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不結冤仇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17497人 張貼日期:2019-04-16 18:47:28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與人相處,小毛病隨順他,大毛病提醒他,一個總原則,不結冤仇




淨空法師:

《普賢行願品》曰: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這一句重要。

我們今天,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原因在哪裡?原因在分別。你是眾生,你不是佛,我對你不需要尊重,我對你不需要供養。這個供養裡頭,有尊重、有愛護、有關懷、有幫助,這都屬於供養。我認為沒有供養你的必要,這是什麼?這就有分別,有自有他,不知道自他是一體。

菩薩恆順眾生,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有在什麼情形之下,菩薩不去幫助、供養這個眾生?眾生不接受,那菩薩就不去理他。不接受你要找他,他會反駁,他不但不生歡喜,他有怨恨,讓這個眾生造更重的罪業。所以他不喜歡,不去惹他,離他遠遠的。這就是經上所說的,也是一條戒律,「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不要叫眾生生煩惱。叫眾生生煩惱就結下怨,這個怨雖然很輕、很微薄,但是如果常常累積,就變成重大的怨恨。

菩薩往往從極其微細地方他下手,所以他心清淨,心能真誠平等覺,平等覺是本性,是真心,回到清淨平等覺。凡夫的心粗,粗心大意,重大的可以不犯,能守得住,極其微細的常常會起現行。



這種微細經長時間累積,就變成很深的習氣,習氣是這麼來的。

所以,要學恆順眾生,眾生做錯事情也可以恆順,這個錯是不大,不是重大錯誤,就能隨順,就能夠忍受,修忍辱波羅蜜。

重大的,那不能忍受,就要說出,要勸導他,柔和勸導,幫助他改正。

菩薩對待眾生他用真誠愛心,所以眾生都能夠接受,都能夠聽從教誨,也就是聽從勸導,樂於改過自新。

凡夫勸眾生帶著有傲慢的習氣,有責備的習氣,有訓導的習氣,他不服。他知不知道錯?知道錯,知道錯不服你,他反抗你。

這就是菩薩所謂道行深,道行深什麼叫道行?菩薩有智慧,菩薩有善巧方便。菩薩有沒有發脾氣的時候?有。這個眾生犯了錯誤,應該用嚴厲的發脾氣他才會接受,行。

連老師教學,我們都親眼看到這個方式。李老師教學,我們的教室差不多就這個攝影棚這麼大,學生不多,二十個人。我們就看到老師對有些學生有打有罵,態度很不好,那是什麼學生?對老師真正恭敬,老師真教,有打有罵。打他是什麼?記住,打記性,這個地方挨過打的,永遠不會忘記。對有幾個同學,老師從來沒有給他們有過嚴厲的顏色,都是和顏悅色,錯誤地方老師也不糾正。



我初學我看不懂,我有疑問也不敢問。一、二個月老師看出來,知道我有疑問,不敢問,把我叫到房間裡面去,告訴我,是不是有疑問?我說是的,是有這個疑問。他說你不知道,那個可以打、可以罵的是真學的;那個不能打罵,是假學的,不是真學,你幾句話說重了,臉馬上就紅了,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我明白了,假的,不要跟他結冤仇,他不是真學,真學的那是有打有罵,我才明白。

所以菩薩不是不發脾氣,發脾氣是真正愛他。被教訓的人知道老師是愛他,愛護他,有感恩的心,罵了他、打了他,感恩,真改過,真懺悔。

至於那個他不明瞭這些事情,你用這個方法對他,他怨恨,他記仇在心,這個麻煩,以後變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這就錯了。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沒有智慧怎麼行?用智慧觀察,哪些是真學的,哪些是假學的,哪些是禁得起考驗的,哪些是禁不起考驗的。

禁不起考驗也要照顧他,時間要長,不是短時間能成就的,有的時候十年、二十年,慢慢的來,這真的是慈悲到極處。他什麼時候知道?覺悟的時候,二、三十年之後他才覺悟,他才曉得老師的愛護,父母的愛護。有人一生不知道父母愛護,怨恨父母,現在社會這種人太多了。

所以今天這個社會,不但學佛難,學做個好人都難,什麼原因?他沒有誠心,沒有真心,全是妄心。跟這些妄心的人在一起,你就得原諒他。

小毛病可以隨順,大毛病可以提醒他,一個總原則,不結冤仇。



做人真不容易,真是大學問,只有佛跟菩薩做人才圓滿,面面玲瓏。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三六三集) 淨空法師主講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