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為何法不染心?

張貼者:茱茱
閱讀人數:17315人 張貼日期:2019-10-02 09:36:21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為何法不染心?



三十三天的天帝釋提桓因對佛法極為好樂,也經常向佛陀請法。有一次,他鄭重地請教佛陀:「比丘要如何才能夠斷除愛欲、心不起煩惱,乃至證得阿羅漢,不受世間一切所束縛,而得究竟解脫,成為人天中第一等的比丘?」

佛陀回答他:「拘翼(天帝另一名)!
一切現象皆由因緣生、因緣滅,而沒有恆常不變的實體。

若比丘聽聞了這樣世間實相,而能思惟、證解、如實知之,對於一切苦、樂、不苦不樂的事物及現象,皆能現觀它的無常性、空性,以至於不起念想、愛憎,因而不執著,進而再也沒有任何欲求、憂患、恐懼,如此,便能證得究竟解脫,而成為人天中第一等的比丘。」

釋提桓因聽得滿心歡喜,慇重地頂禮佛陀後離去。
當時,目犍連尊者在距離佛陀不遠處禪坐,他聽了佛陀的教示,好奇釋提桓因為什麼這麼問、問了是否依教奉行,於是隨即以神足通前往三十三天。

不料,他才到三十三天,就見到釋提桓因正與天女們在浴池裡開心地嬉戲著,另外還有一批天女正奏著美妙的天樂,看來快樂極了!釋提桓因見到目犍連尊者,立刻要天女們安靜下來,隨即親切地上前迎接,說道:
「目犍連尊者,您來得正好哇!您好久沒光臨三十三天了,既然來了,請您為我說法吧,我很期待聽您說法!」

目犍連回他:
「您不是才聽佛陀教導,如何得到愛盡解脫嗎?我就是想知道佛陀怎麼說的,才來找您,您能不能跟我分享一下?」

豈知,釋提桓因聽了,竟面有難色,尷尬地說道:
「尊者,我們三十三天有許多玩樂的事要忙,所以早先佛陀說的法,我聽聽就忘了,您千萬別見怪……對了,我之前領軍與阿修羅共戰,結果大敗阿修羅軍,為了紀念,特別蓋了一座極為巍峨華麗的重閣,命名為『最勝』,讓我帶您參觀一下吧!」

目犍連默然答應,在釋提桓因的導覽下參訪著,並對眼前壯觀的重閣讚歎道:
「這座重閣的規模堪比天宮,這樣的福報,是您累生累世修德修福所致啊!」雖然這麼說著,但為了不讓釋提桓因繼續耽溺於放逸中而不思精進,目犍連於是輕輕以右腳腳趾按地,頓時,天界一陣天搖地動,連華麗的重閣都搖搖欲墜,引來天眾一陣恐慌,釋提桓因也神色一凜,不無擔心。

目犍連若無其事地說道:
「這樣的震動很驚人啊……不過,是否令您稍微想起佛陀早先所教的?」果然,釋提桓因頭腦一轉,便把佛陀的教法一字不漏地說給目犍連聽。

目犍連聽了,回道:
「是啊是啊……世尊的教法多麼殊勝稀有,不是嗎?
對於一切現象,都應如同世尊所教的,現觀它是因緣生、因緣滅,以及它的無常性、空性,以至於不起念想、愛憎,因而不執著,不是嗎?如此便能得到究竟解脫。



」目犍連對釋提桓因及天眾們加以勸勉後,隨即離去。

這則故事記載在《增壹阿含經》19品及《雜阿含505經》中。
釋提桓因對佛法如此隨聽隨忘的狀況,我們或許都不陌生。
聽法的當下歡喜讚歎不已,但一回到生活中,甚至才一轉身,就忘得差不多了,更遑論依教奉行。這即是所謂的「法不染心」。

然而,若是曾經在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生命歷程中,感受到真真切切、刻骨銘心的苦,苦到願求解脫、苦到發起非離苦不可的決心,乃至曾遍求離苦的方法,在這樣的狀態中,聽到佛陀這樣的說法,必然是攝耳諦聽、過耳不忘,甚至奮不顧身起修的!因此可知,在修行中,「苦」是多麼重要的助緣。

這一經裡,釋提桓因正示現了所謂的富貴求道難、樂中求道難,在快意、喜樂、順遂的人生中,要自動生起無常想、無我想、苦想,那得有極深厚的善根,然而,這快意、喜樂、順遂,又怎麼能恆常呢?因此,苦,也是終究會遇上的。

人道的殊勝在於苦樂參半,人人都有自己的苦,都有一套自己的苦經,只是,吃了苦、遇上苦,怎麼能讓人生愈來愈不苦,就要看佛陀教的,我們有沒有在聽、有沒有進一步實踐了。





-------------------
【法鼓文化值日生】:果然是大師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