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意識,能量共振選擇權」

張貼者:林咘卡
閱讀人數:208人 張貼日期:2025-10-31 08: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1. 共振選擇權,不是玄學
它不是神祕的法術,也不是天註定。

它是一種「腦—心—身—場域」的連鎖機制: 注意力 → 詮釋 → 情緒 → 身體感 → 行動 → 場域 你盯著什麼,腦就預測什麼; 你怎麼詮釋,情緒就怎麼上色; 你的情緒色調,會決定你抓出來的記憶、靈感和行動;
這些行動,會再回頭加強一種場域氛圍。

驚句:
「你不是被命運選中,而是被自己共振的狀態選中。」

  2. 「預測式大腦」與靈性修行的串接

神經科學告訴我們:大腦不是被動等訊號,而是 主動預測外界。 當你期待快樂,就更容易看到光。 當你預設世界是灰的,視野裡就真的到處是霧。

靈性修行的妙處就在這:
它是一種 心理活動的進化版 —— 訓練你把注意力、詮釋和情緒調頻,讓自己能 選擇不同的共振帶寬。
驚句:
「修行不是改命,而是學會調頻。」

  3. 「存有」的三種語言解碼
外在視角
就是現實世界的同步巧合:你遇到某類人事物,它剛好映照你的狀態。
(例:心裡焦躁 → 老天送來一個一直催的客戶,逼你看到自己還沒穩定。)
心理視角
就是內在原型的投影:榮格說的「陰影」或「阿尼瑪/阿尼瑪斯」,都是心裡被壓抑的碎片,在外境上映出來。




(例:你討厭別人自大,卻沒看到自己也有被承認的渴望。)
靈魂視角
就是生命功課的具象化:一種能量化身,推你去鍛鍊某種品質。
(例:遇到控制欲很強的人,逼你長出「堅定的界線」。)
驚句:
「別急著問『為什麼遇到這種人』,先問『這件事是想逼我長出什麼力量??!! 』。」

  4. 共振選擇權:你能怎麼玩?
覺察當下的情緒色調
今天偏灰,還是偏亮?你一上線,場域已經跟著變色。
重新詮釋,改變濾鏡
灰色事件,可以當「噩夢」;也可以當「醒來的鬧鐘」。

選擇行動,而非反射
情緒不是要你馬上爆,而是提醒你:「有東西需要被看見。」 把自己調成一面清鏡
當你越清淨,就越能選擇要共振誰、共振什麼能量。

驚句:
「世界不是你眼睛看到什麼,而是你腦袋準備看到什麼。」

  總結:
「共振選擇權」= 你能不能當自己生命的 DJ 
你要放什麼歌,宇宙就配合丟什麼舞池給你。

不是玄學,是神經科學 + 心理學 + 靈性修行的交會點。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