偽齊政。
 
岳飛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後來岳飛在與敵人作戰時,殺敵將黑風大王。後來,賊王善、曹成聚集兵馬號稱五十萬,岳飛部下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這時岳飛卻十分鎮定,說:“我給大家破了它。”然後左手拉著弓,右手拿著矛,衝擊敵陣,結果王善部大亂,岳飛乘勢大敗敵軍。

身先士卒
 
岳飛直至最後一戰,都是身先士卒。官職不高時自不必說,升任通泰鎮撫使後,為掩護大隊和百姓過江,親率後衛死拒南灞橋頭,擋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飛身被數十創,岳家軍後衛戰死無數;直到死前最後一場惡戰:郾城之戰時,還親率鐵騎突出陣前,都訓練霍堅怕有閃失,上前勸阻:“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輕敵!”岳飛回答“非爾所知!”見主帥親自沖陣,岳家軍士氣大振,一舉擊破金兵。
 
岳飛首先提出“武將不怕死,文官不愛錢”,堪稱封建社會官吏的行為典範。他廉潔避功、直言不諱、不縱女色、文採風流、治軍嚴明、戰功卓著。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的曾孫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岳飛刺字故事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云:“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但書中未註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執行,所以岳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明代成化年間創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岳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傳》記有岳飛請工匠在背上深刺“精忠報國”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創,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有學者認為,此時的“精忠報國”四字是受宋高宗御賜“精忠岳飛”4字的誤導。
 
“岳母刺字”則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具體而詳細。但顯然是作者按照元、明傳記中有岳飛背上刺字的記敘,加以想像發揮,藝術加工構造的。
 
岳家軍

“岳家軍”是當時人們對岳飛率領的軍隊的習慣稱呼,正如韓世忠率領的軍隊被稱為“韓家軍”,張俊率領的軍隊被稱作“張家軍”一般。杜充降金後,岳飛開始獨立成軍,在江南堅持抗金。岳飛收復襄漢六郡後,岳家軍移屯鄂州,襄漢地區自此成為岳家軍的主要防區。經過數次擴編,岳家軍截至紹興五年的兵力達到了三萬餘人。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的規模增加到十萬人左右。這是因為楊麼軍的壯丁五、六萬人大都編入岳家軍,南宋朝廷此後又增撥了數萬人編入岳家軍的緣故。岳家軍以後也大體維持十萬左右的數量直到岳飛被宋高宗和秦檜所害。
 
岳家軍至少有十二統制“軍”:1.背嵬軍;2.前軍;3.右軍;4.中軍;5.左軍;6.後軍;7.游奕軍;8.踏白軍;9.選鋒軍;10.勝捷軍;11.破敵軍;12.水軍。其中背嵬軍是絕對主力,名字學自韓世忠的同名統制軍;游奕是巡迴的意思;踏白是武裝偵察的意思;其它軍名都是增長士氣的軍號。據紹興九年(1139年)統計,這十二軍共由22名統制、5名統領和252名將官分別率領,其中有正將、副將和準備將各84名。王貴任中軍統制,張憲任前軍統制,這二人是岳飛的副手,可代替岳飛指揮其他統制,主持岳家軍全軍的事務;徐慶、牛皋和董先三人最為善戰,此五人是岳家軍的中堅人物。此外,岳家軍中還擁有一批文官,如薛弼、朱芾、李若虛、胡閎休、黃縱、於鵬、孫革等。
 
岳家軍曾經有神武右副軍、神武副軍、神武后軍、行營後護軍等正式軍號,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早已忘記了這些軍號,而韓家軍、張家軍之類的稱呼也退出了歷史舞台,惟有“岳家軍”一詞,卻獨享盛名,流傳千古,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紀念。
 
律己寬人

除了自己儉樸淡泊,刻苦勵志外,岳飛對子女教育很嚴。要求他們每天做完功課後,必須下地勞作。除非節日,不得飲酒。宋時有“任子恩例”,官員品級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階越高,次數越多。岳飛勉勵兒子們“自立勳勞”,僅用了一次“恩例”,還是為張所之子張宗本而用。而岳雲屢立殊勛,岳飛卻多次隱瞞不報。為此張浚說:“岳侯避寵榮一至此,廉則廉也,然未得為公也!”岳飛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責以近功?”又說:“正己而後可以正物,自治而後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無功之賞,則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虔城百姓暴亂時曾驚擾孟太后車駕,被岳飛平定後,高宗密旨屠城,岳飛冒險屢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賞罰分明

“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是岳家軍的口號,也是真實的寫照。損壞莊稼,妨礙農作,買賣不公……斬!所以岳家軍所到之處,民眾無不歡欣圍觀,“舉手加額,感慕至泣”。
 
與將士同甘苦;待人以恩,常與士卒最下者同食。士卒傷病,岳飛親自撫問;士卒家庭困難,讓相關機構多贈銀帛;將士犧牲,厚加撫恤。李氏亦時常慰問將士遺孀。如此賞罰分明官兵同心的軍隊,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事母至孝

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飛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後,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岳飛親嘗湯藥,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
 
岳母於紹興六年三月病故。岳飛與長子岳雲赤足親扶靈柩近千里,自鄂州歸葬於江州廬山。岳飛認為:“若內不能克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
 
儒將風範

岳飛的文才自不必說,數十首詩詞足以說明。除此之外,他愛好讀書,書法頗佳,時人稱“室有鄴架”、“字尚蘇體”。



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往來皆高士”。
 
岳飛雖是武將,但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範。他是寂寞英雄,滿腔抱負,無人賞識,“欲將心事付瑤琴”,卻無奈,“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他寫的《小重山》不似《滿江紅》那樣豪情萬丈,可卻是借琴弦抒發著心中無言的吶喊。岳飛這一生,為南宋抗金,浴血沙場,赤膽忠心,不為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
 
 
千古奇冤
 
十二道金牌
 
第一道班師詔送達。岳飛鑒於當時完勝的戰局,寫了一封奏章反對班師:“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隔了兩三日,朱仙鎮已克,完顏宗弼已逃出開封之時,岳飛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其中全是措辭嚴峻、不容反駁的急令,命令岳家軍必須班師回鄂州,岳飛本人則去“行在”臨安府朝見皇帝。宋高宗發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復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岳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然而友軍已經撤退,岳家軍孤軍難支,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岳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岳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岳飛決定留軍五日,以便當地百姓南遷,“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岳飛前往“行在”臨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期間不斷接到宋高宗的手詔,以及秦檜以三省、樞密院名義遞發的省札。儘管內容自相矛盾顛來倒去,最後仍是令岳飛“疾馳入覲”,“赴行在奏事”。當岳飛聽到中原傳來的宋軍敗訊,只能長嘆:“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結果岳飛的第四次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
 
“莫須有”
之後,岳飛父子被秦檜以謀反罪名予以逮捕審訊,由於找不到證據而無審訊結果,最終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不見得沒有)”)。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一代名將岳飛及其兒子岳雲、部將張憲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內被殺害。岳飛被害前,在風波亭中寫下8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了生命危險,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死前,又將此事告訴其兒,並說:岳元帥盡忠報國,今後必有給他昭雪冤案的一天!岳飛沉冤21年後,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準備北伐,便下詔平反岳飛,追封鄂王,謚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並立廟祀於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志傳記。
 
藝術造詣

岳珂《金佗稡編·鄂王家集》收錄的岳飛詩文有律詩《題翠岩寺》《寄浮圖慧海》,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題記《五嶽祠盟記》《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東松寺題記》《永州祁陽縣大營驛題記》。宋·趙與時《賓退錄》還收有岳飛絕句《題青泥市寺壁》。《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詞在南宋晚期的《藏一話腴》、《鶴林玉露》中都有記載,此詞從明代開始被廣泛傳誦。此外流傳下來的岳飛詩詞還有《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池州翠微亭》《過張溪贈張完》《題雩都華嚴寺》《寶刀歌書贈吳將軍南行》《題驟馬岡》《題鄱陽龍居寺》等。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家軍將佐圖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蕭蕭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蹄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送紫岩張先生北伐

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
 
題鄱陽龍居寺

巍石山前寺,林泉勝復幽。
紫金諸佛相,白雪老僧頭。
潭水寒生月,松風夜帶秋。
我來矚龍語,為雨濟民憂。
 
題雩都華嚴寺

手持竹杖訪黃龍,舊穴空遺虎子蹤。
雲鎖斷岩無覓處,半山松竹撼秋風。
 
駐兵新淦題伏魔寺壁

雄氣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過張溪贈張完

無心買酒謁青春,對鏡空嗟白髮新。
花下少年應笑我,垂垂贏馬訪高人。
 
題翠岩寺

秋風江上駐王師,暫向雲中躡翠微。
忠義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鎮邊圻。
山林嘯聚何勞取,沙漠群凶定破機。
行復三關迎二聖,金酋席捲盡擒歸。
 
題驟馬崗

立馬林崗豁戰眸,陣雲開處一溪流。
機舂水沾猶傳晉,黍離宮庭孰憫周?
南服只今殲小丑,北轅何日返神州!
誓將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
 
駐軍盆珠

雲屯壁壘夜鳴錚,帳擁珠崗翠色縈。
但使狐鼪乞一活,何須血刃下孤城。
日連旗影蠶洲暗,光拂劍花遂水橫。
虔吉未平歸未得,何時廓字罷天兵?
 
寶刀歌·贈吳將軍南行
我有一寶刀,
深藏未出韜。
今朝持贈南征使,
紫蜺萬丈乾青霄。
指海海騰沸,
指山山動搖。
蛟鱷潛形百怪伏,
虎豹戰服萬鬼號。
時作龍吟似懷恨,
咻得盡剿諸天驕。
蠢爾蠻蜑弄竿梃,
倏聚忽散如群猱。
使君拜命仗此往,
紅爐熾炭燎氄毛。
奏凱歸來報天子,
雲台麟閣高瞧嶢。
噫嘻!
平蠻易,自治勞,
卒犯市肆,馬躪禾苗。




將躭驕侈,士狃貪饕。
虛張囚馘,妄邀金貂。
使君一一試此刀,
能令四海烽塵消,
萬姓鼓舞歌唐堯。
 
散詩贈岳/聖神賢

壯士辛勞誰憑問?一旦成名四海知!
 
天下誰能審時勢?自古豪傑也得失!
 
剛正不畏奸邪惡,義真肯將家國辭?
 
忠勇樓台驚鴻現,英雄無覓風波亭!
 
書法作品
 
岳飛雖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教育,勤奮好學,文武雙全。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傳世書跡有《書謝朓詩》《前後出師表》《弔古戰場文》等。

◎圖文源自網路資訊,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