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活在當下,是走向完美生命的最佳途徑

張貼者:Allan
閱讀人數:4386人 張貼日期:2016-11-25 09:12:59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作者:楊定一

每個人都渴望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為了達成符合社會期待的成功,我們自小被鼓勵追求優異的學業成績;出社會後,追求收入豐碩的工作,擁有人人稱羨的身分與頭銜。追求人生加分的過程,不知不覺中,為我們增添了許多煩惱,有時反讓幸福減分。



每個人一生幾乎都被煩惱與變化無常所困,因此古人留下來的哲學不斷提醒,要把種種無常的現象或物質看穿、看透。譬如釋迦牟尼佛認為人生有八苦,包括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以及五蘊熾盛等。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八種苦,誰也無法逃避。在八苦中的「求不得苦」,起源於分別心,也源自於對現況的不滿足與恐懼。對名望、財富汲汲營營的追求,以及對求不得的恐懼,讓我們活在一種萎縮的狀態,我個人把它稱為一個萎縮體(contraction body)。

別被追求與無常所困

在無止境的追求中,不僅求不得苦,有時甚至有求皆苦。真實的生命本來是圓滿豐盛的,就像是攤開來的雙手,是放鬆、最自然的境界和姿態。但人們經常忘了──生命本身就是完美的,並不需要任何追求讓它變得更完美。





其實「意識」是整體的,但是一有了「我」,主體與客體的分別便油然而生,好壞、是非的故事也就愈演愈烈。二元對立的分別心,讓人們落入分裂隔閡的幻想,總覺得自己不夠,情不自禁地在生活中百般追求。

事實上,不論喜樂、財富或名利,都只是整體意識的小小一部分。只是在「我」的局限下,注意力完全被鎖在感官知覺帶來的信息,守著有形有相,守著看得到、聽得到、聞得到的「前景」,忽略了整體意識中還有個更大的「背景」在後面,對生命的影響更為深遠。

仔細觀察,生活中有很多空檔,有很多「沒有」。在動作與動作間有個空檔,在話與話之間也有個空檔。任何對象,背後都有個背景,也就是能認知到這個對象的意識。

回到當下,人就安靜圓滿

其實,從任何角落、任何方法,包括靜坐,或是一個醒覺的呼吸,都可以回到意識的層面,回到整體的一個意識(one consciousness)。在整體意識中,我們是有形有相,也是無形無相。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