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服務項目
我要推薦會員加入
線上表單
聖事預約單
真圓會員申請單
敏感體質檢測表
壓力檢測表
相關連結
服務總覽
心靈諮詢(問事)
心靈諮商
靈魂療癒(可搭配SJGP)
內在小孩和解
紫微斗數服務
生命靈數服務
聖事服務(濟世)
收驚
制煞
安神(祖先)位
調整房屋磁場(地理風水)
處理祖先問題
冤親債主和解
領旨(領取生命藍圖)
靈修相關
連結高我服務
協助生命藍圖
協助清理
心靈功法課程
聯絡我們
心靈商品
文章
影音
影片
照片
命理
紫微斗數
免費看流日
八字
專業占卜(卜卦)
心理測驗
註冊
登入
[
返回文章列表
] [
返回最愛列表
]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要過濾收藏文章 請先登入,謝謝!
先接納別人才能溝通
張貼者:心綺
閱讀人數:271人 張貼日期:2020-07-29 13:51:25
推薦會員得500點,【我要推薦】
一般人所認為的溝通協調,就是讓別人接受自己,
往往忘了體察別人真正的需求
。
例如,我有一個弟子,他在與人溝通協調時,常常會說:「我是為你設想,所以你一定要接受我的建議,你非這麼做不可。」
然後才問對方:「你會不會覺得很難接受?」如果對方表示很困難,他便回答:「這不困難,只要你接受我的想法,困難自然就會解決。
」
像這樣的
溝通,是單向、填鴨式的,並不是真正的溝通
。
真正的溝通一定要先問對方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需求?
然後再看自己能幫上什麼忙,不要一廂情願的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做法。
我在日本留學期間,不論到任何商店,店員一定會先問一句話:「請問我能幫你什麼忙?」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應該如此。
幫助別人時,不要預先設想好自己的計畫,然後不管別人是否需要,硬是把自己的方法套在對方身上。
例如,中國人宴客時,都不會先問客人的口味如何,菜一上桌就不停地把菜挾給客人,使得客人吃也不行,不吃也不行,非常尷尬。但是在西方則不然,例如有一次我熱心地挾菜給一位西方客人,他不甚愉悅地直接對我說:「你知道我喜歡吃這個嗎?」從此以後,幫別人挾菜前,我都會先問對方:「菜合不合口味?」、「還想吃些什麼嗎?」 因此,溝通協調的原則應該是:先讓對方提出他真正的想法與需要,然後再讓他瞭解我們所能提供的幫助,這樣的溝通協調才算成功。
溝通是一種雙向的交流,如果只是單向的溝通,那其實不是真正的溝通。
摘自- 聖嚴法師《從心溝通》
【提醒:】非LINE群組成員,
請點我【綁定LINE】
就可以不定期收到我們的好康通知
免費卜卦
免費體驗大放送
卜卦問事與通靈問事有何不同?
卜卦問事雖然是以易經為解讀依歸,其實是依靠宇宙大自然無形的能量。我們所處的環境,是一個充滿著無形信息 的互相交織的大空間,而人只是宇宙間的一個小個體。人體具有發射信息與接收信息的本能,兩者之間能夠通過人誠心的感應而互通信息,而藉著卜卦卻能推測出事物發展,即是所謂:上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另外通靈問事一般並不需要透過「占」、「卜」這種程序,而是由無形的神靈,透過所謂的乩身、或代言人來傳達訊息。換句話說卜卦問事是由”求問者自己”的意念,透過算命師對所取得的卦象解讀來獲取資訊,而通靈問事則必須依靠通靈者來做中介的溝通,當然傳達的資訊是否為真,也只有這位通靈代言人知道了。
如何進行卜卦占卜?
易經卜卦的算命方式其實是非常多元的,包括:鬼谷子的金錢卦、文王卦、龜卦、米卦、文字卦、數字卦、竹籤卦、文鳥卦、紙牌卦、骰子卦…等,要以何種方式或工具來卜卦,完全是以占卜老師或算命師決定。卜卦的最基本目的,就是很直接、清楚地將一件事情的實相、癥兆,明白地揭示出來。當我們遇到了困難、疑惑、矛盾、痛苦、挫折時,想要做出決定或尋求解決方法時,必須先能釐清問題癥結,所以在占卜或卜卦問事之前,有幾件重要的準備工作:
一、卜卦講究的是「天人感應」,必須先有卜卦的清楚動機,心念一起,才可以起卦,解決疑惑。
二、只要誠心問事,任何工具不拘,不影響其準確率,與所使用的方法無關。
三、卦象求出之後,論斷卦象、解籤的準確與否,就解卦者對易經的理解程度有關。
四、謹記心動才占卜,心不動時不占,勉強或被動而占卜就不準。
五、一次占卜一事,一事只問一次,不可一占多問,也不可重複一事多占。
事業財運、改行行業、生意周轉、股市投資、生意買賣、戀愛婚姻、官司糾紛、健康疾病、考試就業、旅行天候、尋人、尋物、等人、家運、求子。
登入會員才會有猜你喜歡的文章推薦
真圓會員申請單
延伸閱讀
預支明天的煩惱
(24)
靜思法語~~人貴五品~~
(44)
情緒
(61)
不再為難自己,相信自己
(66)
觀音的智慧
(79)
覺察自己、回觀自己
(85)
開心做自己
(113)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115)
每一個感受都是祝福
(121)
施比受更有福
(123)
人氣文章
隨緣,惜緣,不攀緣
(5701)
冰淇淋哲學
(4628)
你真的懂 執著,分別心 和 著相 的差別?
(4530)
修智慧,不修制約
(3930)
【順心要惜福,逆境存感恩心!】
(3850)
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 - 〖放下〗
(3782)
窮和尚與富和尚
(3741)
說時似悟,對境生迷,如何能對境界不動心?
(3325)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會享受「孤獨」
(3290)
煩惱只是投影
(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