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靈性成長

人生天地之間,如何面對順逆境界(二)

張貼者:姿余
閱讀人數:16369人 張貼日期:2021-09-07 12:53: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人生天地之間,如何面對順逆境界(二)
智隨法師

怎麼去體會天心呢?

人要知道,天是來成就、助成自己的。其實這就是古人對外界環境的一種認知——外界的環境——天地,它是要來成就人的。在這種環境當中,需要轉變的不是外界,而是自己的態度。當人轉變態度,善體天心的時候,“則無苦非樂,無逆非順”,在苦中也是樂,在逆境當中也是順境。因為我們總是在人為地分別順逆、苦樂,所以就會選擇樂、選擇順;逃避苦、逃避逆境。在這種分別當中,當然就無法面對天心,無法面對逆境了。

這也就是佛門講的隨緣。佛門有更高的方式來處理,人不用去管天地之心,就順其緣,來者就受,“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無論是苦是樂,是好是壞,人都接受。當然,不僅是從心態上接受,事相上也要接受,心態上還可以有更高的超越——受而不受,事上接受了,內心還可以超越它。





我們來看古代的幾位特別的人物:寒山、拾得,還有濟公和尚,他們的那種生活方式已經遠遠背離常人,為什麼他們還能夠樂在其中呢?就是因為外界的順逆在他們那裡已經沒有了。普通人才有分別心,才有順逆。當人沒有分別、沒有需求的時候,就沒有順境、逆境了。人無所謂,是因為不求好的境界。《寶王三昧論》裡“十不求”中的第一條說:

念身不求無病。

人首先對身體不要求無病,如果天天求無病,一旦生病,就承受不了。當人沒有這種求的時候,生病就無所謂了。這裡有一個原因:“身無病則貪欲易生”,身體沒有病,人反而會增長貪欲;身體病了,反而會減少貪欲,也會把世間很多的事情放下來。尤其是念佛人,在病中什麼都不想了,“趕快往生最好”,這時候往生心反而更真切了。

但是身體很好、很健壯,力氣很旺的時候,煩惱、妄念就都來了。



所以修道之人如果不求身體無病,那有病也可以坦然接受,在病中就不會生妄念,不會拒絕。其實當我們處在煩惱中的時候,一反觀就會發現,煩惱就是自己平常拒絕的地方、不願意面對的地方。當我們完全接受,願意面對,沒有所求了,這種狀態很快就過去了。

在這裡,儒家用的是“善體天心”,佛門可以換以下方式來應對:
第一,以因果來應對;
第二,以因緣來應對;
第三,以智慧來應對,還包括慈悲。

從因果來講,是自己自作自受;從因緣來講,就是“緣生緣滅”,變化無常。緣分相聚的時候就生發一件事,緣過了就會消失。懂得因緣之後,就明白它是一個空性,是生滅變化無常的,不需要過分計較它,這樣心就可以超越出來。再從慈悲的角度來說,大家都是學佛人,就要以慈悲心來對待別人,學佛大悲心,“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不跟人斤斤計較,這也是轉變順逆的一種方式。

“善體天心”,是印光大師從儒家角度講的處世方法,說明人一旦轉變心態,善於用心,苦境也是樂境。現在人為什麼吃苦的能力比較弱呢?就是沒有辦法把苦境當樂境了。





來源 | 《靈岩遺旨·素位而行》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