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佛教經典(佛經)

不可思議的梵咒〈十四〉功德寶山

張貼者:茱茱
閱讀人數:23325人 張貼日期:2018-08-10 10:46:39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不可思議的梵咒〈十四〉功德寶山
文/心一居士



● 前言
從人的心理角度來說,除了溫飽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十小咒」的第一和第二個咒是祈求福德資糧以安心,避免意外發生保安全的咒語。台灣俗諺說:「先顧巴肚再顧佛祖」,內心和靈性安頓好了以後,「禮佛」當然是佛教徒首要之務了;「十小咒」的第三個咒〈功德寶山神咒〉,即是禮佛功德的不二之選了。

禮佛的方式有很多種,合掌問訊、跪拜頂禮、小禮拜、大禮拜•••都是禮佛的方式,從我們信佛以來到底禮過多少佛?如果以上述之身體禮佛恐怕屈指可數,若是誦水懺、梁皇等懺法而口頭禮佛者,大概就會多一些,可是有人天天在讀誦水懺的嗎?我們熟悉的佛實在沒幾尊,還有太多太多的佛我們可能連聽都沒聽過,更遑論有機會去禮敬一下。如果有一種真言,誦一次,大概十秒鐘,就等同禮萬佛,而且不僅是禮一遍,是想像不到的遍數,這種超高效率的功德,應該很令人嚮往吧!本文所要介紹的真言咒語就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功德。

除此之外,尚有轉經功德,而且此經更是非同小可,是堆疊起來超過人的身高四、五倍以五的《大藏經》,就算花一輩子的時間去讀完的人大概也沒幾個,同樣的也不是只有一遍而已,是多到無法想像的遍數。這也太神奇了吧!老實說,初學佛時,讀到這些經文根本就不相信,那有這麼便宜的事,後來經歷的事情多了,真言陀羅尼在很多人身上發生了超越邏輯思維的效驗,現在已經不是信不信的問題,而是作不作的問題了。

● 關於本咒
通常真言陀羅尼都出於陀羅尼經,經中有因由和作用的說明,但本咒卻缺乏陀羅尼經的佐證,其出處僅能追溯至《大正藏》四十六冊一○○九頁之《密咒圓因往生集》和《大正藏》第四十七冊四五八頁之《集諸經禮懺儀》。《密咒圓因往生集》是宋代智廣、慧真編集,由金剛幢翻譯的禮明往生輯要,共收錄三十三首密咒,〈功德寶山神咒〉是其中之一;並載明:《大集經》云:若人誦此咒一遍。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又如轉《大藏經》六十萬五千四百遍。造罪過十剎土。入阿鼻地獄。



受罪劫盡更生。唸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滅不入地獄。命終決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見阿彌陀佛上品上生。《集諸經禮懺儀》乃唐朝智升所撰,則載:此咒出《大集經》。誦一遍當誦十二部經一遍。又當禮萬五千佛名四十萬八千五百遍。又持咒人身上。如大地微塵。如是等罪普皆消滅。從以上典藉得知,本咒之出處均指向《大集經》(全名《大方等大集經》,是多人翻譯合集的經典,故名大集,見《大正藏》第十三冊三九七頁。),但《大集經》六十卷卻找不到此咒和相關經文;此因可能是經典在千百年的流傳中,歷經戰亂和法難,或有散失,或有毀壞不全,因而不見,可惜了後人無緣一窺真貌,更進一步的了解其奧妙。



另外在《大正藏》第二十一冊一三○頁,《佛說無量壽佛化身大忿迅俱摩羅金剛念誦瑜伽儀軌法》中,列為「作禮真言」,並有偈句:「行者次應禮。一切諸聖眾。密言一禮拜。所集禮智聚。如轉一切經。除疑心決定。作禮真言曰。」接續其後的即是〈功德寶山神咒〉。

若依《密咒圓因往生集》對於〈功德寶山神咒〉的註解,其重點大概可歸納為三:

一、「若人誦此咒一遍。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有關「佛名」的經典,《大正藏》,〈經集部〉便收錄了二十四部之多,而此處所言之《大佛名經》,應是北魏•菩提流支所譯的十二卷《佛說佛名經》(《大正藏》第十四冊四四○頁),在此經中總共臚列了一萬一千零九十三佛名。如若誦此咒一遍,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那持這一遍咒就等於禮敬了五億三百六十萬餘次,這個數目若換個方式以時間來推估,就算一秒禮誦一尊佛,每天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需要十六年方可完成;若較正常的一天禮佛一小時,則要三百八十四年,更遑論《集諸經禮懺儀》中言,「當禮萬五千佛名四十萬八千五百遍」,那簡直就是天文數字,經此數據化後就更能明白此咒之妙功德,實在是無法言說了。





二、「又如轉《大藏經》六十萬五千四百遍。」這個更厲害!讀完《大藏經》需要多少時間我是不知道,因為我這輩子應該不可能讀得完,不過記得在某個資料上看過有人什麼事也不做,就專心一意的讀《大藏經》,也用了五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如此說來,花十秒鐘唸此咒一遍就等於三百萬年,甚至六十餘萬世,甚至永遠都不可能的讀經修行功德。這真是不得了,了不得,難怪後續文字敢吹牛,喔!不是,是敢說得更加殊勝。

三、「造罪過十剎土,入阿鼻地獄,受罪劫盡更生。唸此咒一遍,其罪皆得消滅不入地獄。命終決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見阿彌陀佛上品上生。」意即「所造作的罪業猶如十個國家那麼大,或是罪業可舖滿十個國家的土地那麼多,是要入阿鼻地獄 (無間地獄,諸地獄的最底層,出脫無期) 受罪無期的,一直要等到受報盡滿才有出脫可能;然而,只要唸〈功德寶山神咒〉一遍,所有的罪業都會消滅,更不會下地獄,命終後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親自來接見,並出生於極樂世界九品淨土中的第一淨土。」

前段文字,或因一時筆快,竟出現「吹牛」的字眼,實有不敬,懺過!懺過!不過我心裡還是有些疑問的,問題就出在「上品上生」這四個字。西方極樂世界有九品淨土,從下品下生到上品上生共九個品級,我們在為往生者祝願時,也常用「往生西方,上品上生。」;上品上生究竟是何境界?既為九品之首,自然不凡,應有其條件限制,想當然也不會那麼容易吧!不然何須分九品呢?

關於「上品上生」,在《觀無量壽經》,這部專說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之種種與景象的經中有一段經文:『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

這段經文是說往生西方上品上生者,必須具備的三種心或三種行。三種心是:至誠至信的往生之心;深刻不破,堅定不移的往生之心;以及願力和功德完全迴向往生的之心。三種行是:慈悲懷愛不殺生,種種淨戒俱能安守者;薰習大乘經典,了然佛法方廣平等之理者;及修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者。這三種心很多人都具備,只是程度不同;三種行則有待時間的考驗,也非辦不到。所以欲往生西方上品上生並不是那麼困難,只要信受奉行依法實踐必能達成。當然,《觀無量壽經》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之觀(觀想和觀念) 講得非常透徹,不是以上片面之言即可觀其全貌。

自從讀了《觀無量壽經》之後,對於《功德寶山神咒》之功德的疑惑之心我完全解除了。試想,禮佛、轉經的功德是為什麼?其最終目的還不是「往生西方上品上生」,所以當理解到一個程度,禮多少佛和轉多少經就不是表相上的問題了,好比窮人對金錢會斤斤計較,是因為沒錢;但對富人而言就只是數字而已。以結果論來說,持咒、禮佛、轉經都只是方法(法門),經文是指導原則,究竟才是目標;有人認為專唸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即可往生西方,只要至誠至信,恒心不輟,日久功深,阿彌陀佛也會受感動的,其他法門亦然。這說到底還是「心」在作用,「心」對了禮一佛如禮萬佛,一經通則萬經通,心若不對禮佛只是拜木頭,讀經也是過目不入心;因此,重點還是在「信受奉行依法實踐」的功夫上,何況〈功德寶山神咒〉的咒義完全沒有禮多少佛和轉多少經之說,故不執著於功德的表相,只當是善巧或契引,消除雜念,依法實修才是正道。

綜上所說,其實就是我從認識〈功德寶山神咒〉開始的心路歷程,我從〈功德寶山神咒〉進入往生西方的思維,因為疑惑,一路追尋,終於在《觀無量壽經》找到答案,然後再回到〈功德寶山神咒〉老實念佛持咒,體認到佛法是圓的;從事門(〈功德寶山神咒〉) 入,至理門(《觀無量壽經》) 出,再回到事門安住,因為明白了,心開了,好像繞了一圈卻成長不少。常聽說「佛法圓融」,如何圓融?無論從那一個點切入,最後還是會回到原點,眾裡尋他千百度,人在燈火闌珊處,原來自性真如一直都沒有離開過自己,反而是自己離開了自性真如。若問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只要熟讀《觀無量壽經》,明白和實踐經說「十六觀」,做到深心和深入的功夫,化文字成圖像,您就已經身處極樂淨土之中了,不必等到往生。



這淨土可能很遙遠,也可能只稍閉目就看到了。而咒與經,顯和密,在我追尋的過程中,似乎也完美的圓融了。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