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3 個突破固步自封的思維轉變

張貼者:姿余
閱讀人數:6161人 張貼日期:2024-10-11 09:00:00
2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3 個突破固步自封的思維轉變
 

1. 跨出舒適圈並心懷感恩

2. 行動的勇氣若要延續,重點是持續的「對自己誠實」

3. 「成為」比「擁有」更重要


———————————

1. 跨出舒適圈並心懷感恩,才有機會「成為自己」。

 
我相信的是「人生只要是跨出舒適圈就有痛苦、不適應,但不代表它應該被避免」。

 
面對跨出舒適圈的痛苦,要求當下喜悅很難達到,但隨時心懷感激絕對是個選擇。

我曾經以為自己會喜歡電商產業,所以跨出我的舒適圈(數位媒體業)直接跳到電商產業,甚至(很不怕死的)協助老闆建立行銷團隊、帶領夥伴,承擔下營運績效的重任。對上對下都是前所未有的壓力。

後來雖然成果不錯,但我的個人生活、身體都付出很大的代價。最後真正離職後,連帶我生活有了劇烈的變化,長年的偏頭痛也讓我身體虛弱。

然而,即使如此,我仍相信人生經歷中的所有事情,都會讓你發掘到不同的自己。所以都是份祝福。

跨出舒適圈就會痛苦,但人生的路從來就沒有白走的。

身邊的人偶爾說:「沒關係!經過這次你就學到了,直接跳進去接這樣的責任真的會累死」

但用『學』這個字用來描述生命裡,好像生命是來給我們教訓的,好似人生的經驗或選擇是有對錯的。

我相信人生每一段經歷不論是好是壞,都是個機會,都是個祝福。





有些經驗是發掘出自己本質上是什麼樣的人,那就去接受自己、愛自己;有些則是發現自己渴望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成長為什麼樣子,那就去活出自己。

人只要跨出舒適圈就勢必會不適應、會痛苦,但不代表它是應該被避免的選擇。

跨出舒適圈後,不論最後有沒有繼續堅持這條路下去,你都會為此累積智慧、變得更寬廣,也是現在的你無法想像的成長。

每一種體驗都是個祝福,因為它們,我們大笑、我們流淚、我們執著、亦或我們放棄,但不論如何,都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機會變得不同以往。

 

記得,曾經在本英文書上看過一個形容人生的方式,我很喜歡,它大致是這麼說的:

『生命給我們的祝福就像是銅板一樣,有些銅板擺在你面前時正好是正面、有些錢幣則是反面。

就像是你生命中發生的無數件事情一樣,有時候發生的事讓你覺得自己幸運、高興、喜愛的,有時候發生的事則讓你覺得難過、痛苦、不喜愛的。

如果你看見了這些銅板,卻是只收下正面的,反面的銅板就留在原地、視而不見。那不就是把一次次的祝福、機會全都還回去了。』


我還記得當時身心交瘁,想通的時候,心裏是滿滿的感恩感動。

這一轉念讓我完全轉變了心境,給了我勇氣、也多了份平靜去做出後來的許多改變與調整。

我也更感恩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情,更願意嘗試,而過往的經驗也開始慢慢成為我的肥土,滋養我的成長。

跨出舒適圈並心懷感恩,才有機會改變,才有機會「成為自己」。





2. 勇氣來自於「對自己誠實」

 

對我來說,第二重要的是「勇氣」。因為從「遲疑」轉向「行動」中間,差的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勇氣」。

你可能會說:『但我就是沒勇氣啊!』或是『即使有勇氣也沒用,我好難堅持』

我想提供一個觀點:
其實勇氣是來自於「對自己誠實」。

想不想改變?想如何改變?喜歡自己什麼、不喜歡自己什麼?想調整的是什麼?

你的心一定會有感覺。


如果你有想要的卻遲遲不去實踐,平常再當作沒事,也總會在某些時刻感受到懊悔吧? 如果你不快樂,想改變的心是真切的,再多的恐懼或藉口,你也會清楚自己的渴望? 即使你事業成功、一切順遂,但如果那不是你要的生活,在忙碌中,你也會時而冒出『我到底在瞎忙什麼』的遺憾念頭。

隱隱約約的,或許不那麼明顯,但你絕對是難以忽略的,那些念頭與渴求一直在那。


英文有個詞叫做「Integrity」,中文翻作「正直、誠實、誠信」。

雖然「Integrity」被翻作「誠信」是沒錯,指的是與其他人互動時要保守承諾。但是Integrity還有一層含義,也就是「思想與行動一致」。

你是不是有 Integrity?你是不是對自己誠實? 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改變與行動都需要勇氣,但要有勇氣,首先要先「對自己誠實」。

對自己誠實,不是一次兩次的重大儀式,而是持續性的反思。





我習慣在每天的早晨日記裡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是否有對自己誠實?

如果心裡不安騷動,表示有什麼不太對,仔細探究後,通常會發現自己心口不一的行徑。甚至會注意到自己正在刻意忽視、不去處理。

然後,我就需要靜下心來,再做一次決定:再一次地選擇要鼓起勇氣面對、調整、改變,亦或忽略它壓抑它。

然後再一次、然後再一次、然後再一次…… 真正的改變與成長都是從這一次次的小小勇氣中疊加出來的。

像是我的極簡生活、像是為了改善健康而開始的嚴格飲食、像是一年前一個人搬到舊金山住了半年多、像是決定創業,像是、像是、像是…..,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多。

但同樣的,大大的轉變都來自於一次又一次小小的誠實與勇氣。

3.「成為」什麼比「擁有」什麼更重要

 
「對一個人辛苦的最大報酬,不是他們因此得到什麼,而是成為了什麼。」—約翰.羅斯金

第三點,「成為」什麼比「擁有」什麼更重要。

為什麼我會想強調「成為」什麼比「擁有」什麼更重要?

因為我們從小最常聽到的就是: 

「好好用功讀書,考好大學未來就不用擔心了」

「未來有個好工作,收入很好,你就可以有很好的生活」

這樣的話隱含著什麼?隱含著:我們的努力都只是為了獲得或擁有什麼。

「努力後能夠獲得回報」當然是很好,但是如果努力只為了擁有什麼,「擔憂、害怕、沒自信」就會接連產生。

因為「努力後能夠獲得回報」永遠都只是個外在標準,所以你會害怕如果沒有獲得回報怎麼辦?腦子因此有無數個念頭與質疑:

『如果做這件事回報不如另一件事,那我是不是該換件事做? 那個誰誰誰好像做的蠻成功的!我好像也挺適合做這件事。
可是又想到好像科技發展越來越好,好像去研究 XXX 也很有未來耶,但是 XXX 真的會發展起來嗎?我也不是很確定!到底該怎麼辦?感覺好焦慮……為什麼大家都好像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

我們很少被教育要思考「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反而常常接收到「成功的生活是怎樣」或是「擁有什麼什麼多好」的想法。





然而,缺憾卻常常是來自於沒經驗過的、沒努力過的。

死亡前的後悔從來不是「沒擁有過什麼」,而是「沒成為什麼樣的人」。

一旦努力的方向一直依據外在標準,那就肯定會有對錯區分,也就會一直猶豫不絕,因為你害怕「犯錯、選錯」。

然而,如果是因為內心渴求而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就一點不用擔心犯錯,不用擔心選錯。過程本身就是喜悅的,因為你一直是在為自己成長。

那時真正驅動你的不是「別人的認同」,而是「對自己的渴望」。

當你的努力與你的滿心歡喜的追求結合一致,最大的回報就是『你成為你自己』。

這正好契合約翰羅斯金說過的這句話:
「對一個人辛苦的最大報酬,不是他們因此得到什麼,而是成為了什麼。」

歐普拉也曾提過她的經驗:當初離開主播台時,主管用盡一切力量想要讓她留下來,像是更多車、更多錢、更好的前景等等。甚至恐嚇歐普拉不可能會成功。

歐普拉寫道:

當時我不知道他說得對不對,也沒有成功的自信。但是,不知怎地,起身離開之前,我鼓足勇氣,對他說:

「你說得對,或許我不會成功,也或許我正走進地雷區。



但如果這些都要不了我的命,至少我會持續成長。」

 

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一切都不算是失敗,因為不論如何你都知道在成長的路上。


 

原文出處:

https://newsveg.tw/blog/23209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