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其他經典

七真因果傳 01

張貼者:茱茱
閱讀人數:18434人 張貼日期:2019-02-22 08:17:43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七真因果傳     
第一回 貧困偶施惻隱 入夢寐明指前程

行善當從實處行,莫沽虛譽圖聲名。
虛名虛譽成何用,反惹窮人說不平。



昔炎宋之末,陝西咸陽縣有個大魏村,村內有百餘家人戶,大半姓王,也算得一大族。這王族內有個居孀的婦人,年四十餘,膝下有一男一女,也曾男婚女嫁,因這孀婦心性慈善,見了別人的小男細女,當成自己親生的一樣,不停兒長女短的框哄他們,那些小娃子啼哭時便要喊媽,她就隨口答應,因此人人都稱她為王媽媽。

這王媽媽家頗豐厚,平生也愛做善事,最喜佛道兩門,常好齋僧布道,拜佛看經,人人都說她行善,就有許多僧道登門抄化,又有若干貧窮來村乞討,或多或少她也隨時周濟。那年殘冬之際,天際大雪,王媽媽站立門首,見兩個乞丐從雪地是來求其周濟。王媽媽責以:「不去傭工度日而來沿門乞討,非好吃而懶做必遊手以貪閒。那有許多閒茶空飯侍奉你們。」話未說完,有僧道數人前來募化,王媽媽給與錢米,僧道去後,二丐問曰:「善婆婆,喜施僧道不濟貧寒,其故何也?」王媽媽曰:「非我喜施僧道,僧能唸經,道能修行,我雖然佈施他們一點錢米,僧可與我消災,道可與我延壽,若周濟你們,有何益哉?不過在我門上喊得熱鬧。」二丐曰:「施恩不望報,望報非施恩,你今略給一盞米,略施幾文錢,遂欲消災延壽,豈不謬乎!」說畢而去。





布道齋僧結善緣,只施僧道不憐苦。
貧窮孤苦亦堪憐,天卻善功第一先。

且說二丐見王媽媽不肯周濟,只得往前行。不數多來到一個朱漆門樓,大喊了一聲爺爺,求周濟。不久裡面出來一人,這人生得面赤須長,神清氣爽,有容人之量,豪俠之風,年紀不過四十上下。其人姓王名吉,字知名,號德盛。幼年曾讀詩書,功名不就,遂棄文習武,得中武魁,身為孝廉。這日天降大雪,十分寒冷,同妻子周氏、兒子秋郎在堂前圍爐烤火,忽聽得門外喊叫爺爺求周濟,王武舉聞此言甚蹊蹺,出外來瞧得二乞丐站立門口,王武舉問他們到底是求爺爺周濟或是爺爺求周濟?丐者答曰:「話不可詳,詳必深疑。」王武舉見他言之有理,遂不復問。

其時風大雪緊,雪隨風舞,滿天梨花、紛紛墜地,山絕鳥跡,路斷人蹤。



王武舉見二丐衣只一層,怎擋此嚴寒?忽起惻隱之心,對二丐者曰:「那些閒話不提,這般大雪,如何走得?我這門樓側邊有間空房,房內堆有亂草,可以坐臥,二位何不請到裡頭避一避雪?」二丐者答以最好。王武舉即將空房打開,二丐者入內棲止。王武舉轉回廳堂,使家童玉娃拿了些飯食出來與二丐吃。

幾人使義能疏財,肯把貧窮請進來。
只有當年王武舉,生平慷慨廣培栽。

二丐者在王武舉家內住了兩日,天始睛朗,意欲告辭要走。只見王武舉走進來,後面隨著玉娃捧來酒食。武舉對二乞丐曰:「愚下連日有事,少來奉陪,今日閒暇,欲與二位同飲一杯敘敘寒溫可乎?」二位乞丐連聲稱妙。王武舉即叫玉娃擺下杯筷,二乞丐更不遜讓也不言謝,竟自吃起來,頃刻連盡兩壺。王武舉又叫玉娃添酒土來,二丐豪飲之際,王武舉曰:「二位難友姓甚名誰?平生會做些甚麼生意?」丐者答曰:「咱二人並不會做啥,他叫金重,我叫無心昌。



」王武舉曰:「我意欲與二位湊點資本,做個小生意度活口時,豈不強於乞討,未知二位意下如何?」武舉話畢,金重擺擺手兒口中說道:「不妙不妙,我生平散淡慣了,不能做此絆手絆腳之事。」王武舉見金重如此說,如他不肯作生意。又問無心昌曰:「金兄既不能做此小生意以過日時,未識吳兄肯作此否?」無心昌日:「我之散淡更有甚焉!嘗聞家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任高飛,若向蠅頭求微利,此身焉能得逍遙。」

王武舉歎曰:「聞二位之言,足見高風,然而如今世道重的是衣冠,喜的是銀錢,若二位這樣清淡,誰能識之?」無心昌曰:「我等是不求人知者,欲求人知,亦不落於乞討也。」王武舉聽他言語超群也不再言,即命玉娃收拾杯盤,同入內去。

到了次日,二丐告辭起身,王武舉送出村外,猶戀戀不捨,又往前送了幾步,猛見一座橋樑擋路,王武舉暗想村之前後原無橋樑,回頭望大魏村,卻在隱微之中,不甚明白。正在疑惑之際,無心昌曰叫回:「孝廉公快來。」王武舉掉頭看時,見二人坐在橋頭。金重拍手歌曰:「錢財聚復散,衣冠終久壞,怎如我二人,值身於世外。不欠國家糧,不少兒女債,不說好和歹,不言興和敗,不與世俗交,免得惹人怪。



一件破袖襖,年年身上載,爛了又重補,洗淨太陽曬,白日遮身體,晚來當鋪蓋,不怕賊來偷,也無小人愛。常存凌雲志,一心游上界,若人知我意,必要低頭拜,我有無窮理,使他千年在,惜乎人不識,以恩反為害。」

王孝廉趨步上橋,無心昌曰:「孝廉遠送,當酬一酒。」說罷,即於袖中取出一小錫瓶,上覆酒杯,取而斟之,滿貯佳釀,遞與孝廉。王武舉接過手來,一飲而盡,連飲三杯,醉倒橋上,昏昏欲睡,忽見無心昌走來,一手拉起,說是:「休睡休睡,可同我們去觀一觀景致。」王孝廉醉態蒙隴,隨著無心昌行不數步,見一座高山峻極,擋在路前,王孝廉驚曰:「如此高山,怎得上去?」金童曰:「跟我來,自可上升。」王孝廉果然跟著他走去,毫不費力。頃刻走上山頂,見頂上甚是平坦,有一個大池,滿貯清水,水內開放七朵金色蓮花,花大如盤,鮮麗非常,王孝廉心甚愛慕,連聲贊日:「好蓮花!好蓮花!怎能摘朵與我?」

孝廉話未說完,只見無心昌跳入池中,將七朵金色蓮花,一齊摘來,交與王孝廉曰:「一並與你,要好好護持這七朵蓮花。有七位主者,邱、劉、譚、馬、郝、王、孫是也,此七人與汝有師徒之分,他日相遇善為開化,才不負我付汝蓮花之意也。」孝廉將蓮花接過來抱在懷中,即欲歸家,臨行又問無心昌幾時再會?無心昌曰:「會期原不遠,只有兩個三,仍從離處遇,橋邊了萬緣。



」王孝廉聽罷,移步下山,忽被路旁葛藤一絆,一跤跌下山去,不知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莫說上來原不易,須知下去更為難。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