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務項目
我要推薦會員加入
線上表單
聖事預約單
真圓會員申請單
午時水預約登記表
命理專人解盤登記表
愛心活動參加登記
敏感體質檢測表
壓力檢測表
相關連結
服務總覽
心靈諮詢(問事)
心靈諮商
靈魂療癒(可搭配SJGP)
內在小孩和解
紫微斗數服務
生命靈數服務
聖事服務(濟世)
收驚
制煞
安神(祖先)位
調整房屋磁場(地理風水)
處理祖先問題
冤親債主和解
領旨(領取生命藍圖)
靈修相關
連結高我服務
協助生命藍圖
協助清理
心靈功法課程
聯絡我們
心靈商品
文章
影音
影片
照片
命理
紫微斗數
免費看流日
八字
專業占卜(卜卦)
心理測驗
註冊
登入
[
返回文章列表
] [
返回最愛列表
]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坐禪】
張貼者:Mamie (米娜)
閱讀人數:16356人 張貼日期:2022-01-26 18:05:00
0
【坐禪】全面指導手册(收藏)
一、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坐禪?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顆貪婪、善變、不斷向外賓士攀緣的心。如何配合日常生活需要,透過禪的修持訓練,使自己的思緒能漸趨冷靜、理性、穩定,以昇華人格,增進內在涵養,實為現代人當務之急!
現代人學習坐禪大致有三種心態:一是為了健康。現代人因事務繁雜,身心疲憊,借由坐禪的鍛煉來強健身心,讓自己有更多心力來應付社會局態的變遷。二是為了心靈的淨化。提升人的內在涵養,使他更慈悲、敏銳、明晰,更有睿智與遠見。淨化現代人的內心世界,並依此而不斷地改善外在世界,使之趨於圓滿、至善,這才是現代社會進化的正常途徑。三是為了體悟佛法。希望藉由禪的修持,達到明心見性的內在體證,以圓滿佛道。
二、何謂坐禪?
六祖大師告訴我們:「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這是說明坐禪全面指導手冊:真正的坐禪,必須在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當中,不被「一切善惡境界」所轉,及時發見自我靈性、體悟禪趣,方是真坐禪。雖說禪修不能執著打坐,不過初學者還是應以「坐」為入門,因為唯有「靜中養成」,才能致「動中磨練」之功,此點觀念極為切要。
三、坐禪的前行準備有哪些?
1安座位:
上座之前,先將座處調整安穩,使久坐之後,不致產生不適之感。
2鬆腰帶:
手錶、眼鏡、腰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對象,皆須鬆開,使身完全鬆弛,才不妨礙血液迴圈。
3墊臀部:
無論初學或老參,臀部都須墊蒲團,以鬆軟為佳,厚薄隨個人身體需求而異,以能坐得豎直平穩,不阻塞氣脈為妥當。倘是雙盤,所墊蒲團應薄,若是單盤,所墊薄團須厚。雙盤而墊過厚,則上身不穩;單盤而墊過薄,則雙腿容易酸麻。
4裹膝蓋:
氣候冷時須包裹膝蓋,以防風寒入侵,若得風濕症,極難治療。
5搖身體:
將身左右搖動幾次,然後端直,無傾斜之患;或者身體前傾,使尻部凸出,再緩緩將身豎直。
6吐濁氣:
口吐濁氣,先自鼻子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口放出,不可粗急,應緩緩安靜而吐。且作觀想,想身中濁氣隨之而出,如是口吐鼻納,重複三次至七次,若身息調,一次亦可。
7含笑容:
默念「放鬆」,使面部神經鬆弛,慈容可掬,心情就自然開朗、愉快,若表情生硬枯槁,變成冷俊,內心亦會隨之僵硬。
四、何謂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
這是坐禪調身最佳的一種方法。
七支坐法的內容:
1端坐盤腿:
(1)全跏趺坐(雙盤):先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再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名「吉祥坐」。或先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再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名「降魔坐」亦名「金剛坐」。
(2)半跏趺坐(單盤):右腳放在左腿上,左腳放在右腿下。或左腳放在右腿上,右腳放在左腿下。
(3)緬甸坐:兩腿平置於坐墊上,不交叉,不重疊,令一腳在前,一腳在後。此式能使身體平衡。
(4)交腳坐(散盤):即交叉端坐,兩腳均置地面,兩腳掌朝上,置於兩隻大腿的下麵。
單跏趺坐亦覺困難時,可採取此坐姿。
2豎直背脊: 必須使脊椎自然直立,若身體衰弱,或有病者,最初不能挺直,則隨其自然,練習日久,自能漸漸豎直。但要注意,是自然之直,過俯與過仰皆不如法。
3手結定印: 又稱「法界定印」或「三昧印」,先將右手掌仰放在肚臍下的腳上,再將左手掌仰疊右手掌上,還須注意將兩拇指輕輕相拄。
4放鬆兩肩:兩肩微張,兩手自然下垂,使兩肩肌肉自然放鬆。
5內收下顎:將頭擺正,後頸靠領,下顎裡收,頷壓喉結。
6舌尖抵鱷:閉口,舌尖輕輕抵住門牙上齦的唾腺,不宜用力,若有口水則緩緩咽下肚去。
7收斂雙目: 雙眼半開半閉,視若無睹,不須照看在任何東西上,若閉眼易定,則全閉為佳。
這七支坐法,都有其含義,非常符合生理與心理的自然法則,雖不明言氣脈修練,其實氣脈之功效,已涵蘊在這七支坐法中。
五、坐禪完畢要下座時應如何?
上座坐禪之時,是由粗至細,由動入靜,下座之時,由細至粗,由動出靜,上座下座皆不應急躁、粗暴,尤其下座,更應輕輕動身,徐徐作下座的動作,才不致損傷身心,因在坐禪當中,心息寂靜而住,脈氣微細而行,若下座過於頓促,令微細氣息未散,住在身中,則可能引發頭痛、四肢僵硬,如得風勞一般,於下一次坐中會感到煩躁不安,所以下座時,須注意一些事項:
1異緣:舒放身心,轉換所緣,令心自然專注於每一下座動作。
2吐氣:開口吐出濁氣,心想氣從全身毛孔隨意而散。
3動身:將頭、身、肩、腰等,輕輕搖動。
4動足:上身動過後,再動二足,使其柔軟。
5摩身:將雙手搓熱,再逼摩全身各部。
6開眼:仍然搓手令熱,輕拭眼皮周圍,然後開眼。
7熱歇方出:坐禪後往往氣血暢通,全身溫暖,有時出汗,須將汗擦乾,身熱稍退,方可隨意行動。
六、坐禪時如何調呼吸?
調呼吸,一般通稱「調息」,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安穩。要想坐禪淨心,若善調息,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
因為人體生理的動靜以及心理情緒的波動起伏,與呼吸的氣和息,有極密切的依存關係。 如何調息?須知呼吸的現象(方式)有四種:
1風相:鼻中呼吸有聲。剛作完激烈運動之時,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2喘相:呼吸雖無聲,但出入結滯不通。在感到恐懼、緊張、病痛、虛弱、興奮、疲倦之時,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3氣相:呼吸無聲,亦不結滯,但出入不細。正常人平常的呼吸即如是,每分中大約十五至二十次的呼吸。(不宜久坐)
4息相:呼吸無聲,亦不結滯不粗急。出入綿綿,若有若無,氣定神閑,心情愉快。
(最宜坐禪) 風喘氣三種現象,都是氣息未調之相,而刻意用心去調和,反而成為障礙,不能達到坐禪的靜定之效。 舉要言之,呼吸任其自然,不加控制。但平心泯念,而安住於寂然之境,久而久之,自然氣沈丹田,脈解心開,這即是我們修習坐禪,初入學時最好的調息方法。
七、坐禪時如何處理散亂的思緒?
一顆未經訓練的心,通常是好分別、好思惟、好亂想、好貪取的,所以佛陀把凡夫眾生的心形容為「心猿意馬」。我們之所以會有貪欲、瞋恨、癡愛等煩惱,除了對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不明白的原因之外,主要還是由於心的散亂、貪取所引起。如何才能改善胡思亂想,以及貪欲執取的壞習慣呢?在此提供一種簡單易學的方法給大家修練,此法名為「數息觀」,是釋迦牟尼佛親傳的法門。
所謂
「數息觀」
即是依於出息、入息進行數目字的念數,而且須邊數邊觀察,看心意有否安住在對呼吸與數目字念數的觀察上,故名「數息觀」。當出息時,把注意力集中在數出息的數目字上,每呼出一口氣,數一個數目字,數到第十,再回頭從第一數起,如是周而復始,綿密念數,名為「數出息」,或者于入息時觀察念數,方法與數出息同,名為「數入息」,若能數到心無雜念;而達到不必刻意用心,即能自然念數之時,身心便會有異常愉悅的感受產生,這即是修練數息觀得「定」的證明。 此外,在數目字的念數上,除了從一至十的數法外,亦可作十、九、八、七……的逆向數法,或作一、三、五……,或二、四、六……,乃至五、十、十五、二十……等順向不定式的數法,以防止因固定數一法,而讓數息觀的修練產生機械化的厭倦,減弱對念數的專注力,導致雜念的活躍,或昏睡現象的產生,因此適時的變換數息方式,是必要的。
八、什麼是理想的坐禪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理想的坐禪環境,對初學者極為重要。山中之水邊、林下;郊外之寺院、精舍為最適於坐禪。初學應勤於寺院與眾共修,待完成基礎訓練,再居家獨修。居家獨修者更應重視環境選擇,能有一間格調清幽、高雅的禪房最為理想,若無則利用臥室來作為習禪的處所亦無妨。應注意之重點如下:
1空氣須流通:靜室不宜密閉,以免造成悶熱、昏睡現象,影響身心健康。亦不宜讓風直吹到身上以免風寒侵身。
2明暗要適中:光線太亮,容易刺激視覺神經,也易散亂;光線過暗,則易昏沈,或引起幻象,不易使心平靜。光線柔和適中,較易得定。
3避免受干擾:吵雜人聲、音響聲,或時有人出入,皆會造成干擾,影響入靜。坐禪時亦忌諱在靜定之時受人騷擾;例如呼叫、碰觸、搖動坐禪人的身體等。
4應供聖者像: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於禪室中,安置佛菩薩或羅漢聖像,而常上香、供茶、獻花,則能得護法善神、諸佛菩薩守護,不為一切鬼魔擾害。
九、坐禪的利益有哪些?
禪學,是一門生命之學;禪修,則是一項生命科學的實驗,若不能發起細水長流的恒長心、堅忍心,欲成道業,便成妄想。茲將禪修之利益敘述於下,以資感發恒長心、堅忍心,而助成道業。
1消除生活壓力 生活壓力的產生來自心的散亂,及對生活現象的錯誤認識與執著,當透過坐禪訓練,讓心靜下來時,覺性會幫助我們辨別邪正、厘清錯誤,所謂的壓力也就自然消除。
2增進身體健康 現代的醫學科技告訴我們,人類百分之七十的身體病痛是來自心內焦急、貪婪、瞋恚的情緒,佛法亦說:「心生則種種法生」。由此可知,若想增加身的健康,從心的修養作起,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
3提升內在涵養 人心之不古,道德之沒落,乃起因於人們聽不到,或沒有時間聽自己內心「寧靜」的聲音,所以終日活在追逐名利、權勢、地位當中;時刻為愛恨情愁、憂悲離苦的惡友所擾害,倘能與「坐禪」為友,則可逐漸遠離名利、權勢、地位,愛恨情愁、憂悲離苦的惡友,進而昇華內在涵養。
4享有禪悅之樂 佛陀說:坐禪能得「現法樂住」,所謂現法樂即是禪定之樂,是一種從絕對寂靜心中所產生的美妙快樂,非世間五欲之樂可比,勤于坐禪修持者,能體驗到這種禪悅之樂。
5不為煩惱所縛 佛陀還說:坐禪能得「漏水盡」,這漏水盡的「漏」字就是煩惱的別名,坐禪能使煩惱永遠止息,獲得究竟解脫,故言漏永盡。
6開發本具智慧 《楞嚴經》雲:「攝心為戒,依戒生定,依定發慧……」,這裡所講的智慧是「般若」的意思。般若是一種能體悟宇宙人生真象的智慧,非一般世智辯聰。由於「般若智」是一切有情眾生本具的,只要假以時日的坐禪修練,就能顯發出來,故言開發。
7明見清淨心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句法語是六祖大師開悟時說的。
坐禪能幫助我們得到這種體證,找回我們的本來面目。
8圓滿成就佛道 唯精勤於坐禪者能證,唯證悟者能圓滿成就佛道。
十、修學坐禪的「助道因緣」有哪些?
1近善知識:坐禪修練之事,邪正難辨,須親近善知識,依之抉擇修學,才不致造成傷害身心之遺憾。
2培養慈悲:「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恨是失種種善法的根本,墜入惡道的因由,其力甚於猛火,要常加防護,不使生起。培養慈悲心即是最佳之對治方法。慈悲之人,心性柔和,坐禪較能入靜。
3止惡行善:修學坐禪之人,一切大小惡事都不應犯,才不會導致心神不寧。若遇有過惡之事,無論大小,皆須懺悔,令心清淨。遇有善事,不管大小,皆應隨喜去做,以培修福德。
4不多攀緣:不以欲心,攀緣外務;若多攀緣,心必多事,于坐禪時,難得調靜。
5善調飲食:倘食過多,身滿氣急,百脈不通;若食過少,則營養不足,體力不充,坐時氣羸心懸,意慮不能定。所食之物,亦須以蔬菜類之「健康飲食」為主,才有助於坐禪。
6善調睡眠:不可貪睡,貪睡則心神闇敝,增長愚癡,亦不宜刻意少睡,少睡則容易昏沈,無力坐禪。
7除掉悔蓋:好東遊西走,跳動雜耍,名「身掉」。喜歡吟詠歌唱,或無意義之笑談,名「口掉」。心情放蕩,縱意攀緣,種種無意義之緣想,名「心掉」。此三類散掉,會破壞禪定,故須捨棄。「悔」是憂悔、懊悔之意。因思惟所作不謹慎之事,或可恥行為,心中放不下,而常憂悔。如能知非,懺悔不再作,且事後不再憶想念著,知罪性本空,自不妨礙坐禪。
8深具信心:
(1)信自己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今日能聞道修法,必是宿世多種善根之人。
(2)信教授師是有道之人,不可看師行貌不莊重,便心生疑慢,真有道者,往往秘而不露,既從師受學,應信而不疑,恭敬如儀才是。
(3)信所修法門殊勝,不可執著自己妄心所想,對所修法起疑,既不能感發真信,如何深入修學,不能深入修學,則難得其益。
十一、習禪者應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世間是緣起的,緣起世間的一切,皆假因緣(關係條件)合和方得成立。習禪者欲入禪門,體會禪趣,應有如下因緣條件,方能成辦。
1正確的知見:思想觀念是吾人善惡行為的主導,荒謬、錯誤的禪修知見,會引生盲目顛倒的怪誕行為,譬如不食人間煙火、謗無因果、妄想轉生天界,獲得殊勝地位:練成神通,成為超人;炫耀自我成就,讓別人欣羡等。習禪若如是,就走入歧途了。所以習禪須先確立正見,方不致禪修無功,反而造成身心的傷害。
2開放的心靈:習禪者,須培養理性、客觀的修為,遇不如意事,應檢視自心,處理情緒,才能超然於是非之外。
3清淨的戒行:一般人只是愛慕禪定功德,卻不知從持戒學起。
不知道自己的身心,一直在煩動惱亂中,如狂風駭浪一樣,就想憑盤腿子,閉眼睛,數氣息等,一下子壓伏下去,這就難怪不容易得定。守持淨戒,對坐禪有絕對的幫助,生活的散亂,坐禪中的憂悔、妄想,乃至招魔著邪,成為魔王眷屬,自害害人,即是來自「犯戒」的過失。所以學禪之人,必須嚴謹持守生活的基本戒規——五戒、十善。
4恒長的耐心:禪修是生命學的研究,解脫道的實踐,須要循序漸進、細水長流的恒長耐心,否則無法成就道業。 其它,諸如知足、澹泊、懂順、感恩、謙卑、柔和、慈悲、智慧(三法印)等德行、操守、修為,皆應致力熏修培養,以助禪修。
十二、如何保持動態生活中的「覺醒」?
「覺醒的心」是行者修定、修慧的結晶。初學坐禪,想要在生活中把持自己,必須努力於「密護根門」的修持。什麼叫「密護根門」?
就是《遺教經》所說的制伏五根及制心。在見色、聞聲……等時,要密護根門,才能漸伏惡法,則禪定功德日增。修行人在一般生活中,能事事正知,念念分明,就不會迷失,而墮落錯誤過失之中。行者須耐煩勤修「數息」、「隨息」法門,假以時日,日久功深,自然能開發出正知、正念的功能。
十三、欲望與習禪的關係?
想成就禪定,開發智慧,一定要遠離欲望及諸不善法,方能成辦。若是念念不忘飲食男女,貪著五欲,對人做事不離惡行,卻想得定,發神通,這是顛倒妄想!對於五欲境界,要不受味——不為一時滿意的快感所惑亂,要看出他的過患相,視五欲為偽善暴徒、糖衣毒藥、刀頭甜蜜,如是才能不取相染著;染著心不起,名為離欲。在五欲中,男女欲是最嚴重的;這是以觸欲為主,攝得色聲香的欲行。男女恩愛纏縛,是極不容易出離的。想習禪入定者,非節淫欲,乃至離欲不可。欲望如毒蛇猛獸,然初習禪者,仍不宜強勢驅離或壓制欲望,應透視欲望的本質(幻生幻滅),以智慧疏導情欲,讓心靈在適量欲望的滋養下,逐漸接受、適應離欲的生活修行。
十四、生活中的善惡習慣對禪修有何影響?
生活中,應積極棄除的壞習慣,最主要是「五蓋」。五蓋,是欲貪、瞋恚、惛沉、掉舉、疑慮。這都是覆蓋善法、染汙心性的,對修習定慧的障礙極大,所以叫蓋。欲除五蓋,必須修「不淨想」來治欲貪;修「慈悲想」來治瞋恚;修「緣起想」來治疑慮;修「光明想」(法義的觀察)來治惛沉睡眠;修「止息想」來治掉舉散亂。此五蓋若能除遣,則定慧自然產生。
十五、初學坐禪於坐中如何用功?
《小止觀》中說,身體要平穩正直,舒適安和,不得隨便動搖,也不使產生緊張、積壓的感覺。不可過急,欲速則不達。調心,恒常不間斷的使心繫念緣中(心的所緣境,如數息),不散亂,不惛沉,不掉舉,心意集中(歸一)而能平和,自然安定。
十六、初學坐禪以什麼方法入門為佳?
以「念息」為入門方便,是最容易得力的法門。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是依緣身心而出入變化的,對身心的粗動或安定,有密切關係,所以安定身心的禪定學,對修息極為重視。 如何修念息?念息方法有六種:數、隨、止、觀、還、淨;前三法是「禪定門」,後三法則是依定起觀的「智慧門」的修法。 1「數」息:以息為所緣,一息一息的默數下去,到十數為止,再從一數起。
使心在息——所緣上轉,不致於忘失。初學者如中間忘記了,那就從一數起,以做到一息一息能安穩的自然念數,億念分明為止。 2「隨」息:久久心靜了,不會再忘失,就不必再數,只要心隨於息,心息相依,隨息而上下,覺息遍全身等。這樣,連記數的散亂也離去了,即是得力之相。 3「止」息:久久修息漸成,心與息,如形影之不離。忽而心息不動,身心泯然入定,也就是修「止」成就。 念息修止應注意那些事項?凡修息的,以細長為妙,但初學者不可勉強,以免傷氣。又息須均勻,切勿忽長忽短。佛法的持息,本意在攝心入定,所以不可在身體上著想。修習久了,如小腹充滿,發熱,或吸氣時直達足跟趾端,或覺臍下氣息下達,由尾閭而沿脊髓上升,或氣過時,幻覺有光色,音聲等——這都是氣息通暢,生理上的自然現象。切勿驚奇眩誇,落入氣功及丹道的外道窠臼!
十七、日常生活與習禪的關係?
習禪有成之人,生活的本身即是「禪」的當體,在處事臨眾中,以往的諂曲、喜怒、憂慮、矛盾等,已為「禪心」所消融,生活中所展現皆是「禪」的妙用——無住與隨緣。以工作生活而言,在人際關係上,無論上司或下屬,都樂於與之相處,與客戶的應對交談,也會因「禪」的注入,變得幽默,具有內涵。在調度、操作上則更得心應手。在工作觀念上,則轉化成「工作就是修行」的觀念,能瀟灑的面對一切順逆境界。以家庭生活而言,心中有了「禪」,家庭即是禪堂——理想的禪修道場,不像以往,家是一個重殼子,每日周而復始的生活,使人覺得單調、乏味、厭倦,乃至壓力,有股透不過氣的感覺。禪能開闊心境,能調和出活潑、自在的生命色彩,而增添「詩情畫意」的品味,使家庭更溫馨、美滿。這是說要用禪心去看這個「家」,融入「家」的生活中,如此才能給家人更多的體貼、諒解與關懷,以及純摯的愛——一種無執、無染、無求的菩薩大愛。 禪,如何認識、體會?這須依於善知識的引導,從每日三十分到一小時的坐禪靜慮學起。若能持之以恆,待因緣成熟,即可感發禪悟,體會禪趣,豐富人生。
十八、如何安排居家禪修生活?
現代是個瞬息萬變,複雜紛亂的時代,由於生活競爭激烈,及感官的過度享受,使人們迷失了自己的性靈。針對這樣的時弊,「禪」是一劑最好的藥方,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禪定的力量,來安頓浮蕩不定的身心。 初學坐禪,假使尚處在調身的階段,由於身體粗糙、筋骨僵硬,每一上座,五分鐘或十分鐘,腿子即不聽使喚,呈現酸、麻、脹、痛的覺受,再加上腰酸背痛,真是苦不堪言!如硬要久坐,可能會退失對坐禪的興趣和道心。因此初學坐禪應以「坐次多、時間短」為原則。
每天坐禪時段的安排,可作如下參考:
1早上起床時:早晨精神狀況好,坐禪功效甚佳。盥洗、暖身運動,或上香、禮佛後即可進行坐禪。
2晚上睡覺前:一天忙於事務,在睡前澄心靜慮,將白天紛亂的心念沈澱下來,可得睡眠安穩,不作惡夢的利益。睡前坐禪,很重要。更多內容,請關注修行圈公眾號。
3例假日休閒:早上與下午時段,可各安排二座,晚上則安排一座,每座以十分、廿分之時限,逐步訓練。坐禪是最好的休閒活動,不僅身心能得調適,更可開闊心胸,享受空無、寂靜的禪悅,所以坐禪是最好的休閒生活。
以上是提供給繁忙上班族的禪修參考,若家庭主婦則可視家事之多寡,作適當安排,大概是以早、午、晚為基準,選在身心最佳狀態時,安排若干坐次(太饑、太飽、太倦、事未完,皆不宜坐)。 此外,初學坐禪,最好自訂功課表、功過表,要求自己,視坐禪為每天例行工作。坐一支香,就在功課表上打勾,並用心寫日記,記錄坐禪過程的變化,觀察進展,檢討缺失,能善巧改進,則進步神速。 總之,「久坐必有禪」,只要能依於正確的坐禪方法,耐煩練習,假以時日,一但坐出寧靜、輕安、喜悅、則自然獲得坐禪利益,建立坐禪信心。最怕一曝十寒,腿痛腰酸,就退卻不坐,果真如是,則必然一事無成。
十九、居家習禪應注意哪些事項?
家庭生活是全家共有的,除非擁有私人臥房、書房,否則想坐禪時,就會覺得不方便。因此,在家中設立禪房或佛堂是絕對必要的。居家坐禪,獨修或與妻兒子女共修皆宜。然坐禪時,應力求放下一切緣務,功夫才能得力。 平常上班工作繁忙,居家時又閒事糾纏,能定下來坐支香,甚有福報。若全家人支持,則好:若有人持反對態度,就必須多溝通,取得共識,以免橫生枝節,于坐禪時遭受干擾,譬如:啟門應輕聲、音量要放小,訪客與電話須代為接待處理,坐中不得推動、靠進身體……等等,「寧靜」是坐禪最必要的助緣。 另外,坐禪的地方不宜潮濕、炎熱;空氣須流通,光線要適中,不宜太亮;不可於風口下打坐,坐墊不宜太柔軟,亦不可太硬(坊間有專售坐禪用),高低必要調整合適。衣著以寬鬆、舒適為宜。若覺涼意,須適時添衣,護好膝蓋。坐禪前應先拜佛,或作簡單的軟身操,有助調身。亦可先誦段經文,但不宜大聲,最好金剛念(默念),具調息(調呼吸)功效。並對自己微微笑,保持愉悅輕鬆的心情。若使用鬧鐘,音聲不宜太響,以免自己受驚。下座後應作回向,培養憫念、與樂眾生的慈悲心;並稍做運動,活動筋骨,舒通氣血。坐禪完畢,步出禪房,應向護持家人致謝,以養成「感恩」德操。
二十、如何調飲食?
如果吃得太飽,則會呼吸急喘、肚脹,甚至導致百脈不能暢通,影響攝持心念,無法安心坐禪辦道;如果吃得太少,則會身體虛弱,心意恍惚,精神無法集中,這兩種飲食方法都不是善調之相。七、八分飽即可,少量多餐亦甚佳。飲食須定時、定量,使胃腸能調適改變,食後應適當經行跑香,幫助蠕動。 習禪者,若欲禪修有成,在飲食上應多選擇自然健康食品,如五穀類、蔬果類、乾果類,新鮮蔬果藏有大量能量,屬於悅性食物,很適合人體吸收,對身心健康有直接和明顯的幫助。只要善巧調配,營養即能足夠。吃素誠大善行,習禪者最好能戒「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因五辛中含多量刺激性物質。如吃不潔食物,使人心識昏迷;吃不相宜食物,則會引發潛伏疾病,使身體四大不調。 禪修者應重視從飲食中培養淡泊無欲、簡樸惜福的生活態度,飲食只不過是維持生命和醫治餓病的藥物,須常思來處不易,以感恩心受食。
二十一、如何調睡眠? 適當的睡眠很重要,參禪打坐必須要有體力作後盾,廢寢忘食有時會導致不良後果,功夫得力除外。不可貪睡,貪睡則心神闇敝,增長愚癡,亦不宜刻意少睡,少睡則容易昏沉,無力坐禪。
習禪者每日五或六小時睡眠是正常的;晝時若覺疲累,中午小睡三十分或四十分,也是應該的。 平時工作、讀書之餘,雙眼閉目養神五分鐘、十分鐘是良好習慣。有人以為可以靠坐禪來提神養氣,消除疲勞,這是對老參而言。對於初學者,常是一上座,沒多久即出現昏沉現象,長久下去,易得禪病,影響身體姿勢,有礙健康。應該在精神狀況好的時候,再行坐禪,功夫才能得力。 佛陀教我們睡眠時,也應提起正念,所謂「勤修寤瑜伽」——睡前洗洗腳,睡時「吉祥臥」右脅而臥,把左足迭在右足上,也叫做獅子臥法,非常有益於身心。睡眠時,應作光明想;修習純熟了,連睡夢中也是一片光明。這就不會過分的昏沉;不但容易醒覺,也不會作夢;即使作夢也不起煩惱,能念佛、念法、念僧。等到將要睡熟時,要保持警覺;要求在睡夢中,仍然功夫不失。這樣的睡眠習慣了,對身心的修養,最為有效。而且不會亂夢顛倒,也不會懶惰而貪睡眠的佚樂。所以,睡眠也是一種修持。
二十二、發心立願與習禪的關係? 發心立願,是禪修初學者的首要急務。禪修者在初發心時,應先檢察有否發起利濟眾生的悲願。是為眾生而修行,還是為個人的名聞利養、為得到別人的恭敬稱讚、為嫉妒別人比自己強、為了鞏固勢力控制別人、為了神通……等而修。古德雲:「因地不真、果遭紆曲。」行者若知謹慎,則道業日增,反之則誤入邪途,造作罪業,死墮惡道。可不慎乎!
二十三、坐禪時受到干擾應如何處理? 坐禪時,受到外來的干擾有幾種: 1自修時:電話鈴響,門鈴叮咚叫,家人呼喚,開關門窗,走路、上下樓梯聲,烹煮聲,被不知者推了一下,馬路傳來的汽車喇叭聲,廣播叫販聲,狗吠聲……等等干擾。 2共修時:維那或監香師父下的香板,鄰單不經意碰觸,同參發出的打嗝、放屁、換腿聲,……等。 面對如此眾多的干擾,可從二方面處理: 1外在因緣: (1)初學者,應選擇安靜的場所,以避免不必要的人事干擾。 (2)要與家人協調,在參修的時間內,希望他們成就你的修行,代為處理一切事務,及將聲響減至最低。 2內在觀念: (1)應懺悔自己業障,為何修持過程,干擾重重,是自己宿業所感,不應生瞋恨責怪之心,反省後,須將禪修功德回向一切眾生。 (2)視為助緣,應將種種干擾視為考驗我們功夫的助緣,干擾來了,是為境所轉?還是能轉境界? (3)不迎不拒,隨他去!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來自它來,去任它去,如如不動。 (4)觀「干擾」,當下觀察干擾的「行相」,透視境界的「本質」,能知行相是因緣生滅的;會解本質是空無自性的,則所謂干擾,頓時成為修發智慧的助緣,此項修持觀念極為切要! 總之,逃避干擾是消極行為,勇敢的面對境界才是積極的作法。《楞嚴經》言:「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能善用智慧轉化,調伏妄念,自然不覺干擾存在。 二十四、業力與習禪的關係? 業是由意志力的造作所遺留的痕跡,以記憶的方式儲存在阿賴耶識,產生一股勢力,稱為「業力。」行者在禪修路上,會不斷發現業力的顯露,其實「禪修」的本身即是宿世善業的感發。善業能幫助我們成就道業;惡業則會干擾我們禪修,種種障礙,即是所謂的「業障」。有累世造的業,亦有今世造的業,這些儲存于八識田中的業種,在因緣相應時,會引發產生現在行為,現在行為造作的同時,又製造成為新的業種(記憶),回熏八識田中,待來日因緣成熟,又引生現行,如是輾轉相資(業種與現行互為因緣),輪回不息。
若善種多,所形成的即是「良性迴圈」,而生生世世感報善樂之果,倘惡種多,所形成的即是「惡性循環」,而生生世世感報惡苦之果。所以經雲:「縱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果報的現前是隨各人的過去善惡習慣、業的輕重、意念的染淨而感得的。 所以,禪修過程,若有「業障」現前,如身體的酸麻脹痛,心理的煩悶痛苦,皆應作「消業」想,如實的接受它、觀察它、放下它,切勿因業力的顯露,而起了瞋恨心,又種下了另一層的「業因」。如此迴圈不休,無有了期,則道業難成。
二十五、如何處理習禪所引發的業障? 1禮佛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能令心性謙卑、柔和,滌浣污染的業種(記憶),是成就定慧的前行。 2廣結善緣:《鹽喻經》有一譬:說一撮鹽巴,放在一杯水裡,暍了就會覺得很苦;如將這些鹽巴投到湖泊裡,則不會感到鹹苦。鹽巴如同我們的惡業,清水如同善業。假使我們平時的善業做得不多,有一點業障,就會感覺很苦。如果平時常做善事、動善念,善業多了,善的力量強,業障就沒有因緣現前。業種要起現行,必須具備諸多因緣條件,只要一個因緣缺少了,結果就不會產生。因此我們必須多種善因,結善緣,凡能力所及之錢財、體力、語言、智慧,皆應隨緣佈施給人。要常親近道場共修,護持三寶,以廣結善緣,自然能活得歡喜、快樂、自在。 3作觀空性:龍樹菩薩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條件成立的,並無實在體性,所以是空無自性的。因此佛在《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以「緣起性空」的智慧,體察一切現象,則能夠發見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是依因托緣帶動而生起,無有實在體性;即能見到虛假不實的事實真相,則自然遠離顛倒夢想。 因此,處理業障,須從行為的懺悔,及行善法功德的善種培養作起,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要多聞熏習「無常」與「緣起性空」的法義;定課作禪時,須常以自我當下的「身心」,作為禪觀物件,進行對無常、無我的體察,一旦開發出「般若智慧」,則業種乾枯,業障自亡。
二十六、運動、勞作與習禪的關係? 除了《小止觀》談到須具五緣、呵五欲、棄五蓋、調五事、行五法外,運動、勞作與習禪的關係極為密切,可分為兩點說明: 1活絡筋骨,調和身心:食多欲睡,少食心慌,對修行者不宜,「飯後千步走,活到九十九」,運動是調節身體嘰能,幫勸器官蠕動、消化食物的良方。禪修者更需要適當的運動,以幫助調身,活絡筋骨。中國有許多傳承下來的運動:如達磨易筋操、八段錦、少林拳、香功、太極拳、外丹功……甚多,印度東來的瑜珈術等,以及登山慢跑,坊間一些氣功粗淺教授等等,現今五花八門,可視自己興趣、身體狀況擇一而學,以配合禪修調和身心。 2培養毅力與定力:行禪與拜佛是最佳運動,在運動時;收攝六根對六塵的攀緣,專心一意,扣住所緣,同樣兼有調身、息、心的功效。「動中磨煉」可以訓練,面對「緣務」的身心更趨穩定、安詳、自在。古時叢林禪修,有下田耕種、上山砍柴、水邊挑水……等出坡勞作,禪師們自食其力的修持,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道骨,於是毅力與定力自然養成。
二十七、坐禪時覺頭部脹痛,氣息上沖,應如何調適? 初學者最易產生的情況,根源在於:用力過猛、妄念紛飛、心浮氣燥,導致火氣上升。應如何處置?以下分為七點說明: 1禪坐環境,空氣須流通,不宜直吹冷氣或電風扇。 2注意飲食:少吃酸性、刺激性食物,以清淡為佳。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 3觀想放鬆身心:禪坐時,調身,從頭至腳,一一觀想每個骨節、肌肉放鬆,氣血順場。
4數息調心:意守臍下三寸處或腳底,可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調和身心。 5腳泡熱水,能幫助全身氣血順暢,放鬆身心。 6少欲、知足:俗話說:「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無事一床寬。」從前有一位犯人住在監獄裡,經常怨氣沖天,抱怨所住二坪地太小,吃、喝、拉、睡,都在裡面,有一次在睡覺時,被一隻蒼蠅吵得沒辦法睡,於是起床抓蒼蠅,但都抓不到,忽然覺得房間怎麼那麼大。由此可知,「知足常樂,心火自消」。更多內容,請關注修行圈公眾號。 7多運動,拜佛禮懺(自然呼吸),可柔軟筋骨,也能使心地謙卑,長養慈心。
二十八、坐禪時筋骨酸痛時怎麼辦?
飲食、運動不當及坐姿、睡姿不正確,在坐禪時會出現此情況,禪修者要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及甜度過高食物。運動或行香時注意腿部及腳底,不可拉力太大。若坐禪時覺得筋骨酸痛,如何處理?
1放下盤坐的雙腳,正襟危坐,腰部挺直,放鬆身心,待氣血流暢,酸痛消除,再盤腿上座。或可在放下腳後,由腰部向前傾,放鬆筋骨,同時慢慢呼吸,待氣血流暢,再盤腿上座。
2配合生理需求,調整坐墊高低,確實以「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調身。坐時不宜用力,以自然、舒適為原則。
3專心一意,扣住所緣境,心一境性,突破酸痛,便得清涼。
4當我們生氣時,內分泌會產生酸性變化,淤塞血管,造成酸痛。所以在心理上,要脾氣慢半拍,凡事力求隨緣自在。
二十九、坐禪中為何會氣血不順暢,應如何改善?
禪修過程,不論「行、住、坐、臥」,有時會因為天氣寒冷,空氣不良,姿勢不正,飲食不當,睡眠失調,情緒不穩……等諸多因緣,而導致氣血不通暢,會有許多狀況產生,如嘔吐、反胃、冰冷、頭昏、腹脹、便秘……等痛苦困擾。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原素組合而成的,若有任何一種不調,皆會導致病痛。如何改善? 1勿使身心覺壓迫:心裡有牽掛,或坐姿不正皆會影響身體各部機能,若不清楚,應請示善知識,虛心學習,打穩基礎。 2不要在污濁的空氣中坐禪,在家窗戶可以打開,使之流暢;若不便,須作「空調」處理。 3常作無常觀、無我觀,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此思惟,慢慢放下我執,心地柔軟,不計較、不比較,氣血自然順暢。 4若是本身原有疾病,產生氣血不順,須配合醫師指示按時用藥,再配合調身、調息、調心的禪修,即可避免逐漸改善。 5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如何氣補?常保持專注、愉快即是,所謂「心中歡暢,常享豐筵」。好思惟、分別、妄想、生氣,皆會引起氣血不暢,因此須常保持心平氣和,氣和則息均,息均則身心康泰。
三十、坐禪時腰部、背部覺得疼痛,無法挺直,應如何調適?
身心調得好,才能安于禪修,但往往狀況頻頻:酸痛、疲倦、灰心、妄想、昏沉……等,應接不暇。關於腰部無力,背部無法挺直之患,除了身體的毛病外,縱欲過度,操勞、煩憂太過,也是原因之一,如何調適? 1如果太勞累,應休息,待精神好時再打坐。 2調好坐墊高低,勿使有壓力,坐時舒適自然、放鬆為原則。 3檢查方法是否正確,按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加以調適。 4檢查脊椎是否有變形,或受傷,給予妥善治療。
5調坐香、行香時間,行坐香之長短須調配恰當。 6以雙手搓熱腰背,作腹部收縮運動。 7元氣不足也會發生此狀況,應善養元氣——不攀緣,安住所緣境,令心不外散 8注意飲食:身體缺乏蛋白質、維生素,腰部背部亦較不容易挺直,可多攝五穀雜糧,如糙米、大麥、小麥等。
——轉自《禪修釋疑》
【提醒:】
1.非LINE群組成員,
請點我【綁定LINE】
就可以不定期收到我們的好康通知
2.
好康靈性商品真圓身心靈商品請點我
延伸閱讀
【坐禪】——觀法常寂
猜你喜歡
人氣文章
【捐血】轉變【命運】的好處?
(27589)
往生咒的意義與功效,見者開慧增福!
(27319)
修行者走火入魔的症狀
(27032)
聖嚴法師➢臨終助念有禁忌,有些事情千萬不能做
(25444)
捐款收據的妙用:陽世與陰間 ❤
(25005)
佛教四聖諦:苦、集、滅、道
(23921)
真如本性
(23349)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
(22841)
超渡冤親債主,這個方式很好!
(22806)
魔是什麼?魔與鬼有無分別?
(2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