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處處好修行

張貼者:可樂
閱讀人數:984人 張貼日期:2025-04-09 08: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處處好修行

 禪門五家七宗之中,後世最被發揚光大的,應屬臨濟宗的楊岐派。派下數代人才輩出,包括發展出看話禪的大慧宗杲,讓臨濟宗重新興盛起來。這位楊岐派的開山祖方會禪師,值得我們好好認識。

 方會禪師在他的師父座下擔任監寺二十多年,有一次,他的母親前去探望他時,見他桌上他備有兩份燈燭,一盞在上、一盞在下,問起因由,方會禪師解釋道,若是處理常住的事務,便用常住公家的燈;若是誦經自修,則用自己的燈。他母親聞言點頭,端詳了一下燈燭,接著問了:「在上面的燈是常住的,還是你自己的?」方會禪師回道:「是常住的。」他母親便說:「你應該將自己的燈換到上面,否則常住的燈在上面,燭油融了,往下滴到你的燈裡,你豈不是盜用了常住的燈油?」方會禪師一聽,趕緊從善如流,將兩盞燈調換位置。

 幾滴油,能值多少錢?然而,他連這一點油都不揩,其一絲不苟、公私分明的性格表露無遺;另一方面,這也是由於他持戒謹嚴之故。因為道場的一點一滴,皆是來自十方的供養,因此,若有一點盜用、盜取,即便是無心的,欠的不只是一個人、兩個人,也不只欠了道場,而是欠了十方三世一切三寶,甚至一切眾生。欠一個人能還,欠三寶、欠眾生,怎麼還得起?因此,明因果、信因果的出家眾,說什麼都不敢盜,就連誤用,或者損及常住物,也得背負因果。





 然而,同理可證,在道場中,若是能夠惜福儉用,則不只是省下個人的福報,更是為眾生省下福報。兩者之間的功過,可謂差之千里。

 個性如此方正的方會禪師,教人度人的方式,也是直指人心。有一次,他去拜訪官員孫比部,孫比部見了他,忍不住感嘆自己被繁瑣沉重的公務所牽絆,難以脫身。方會禪師回他:「這是你自己發的願。」比部不解:「此話怎說?」方會禪師道:「《法華經》云:『應現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你此世之所以為官,就表示你曾發願效法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大願,現宰官身度眾生;同時,這些百姓們也在度你啊!愈是困難繁重、愈是動輒得咎、愈是讓你苦不堪言,愈是像指月的手、德山的棒,處處在指引你方向,在激發你的悲願,在成就你的修行,讓你以宰官身得度,所以,有什麼好感嘆的?」孫比部聽了,豁然省悟。

 古大德說:「人在公門好修行」,處在公堂之上,為了眾人之事而戮力,由於動見觀瞻,也必然動輒得咎,更有其不足為人道的艱難之處,愈是如此,愈可以提鍊出我們的慈悲與智慧;此外,若是所作所為真能福澤眾生,就因果而言,更是功德無量。

 其實,在這個自媒體的民主時代,雖然不在公門之中,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響力,如果,人人在動用自己的身、口、意之前,心中都能有因果,更能懷抱一念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我們的這個世界,就算現況再怎麼不如人意,未來,也必然是希望無限的!

 
資料:法鼓文化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