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坐禪】

張貼者:Mamie (米娜)
閱讀人數:2785人 張貼日期:2022-01-26 18:05: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打坐头像坐禅_万图壁纸网


【坐禪】全面指導手册(收藏)

  一、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坐禪?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顆貪婪、善變、不斷向外賓士攀緣的心。如何配合日常生活需要,透過禪的修持訓練,使自己的思緒能漸趨冷靜、理性、穩定,以昇華人格,增進內在涵養,實為現代人當務之急!
  現代人學習坐禪大致有三種心態:一是為了健康。現代人因事務繁雜,身心疲憊,借由坐禪的鍛煉來強健身心,讓自己有更多心力來應付社會局態的變遷。二是為了心靈的淨化。提升人的內在涵養,使他更慈悲、敏銳、明晰,更有睿智與遠見。淨化現代人的內心世界,並依此而不斷地改善外在世界,使之趨於圓滿、至善,這才是現代社會進化的正常途徑。三是為了體悟佛法。希望藉由禪的修持,達到明心見性的內在體證,以圓滿佛道。

  二、何謂坐禪?
六祖大師告訴我們:「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這是說明坐禪全面指導手冊:真正的坐禪,必須在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當中,不被「一切善惡境界」所轉,及時發見自我靈性、體悟禪趣,方是真坐禪。雖說禪修不能執著打坐,不過初學者還是應以「坐」為入門,因為唯有「靜中養成」,才能致「動中磨練」之功,此點觀念極為切要。

  三、坐禪的前行準備有哪些?
1安座位:上座之前,先將座處調整安穩,使久坐之後,不致產生不適之感。

2鬆腰帶:手錶、眼鏡、腰帶等一切束縛身體的對象,皆須鬆開,使身完全鬆弛,才不妨礙血液迴圈。

3墊臀部:無論初學或老參,臀部都須墊蒲團,以鬆軟為佳,厚薄隨個人身體需求而異,以能坐得豎直平穩,不阻塞氣脈為妥當。倘是雙盤,所墊蒲團應薄,若是單盤,所墊薄團須厚。雙盤而墊過厚,則上身不穩;單盤而墊過薄,則雙腿容易酸麻。

4裹膝蓋:氣候冷時須包裹膝蓋,以防風寒入侵,若得風濕症,極難治療。

5搖身體:將身左右搖動幾次,然後端直,無傾斜之患;或者身體前傾,使尻部凸出,再緩緩將身豎直。

6吐濁氣:口吐濁氣,先自鼻子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口放出,不可粗急,應緩緩安靜而吐。且作觀想,想身中濁氣隨之而出,如是口吐鼻納,重複三次至七次,若身息調,一次亦可。

7含笑容:默念「放鬆」,使面部神經鬆弛,慈容可掬,心情就自然開朗、愉快,若表情生硬枯槁,變成冷俊,內心亦會隨之僵硬。

  四、何謂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
這是坐禪調身最佳的一種方法。
七支坐法的內容:

1端坐盤腿:
(1)全跏趺坐(雙盤):先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再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名「吉祥坐」。或先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再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名「降魔坐」亦名「金剛坐」。
(2)半跏趺坐(單盤):右腳放在左腿上,左腳放在右腿下。或左腳放在右腿上,右腳放在左腿下。
(3)緬甸坐:兩腿平置於坐墊上,不交叉,不重疊,令一腳在前,一腳在後。此式能使身體平衡。
(4)交腳坐(散盤):即交叉端坐,兩腳均置地面,兩腳掌朝上,置於兩隻大腿的下麵。



單跏趺坐亦覺困難時,可採取此坐姿。

2豎直背脊: 必須使脊椎自然直立,若身體衰弱,或有病者,最初不能挺直,則隨其自然,練習日久,自能漸漸豎直。但要注意,是自然之直,過俯與過仰皆不如法。

3手結定印: 又稱「法界定印」或「三昧印」,先將右手掌仰放在肚臍下的腳上,再將左手掌仰疊右手掌上,還須注意將兩拇指輕輕相拄。

4放鬆兩肩:兩肩微張,兩手自然下垂,使兩肩肌肉自然放鬆。

5內收下顎:將頭擺正,後頸靠領,下顎裡收,頷壓喉結。

6舌尖抵鱷:閉口,舌尖輕輕抵住門牙上齦的唾腺,不宜用力,若有口水則緩緩咽下肚去。

7收斂雙目: 雙眼半開半閉,視若無睹,不須照看在任何東西上,若閉眼易定,則全閉為佳。
這七支坐法,都有其含義,非常符合生理與心理的自然法則,雖不明言氣脈修練,其實氣脈之功效,已涵蘊在這七支坐法中。


打坐参禅素材图片免费下载_高清卡通手绘psd_千库网(图片编号12843607)

  五、坐禪完畢要下座時應如何?
上座坐禪之時,是由粗至細,由動入靜,下座之時,由細至粗,由動出靜,上座下座皆不應急躁、粗暴,尤其下座,更應輕輕動身,徐徐作下座的動作,才不致損傷身心,因在坐禪當中,心息寂靜而住,脈氣微細而行,若下座過於頓促,令微細氣息未散,住在身中,則可能引發頭痛、四肢僵硬,如得風勞一般,於下一次坐中會感到煩躁不安,所以下座時,須注意一些事項:
1異緣:舒放身心,轉換所緣,令心自然專注於每一下座動作。
2吐氣:開口吐出濁氣,心想氣從全身毛孔隨意而散。
3動身:將頭、身、肩、腰等,輕輕搖動。
4動足:上身動過後,再動二足,使其柔軟。
5摩身:將雙手搓熱,再逼摩全身各部。
6開眼:仍然搓手令熱,輕拭眼皮周圍,然後開眼。
7熱歇方出:坐禪後往往氣血暢通,全身溫暖,有時出汗,須將汗擦乾,身熱稍退,方可隨意行動。

  六、坐禪時如何調呼吸?
調呼吸,一般通稱「調息」,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安穩。要想坐禪淨心,若善調息,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
因為人體生理的動靜以及心理情緒的波動起伏,與呼吸的氣和息,有極密切的依存關係。 如何調息?須知呼吸的現象(方式)有四種:
1風相:鼻中呼吸有聲。剛作完激烈運動之時,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2喘相:呼吸雖無聲,但出入結滯不通。在感到恐懼、緊張、病痛、虛弱、興奮、疲倦之時,即是此相。(不宜打坐)
3氣相:呼吸無聲,亦不結滯,但出入不細。正常人平常的呼吸即如是,每分中大約十五至二十次的呼吸。(不宜久坐)
4息相:呼吸無聲,亦不結滯不粗急。出入綿綿,若有若無,氣定神閑,心情愉快。
(最宜坐禪) 風喘氣三種現象,都是氣息未調之相,而刻意用心去調和,反而成為障礙,不能達到坐禪的靜定之效。 舉要言之,呼吸任其自然,不加控制。但平心泯念,而安住於寂然之境,久而久之,自然氣沈丹田,脈解心開,這即是我們修習坐禪,初入學時最好的調息方法。





  七、坐禪時如何處理散亂的思緒?
一顆未經訓練的心,通常是好分別、好思惟、好亂想、好貪取的,所以佛陀把凡夫眾生的心形容為「心猿意馬」。我們之所以會有貪欲、瞋恨、癡愛等煩惱,除了對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不明白的原因之外,主要還是由於心的散亂、貪取所引起。如何才能改善胡思亂想,以及貪欲執取的壞習慣呢?在此提供一種簡單易學的方法給大家修練,此法名為「數息觀」,是釋迦牟尼佛親傳的法門。

所謂「數息觀」即是依於出息、入息進行數目字的念數,而且須邊數邊觀察,看心意有否安住在對呼吸與數目字念數的觀察上,故名「數息觀」。當出息時,把注意力集中在數出息的數目字上,每呼出一口氣,數一個數目字,數到第十,再回頭從第一數起,如是周而復始,綿密念數,名為「數出息」,或者于入息時觀察念數,方法與數出息同,名為「數入息」,若能數到心無雜念;而達到不必刻意用心,即能自然念數之時,身心便會有異常愉悅的感受產生,這即是修練數息觀得「定」的證明。 此外,在數目字的念數上,除了從一至十的數法外,亦可作十、九、八、七……的逆向數法,或作一、三、五……,或二、四、六……,乃至五、十、十五、二十……等順向不定式的數法,以防止因固定數一法,而讓數息觀的修練產生機械化的厭倦,減弱對念數的專注力,導致雜念的活躍,或昏睡現象的產生,因此適時的變換數息方式,是必要的。

  八、什麼是理想的坐禪環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理想的坐禪環境,對初學者極為重要。山中之水邊、林下;郊外之寺院、精舍為最適於坐禪。初學應勤於寺院與眾共修,待完成基礎訓練,再居家獨修。居家獨修者更應重視環境選擇,能有一間格調清幽、高雅的禪房最為理想,若無則利用臥室來作為習禪的處所亦無妨。應注意之重點如下:
1空氣須流通:靜室不宜密閉,以免造成悶熱、昏睡現象,影響身心健康。亦不宜讓風直吹到身上以免風寒侵身。
2明暗要適中:光線太亮,容易刺激視覺神經,也易散亂;光線過暗,則易昏沈,或引起幻象,不易使心平靜。光線柔和適中,較易得定。
3避免受干擾:吵雜人聲、音響聲,或時有人出入,皆會造成干擾,影響入靜。坐禪時亦忌諱在靜定之時受人騷擾;例如呼叫、碰觸、搖動坐禪人的身體等。
4應供聖者像: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於禪室中,安置佛菩薩或羅漢聖像,而常上香、供茶、獻花,則能得護法善神、諸佛菩薩守護,不為一切鬼魔擾害。

  九、坐禪的利益有哪些?
禪學,是一門生命之學;禪修,則是一項生命科學的實驗,若不能發起細水長流的恒長心、堅忍心,欲成道業,便成妄想。茲將禪修之利益敘述於下,以資感發恒長心、堅忍心,而助成道業。
1消除生活壓力 生活壓力的產生來自心的散亂,及對生活現象的錯誤認識與執著,當透過坐禪訓練,讓心靜下來時,覺性會幫助我們辨別邪正、厘清錯誤,所謂的壓力也就自然消除。

2增進身體健康 現代的醫學科技告訴我們,人類百分之七十的身體病痛是來自心內焦急、貪婪、瞋恚的情緒,佛法亦說:「心生則種種法生」。由此可知,若想增加身的健康,從心的修養作起,必能得事半功倍之效。

3提升內在涵養 人心之不古,道德之沒落,乃起因於人們聽不到,或沒有時間聽自己內心「寧靜」的聲音,所以終日活在追逐名利、權勢、地位當中;時刻為愛恨情愁、憂悲離苦的惡友所擾害,倘能與「坐禪」為友,則可逐漸遠離名利、權勢、地位,愛恨情愁、憂悲離苦的惡友,進而昇華內在涵養。

4享有禪悅之樂 佛陀說:坐禪能得「現法樂住」,所謂現法樂即是禪定之樂,是一種從絕對寂靜心中所產生的美妙快樂,非世間五欲之樂可比,勤于坐禪修持者,能體驗到這種禪悅之樂。

5不為煩惱所縛 佛陀還說:坐禪能得「漏水盡」,這漏水盡的「漏」字就是煩惱的別名,坐禪能使煩惱永遠止息,獲得究竟解脫,故言漏永盡。

6開發本具智慧 《楞嚴經》雲:「攝心為戒,依戒生定,依定發慧……」,這裡所講的智慧是「般若」的意思。般若是一種能體悟宇宙人生真象的智慧,非一般世智辯聰。由於「般若智」是一切有情眾生本具的,只要假以時日的坐禪修練,就能顯發出來,故言開發。

7明見清淨心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句法語是六祖大師開悟時說的。



坐禪能幫助我們得到這種體證,找回我們的本來面目。

8圓滿成就佛道 唯精勤於坐禪者能證,唯證悟者能圓滿成就佛道。



精美小人打坐logopng素材透明免抠图片-动植人物-三元素3png.com

  十、修學坐禪的「助道因緣」有哪些?
1近善知識:坐禪修練之事,邪正難辨,須親近善知識,依之抉擇修學,才不致造成傷害身心之遺憾。
2培養慈悲:「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恨是失種種善法的根本,墜入惡道的因由,其力甚於猛火,要常加防護,不使生起。培養慈悲心即是最佳之對治方法。慈悲之人,心性柔和,坐禪較能入靜。
3止惡行善:修學坐禪之人,一切大小惡事都不應犯,才不會導致心神不寧。若遇有過惡之事,無論大小,皆須懺悔,令心清淨。遇有善事,不管大小,皆應隨喜去做,以培修福德。
4不多攀緣:不以欲心,攀緣外務;若多攀緣,心必多事,于坐禪時,難得調靜。
5善調飲食:倘食過多,身滿氣急,百脈不通;若食過少,則營養不足,體力不充,坐時氣羸心懸,意慮不能定。所食之物,亦須以蔬菜類之「健康飲食」為主,才有助於坐禪。
6善調睡眠:不可貪睡,貪睡則心神闇敝,增長愚癡,亦不宜刻意少睡,少睡則容易昏沈,無力坐禪。
7除掉悔蓋:好東遊西走,跳動雜耍,名「身掉」。喜歡吟詠歌唱,或無意義之笑談,名「口掉」。心情放蕩,縱意攀緣,種種無意義之緣想,名「心掉」。此三類散掉,會破壞禪定,故須捨棄。「悔」是憂悔、懊悔之意。因思惟所作不謹慎之事,或可恥行為,心中放不下,而常憂悔。如能知非,懺悔不再作,且事後不再憶想念著,知罪性本空,自不妨礙坐禪。
8深具信心:
(1)信自己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今日能聞道修法,必是宿世多種善根之人。
(2)信教授師是有道之人,不可看師行貌不莊重,便心生疑慢,真有道者,往往秘而不露,既從師受學,應信而不疑,恭敬如儀才是。
(3)信所修法門殊勝,不可執著自己妄心所想,對所修法起疑,既不能感發真信,如何深入修學,不能深入修學,則難得其益。

  十一、習禪者應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世間是緣起的,緣起世間的一切,皆假因緣(關係條件)合和方得成立。習禪者欲入禪門,體會禪趣,應有如下因緣條件,方能成辦。
1正確的知見:思想觀念是吾人善惡行為的主導,荒謬、錯誤的禪修知見,會引生盲目顛倒的怪誕行為,譬如不食人間煙火、謗無因果、妄想轉生天界,獲得殊勝地位:練成神通,成為超人;炫耀自我成就,讓別人欣羡等。習禪若如是,就走入歧途了。所以習禪須先確立正見,方不致禪修無功,反而造成身心的傷害。
2開放的心靈:習禪者,須培養理性、客觀的修為,遇不如意事,應檢視自心,處理情緒,才能超然於是非之外。
3清淨的戒行:一般人只是愛慕禪定功德,卻不知從持戒學起。



不知道自己的身心,一直在煩動惱亂中,如狂風駭浪一樣,就想憑盤腿子,閉眼睛,數氣息等,一下子壓伏下去,這就難怪不容易得定。守持淨戒,對坐禪有絕對的幫助,生活的散亂,坐禪中的憂悔、妄想,乃至招魔著邪,成為魔王眷屬,自害害人,即是來自「犯戒」的過失。所以學禪之人,必須嚴謹持守生活的基本戒規——五戒、十善。
4恒長的耐心:禪修是生命學的研究,解脫道的實踐,須要循序漸進、細水長流的恒長耐心,否則無法成就道業。 其它,諸如知足、澹泊、懂順、感恩、謙卑、柔和、慈悲、智慧(三法印)等德行、操守、修為,皆應致力熏修培養,以助禪修。

  十二、如何保持動態生活中的「覺醒」?
「覺醒的心」是行者修定、修慧的結晶。初學坐禪,想要在生活中把持自己,必須努力於「密護根門」的修持。什麼叫「密護根門」?
就是《遺教經》所說的制伏五根及制心。在見色、聞聲……等時,要密護根門,才能漸伏惡法,則禪定功德日增。修行人在一般生活中,能事事正知,念念分明,就不會迷失,而墮落錯誤過失之中。行者須耐煩勤修「數息」、「隨息」法門,假以時日,日久功深,自然能開發出正知、正念的功能。

  十三、欲望與習禪的關係?
想成就禪定,開發智慧,一定要遠離欲望及諸不善法,方能成辦。若是念念不忘飲食男女,貪著五欲,對人做事不離惡行,卻想得定,發神通,這是顛倒妄想!對於五欲境界,要不受味——不為一時滿意的快感所惑亂,要看出他的過患相,視五欲為偽善暴徒、糖衣毒藥、刀頭甜蜜,如是才能不取相染著;染著心不起,名為離欲。在五欲中,男女欲是最嚴重的;這是以觸欲為主,攝得色聲香的欲行。男女恩愛纏縛,是極不容易出離的。想習禪入定者,非節淫欲,乃至離欲不可。欲望如毒蛇猛獸,然初習禪者,仍不宜強勢驅離或壓制欲望,應透視欲望的本質(幻生幻滅),以智慧疏導情欲,讓心靈在適量欲望的滋養下,逐漸接受、適應離欲的生活修行。

  十四、生活中的善惡習慣對禪修有何影響?
生活中,應積極棄除的壞習慣,最主要是「五蓋」。五蓋,是欲貪、瞋恚、惛沉、掉舉、疑慮。這都是覆蓋善法、染汙心性的,對修習定慧的障礙極大,所以叫蓋。欲除五蓋,必須修「不淨想」來治欲貪;修「慈悲想」來治瞋恚;修「緣起想」來治疑慮;修「光明想」(法義的觀察)來治惛沉睡眠;修「止息想」來治掉舉散亂。此五蓋若能除遣,則定慧自然產生。

  十五、初學坐禪於坐中如何用功?
《小止觀》中說,身體要平穩正直,舒適安和,不得隨便動搖,也不使產生緊張、積壓的感覺。不可過急,欲速則不達。調心,恒常不間斷的使心繫念緣中(心的所緣境,如數息),不散亂,不惛沉,不掉舉,心意集中(歸一)而能平和,自然安定。



禅悟人生佛心禅性水墨中国风荷花元素素材下载-正版素材401137976-摄图网


  十六、初學坐禪以什麼方法入門為佳?
以「念息」為入門方便,是最容易得力的法門。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是依緣身心而出入變化的,對身心的粗動或安定,有密切關係,所以安定身心的禪定學,對修息極為重視。 如何修念息?念息方法有六種:數、隨、止、觀、還、淨;前三法是「禪定門」,後三法則是依定起觀的「智慧門」的修法。 1「數」息:以息為所緣,一息一息的默數下去,到十數為止,再從一數起。



使心在息——所緣上轉,不致於忘失。初學者如中間忘記了,那就從一數起,以做到一息一息能安穩的自然念數,億念分明為止。 2「隨」息:久久心靜了,不會再忘失,就不必再數,只要心隨於息,心息相依,隨息而上下,覺息遍全身等。這樣,連記數的散亂也離去了,即是得力之相。 3「止」息:久久修息漸成,心與息,如形影之不離。忽而心息不動,身心泯然入定,也就是修「止」成就。 念息修止應注意那些事項?凡修息的,以細長為妙,但初學者不可勉強,以免傷氣。又息須均勻,切勿忽長忽短。佛法的持息,本意在攝心入定,所以不可在身體上著想。修習久了,如小腹充滿,發熱,或吸氣時直達足跟趾端,或覺臍下氣息下達,由尾閭而沿脊髓上升,或氣過時,幻覺有光色,音聲等——這都是氣息通暢,生理上的自然現象。切勿驚奇眩誇,落入氣功及丹道的外道窠臼!

  十七、日常生活與習禪的關係?
習禪有成之人,生活的本身即是「禪」的當體,在處事臨眾中,以往的諂曲、喜怒、憂慮、矛盾等,已為「禪心」所消融,生活中所展現皆是「禪」的妙用——無住與隨緣。以工作生活而言,在人際關係上,無論上司或下屬,都樂於與之相處,與客戶的應對交談,也會因「禪」的注入,變得幽默,具有內涵。在調度、操作上則更得心應手。在工作觀念上,則轉化成「工作就是修行」的觀念,能瀟灑的面對一切順逆境界。以家庭生活而言,心中有了「禪」,家庭即是禪堂——理想的禪修道場,不像以往,家是一個重殼子,每日周而復始的生活,使人覺得單調、乏味、厭倦,乃至壓力,有股透不過氣的感覺。禪能開闊心境,能調和出活潑、自在的生命色彩,而增添「詩情畫意」的品味,使家庭更溫馨、美滿。這是說要用禪心去看這個「家」,融入「家」的生活中,如此才能給家人更多的體貼、諒解與關懷,以及純摯的愛——一種無執、無染、無求的菩薩大愛。 禪,如何認識、體會?這須依於善知識的引導,從每日三十分到一小時的坐禪靜慮學起。若能持之以恆,待因緣成熟,即可感發禪悟,體會禪趣,豐富人生。

  十八、如何安排居家禪修生活?
現代是個瞬息萬變,複雜紛亂的時代,由於生活競爭激烈,及感官的過度享受,使人們迷失了自己的性靈。針對這樣的時弊,「禪」是一劑最好的藥方,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禪定的力量,來安頓浮蕩不定的身心。 初學坐禪,假使尚處在調身的階段,由於身體粗糙、筋骨僵硬,每一上座,五分鐘或十分鐘,腿子即不聽使喚,呈現酸、麻、脹、痛的覺受,再加上腰酸背痛,真是苦不堪言!如硬要久坐,可能會退失對坐禪的興趣和道心。因此初學坐禪應以「坐次多、時間短」為原則。

每天坐禪時段的安排,可作如下參考:
1早上起床時:早晨精神狀況好,坐禪功效甚佳。盥洗、暖身運動,或上香、禮佛後即可進行坐禪。
2晚上睡覺前:一天忙於事務,在睡前澄心靜慮,將白天紛亂的心念沈澱下來,可得睡眠安穩,不作惡夢的利益。睡前坐禪,很重要。更多內容,請關注修行圈公眾號。
3例假日休閒:早上與下午時段,可各安排二座,晚上則安排一座,每座以十分、廿分之時限,逐步訓練。坐禪是最好的休閒活動,不僅身心能得調適,更可開闊心胸,享受空無、寂靜的禪悅,所以坐禪是最好的休閒生活。



以上是提供給繁忙上班族的禪修參考,若家庭主婦則可視家事之多寡,作適當安排,大概是以早、午、晚為基準,選在身心最佳狀態時,安排若干坐次(太饑、太飽、太倦、事未完,皆不宜坐)。 此外,初學坐禪,最好自訂功課表、功過表,要求自己,視坐禪為每天例行工作。坐一支香,就在功課表上打勾,並用心寫日記,記錄坐禪過程的變化,觀察進展,檢討缺失,能善巧改進,則進步神速。 總之,「久坐必有禪」,只要能依於正確的坐禪方法,耐煩練習,假以時日,一但坐出寧靜、輕安、喜悅、則自然獲得坐禪利益,建立坐禪信心。最怕一曝十寒,腿痛腰酸,就退卻不坐,果真如是,則必然一事無成。

  十九、居家習禪應注意哪些事項?
家庭生活是全家共有的,除非擁有私人臥房、書房,否則想坐禪時,就會覺得不方便。因此,在家中設立禪房或佛堂是絕對必要的。居家坐禪,獨修或與妻兒子女共修皆宜。然坐禪時,應力求放下一切緣務,功夫才能得力。 平常上班工作繁忙,居家時又閒事糾纏,能定下來坐支香,甚有福報。若全家人支持,則好:若有人持反對態度,就必須多溝通,取得共識,以免橫生枝節,于坐禪時遭受干擾,譬如:啟門應輕聲、音量要放小,訪客與電話須代為接待處理,坐中不得推動、靠進身體……等等,「寧靜」是坐禪最必要的助緣。 另外,坐禪的地方不宜潮濕、炎熱;空氣須流通,光線要適中,不宜太亮;不可於風口下打坐,坐墊不宜太柔軟,亦不可太硬(坊間有專售坐禪用),高低必要調整合適。衣著以寬鬆、舒適為宜。若覺涼意,須適時添衣,護好膝蓋。坐禪前應先拜佛,或作簡單的軟身操,有助調身。亦可先誦段經文,但不宜大聲,最好金剛念(默念),具調息(調呼吸)功效。並對自己微微笑,保持愉悅輕鬆的心情。若使用鬧鐘,音聲不宜太響,以免自己受驚。下座後應作回向,培養憫念、與樂眾生的慈悲心;並稍做運動,活動筋骨,舒通氣血。坐禪完畢,步出禪房,應向護持家人致謝,以養成「感恩」德操。

  二十、如何調飲食?
如果吃得太飽,則會呼吸急喘、肚脹,甚至導致百脈不能暢通,影響攝持心念,無法安心坐禪辦道;如果吃得太少,則會身體虛弱,心意恍惚,精神無法集中,這兩種飲食方法都不是善調之相。七、八分飽即可,少量多餐亦甚佳。飲食須定時、定量,使胃腸能調適改變,食後應適當經行跑香,幫助蠕動。 習禪者,若欲禪修有成,在飲食上應多選擇自然健康食品,如五穀類、蔬果類、乾果類,新鮮蔬果藏有大量能量,屬於悅性食物,很適合人體吸收,對身心健康有直接和明顯的幫助。只要善巧調配,營養即能足夠。吃素誠大善行,習禪者最好能戒「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因五辛中含多量刺激性物質。如吃不潔食物,使人心識昏迷;吃不相宜食物,則會引發潛伏疾病,使身體四大不調。 禪修者應重視從飲食中培養淡泊無欲、簡樸惜福的生活態度,飲食只不過是維持生命和醫治餓病的藥物,須常思來處不易,以感恩心受食。



瑜伽,冥想-插圖素材[73151177] - PIXTA圖庫

  二十一、如何調睡眠? 適當的睡眠很重要,參禪打坐必須要有體力作後盾,廢寢忘食有時會導致不良後果,功夫得力除外。不可貪睡,貪睡則心神闇敝,增長愚癡,亦不宜刻意少睡,少睡則容易昏沉,無力坐禪。



習禪者每日五或六小時睡眠是正常的;晝時若覺疲累,中午小睡三十分或四十分,也是應該的。 平時工作、讀書之餘,雙眼閉目養神五分鐘、十分鐘是良好習慣。有人以為可以靠坐禪來提神養氣,消除疲勞,這是對老參而言。對於初學者,常是一上座,沒多久即出現昏沉現象,長久下去,易得禪病,影響身體姿勢,有礙健康。應該在精神狀況好的時候,再行坐禪,功夫才能得力。 佛陀教我們睡眠時,也應提起正念,所謂「勤修寤瑜伽」——睡前洗洗腳,睡時「吉祥臥」右脅而臥,把左足迭在右足上,也叫做獅子臥法,非常有益於身心。睡眠時,應作光明想;修習純熟了,連睡夢中也是一片光明。這就不會過分的昏沉;不但容易醒覺,也不會作夢;即使作夢也不起煩惱,能念佛、念法、念僧。等到將要睡熟時,要保持警覺;要求在睡夢中,仍然功夫不失。這樣的睡眠習慣了,對身心的修養,最為有效。而且不會亂夢顛倒,也不會懶惰而貪睡眠的佚樂。所以,睡眠也是一種修持。

  二十二、發心立願與習禪的關係? 發心立願,是禪修初學者的首要急務。禪修者在初發心時,應先檢察有否發起利濟眾生的悲願。是為眾生而修行,還是為個人的名聞利養、為得到別人的恭敬稱讚、為嫉妒別人比自己強、為了鞏固勢力控制別人、為了神通……等而修。古德雲:「因地不真、果遭紆曲。」行者若知謹慎,則道業日增,反之則誤入邪途,造作罪業,死墮惡道。可不慎乎!

  二十三、坐禪時受到干擾應如何處理? 坐禪時,受到外來的干擾有幾種: 1自修時:電話鈴響,門鈴叮咚叫,家人呼喚,開關門窗,走路、上下樓梯聲,烹煮聲,被不知者推了一下,馬路傳來的汽車喇叭聲,廣播叫販聲,狗吠聲……等等干擾。 2共修時:維那或監香師父下的香板,鄰單不經意碰觸,同參發出的打嗝、放屁、換腿聲,……等。 面對如此眾多的干擾,可從二方面處理: 1外在因緣: (1)初學者,應選擇安靜的場所,以避免不必要的人事干擾。 (2)要與家人協調,在參修的時間內,希望他們成就你的修行,代為處理一切事務,及將聲響減至最低。 2內在觀念: (1)應懺悔自己業障,為何修持過程,干擾重重,是自己宿業所感,不應生瞋恨責怪之心,反省後,須將禪修功德回向一切眾生。 (2)視為助緣,應將種種干擾視為考驗我們功夫的助緣,干擾來了,是為境所轉?還是能轉境界? (3)不迎不拒,隨他去!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來自它來,去任它去,如如不動。 (4)觀「干擾」,當下觀察干擾的「行相」,透視境界的「本質」,能知行相是因緣生滅的;會解本質是空無自性的,則所謂干擾,頓時成為修發智慧的助緣,此項修持觀念極為切要! 總之,逃避干擾是消極行為,勇敢的面對境界才是積極的作法。《楞嚴經》言:「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能善用智慧轉化,調伏妄念,自然不覺干擾存在。 二十四、業力與習禪的關係? 業是由意志力的造作所遺留的痕跡,以記憶的方式儲存在阿賴耶識,產生一股勢力,稱為「業力。」行者在禪修路上,會不斷發現業力的顯露,其實「禪修」的本身即是宿世善業的感發。善業能幫助我們成就道業;惡業則會干擾我們禪修,種種障礙,即是所謂的「業障」。有累世造的業,亦有今世造的業,這些儲存于八識田中的業種,在因緣相應時,會引發產生現在行為,現在行為造作的同時,又製造成為新的業種(記憶),回熏八識田中,待來日因緣成熟,又引生現行,如是輾轉相資(業種與現行互為因緣),輪回不息。



若善種多,所形成的即是「良性迴圈」,而生生世世感報善樂之果,倘惡種多,所形成的即是「惡性循環」,而生生世世感報惡苦之果。所以經雲:「縱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果報的現前是隨各人的過去善惡習慣、業的輕重、意念的染淨而感得的。 所以,禪修過程,若有「業障」現前,如身體的酸麻脹痛,心理的煩悶痛苦,皆應作「消業」想,如實的接受它、觀察它、放下它,切勿因業力的顯露,而起了瞋恨心,又種下了另一層的「業因」。如此迴圈不休,無有了期,則道業難成。

  二十五、如何處理習禪所引發的業障? 1禮佛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能令心性謙卑、柔和,滌浣污染的業種(記憶),是成就定慧的前行。 2廣結善緣:《鹽喻經》有一譬:說一撮鹽巴,放在一杯水裡,暍了就會覺得很苦;如將這些鹽巴投到湖泊裡,則不會感到鹹苦。鹽巴如同我們的惡業,清水如同善業。假使我們平時的善業做得不多,有一點業障,就會感覺很苦。如果平時常做善事、動善念,善業多了,善的力量強,業障就沒有因緣現前。業種要起現行,必須具備諸多因緣條件,只要一個因緣缺少了,結果就不會產生。因此我們必須多種善因,結善緣,凡能力所及之錢財、體力、語言、智慧,皆應隨緣佈施給人。要常親近道場共修,護持三寶,以廣結善緣,自然能活得歡喜、快樂、自在。 3作觀空性:龍樹菩薩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條件成立的,並無實在體性,所以是空無自性的。因此佛在《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以「緣起性空」的智慧,體察一切現象,則能夠發見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是依因托緣帶動而生起,無有實在體性;即能見到虛假不實的事實真相,則自然遠離顛倒夢想。 因此,處理業障,須從行為的懺悔,及行善法功德的善種培養作起,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要多聞熏習「無常」與「緣起性空」的法義;定課作禪時,須常以自我當下的「身心」,作為禪觀物件,進行對無常、無我的體察,一旦開發出「般若智慧」,則業種乾枯,業障自亡。


卡通小和尚打坐图片小和尚打坐静心图片_效果图片库


  二十六、運動、勞作與習禪的關係? 除了《小止觀》談到須具五緣、呵五欲、棄五蓋、調五事、行五法外,運動、勞作與習禪的關係極為密切,可分為兩點說明: 1活絡筋骨,調和身心:食多欲睡,少食心慌,對修行者不宜,「飯後千步走,活到九十九」,運動是調節身體嘰能,幫勸器官蠕動、消化食物的良方。禪修者更需要適當的運動,以幫助調身,活絡筋骨。中國有許多傳承下來的運動:如達磨易筋操、八段錦、少林拳、香功、太極拳、外丹功……甚多,印度東來的瑜珈術等,以及登山慢跑,坊間一些氣功粗淺教授等等,現今五花八門,可視自己興趣、身體狀況擇一而學,以配合禪修調和身心。 2培養毅力與定力:行禪與拜佛是最佳運動,在運動時;收攝六根對六塵的攀緣,專心一意,扣住所緣,同樣兼有調身、息、心的功效。「動中磨煉」可以訓練,面對「緣務」的身心更趨穩定、安詳、自在。古時叢林禪修,有下田耕種、上山砍柴、水邊挑水……等出坡勞作,禪師們自食其力的修持,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道骨,於是毅力與定力自然養成。

  二十七、坐禪時覺頭部脹痛,氣息上沖,應如何調適? 初學者最易產生的情況,根源在於:用力過猛、妄念紛飛、心浮氣燥,導致火氣上升。應如何處置?以下分為七點說明: 1禪坐環境,空氣須流通,不宜直吹冷氣或電風扇。 2注意飲食:少吃酸性、刺激性食物,以清淡為佳。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 3觀想放鬆身心:禪坐時,調身,從頭至腳,一一觀想每個骨節、肌肉放鬆,氣血順場。



4數息調心:意守臍下三寸處或腳底,可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調和身心。 5腳泡熱水,能幫助全身氣血順暢,放鬆身心。 6少欲、知足:俗話說:「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無事一床寬。」從前有一位犯人住在監獄裡,經常怨氣沖天,抱怨所住二坪地太小,吃、喝、拉、睡,都在裡面,有一次在睡覺時,被一隻蒼蠅吵得沒辦法睡,於是起床抓蒼蠅,但都抓不到,忽然覺得房間怎麼那麼大。由此可知,「知足常樂,心火自消」。更多內容,請關注修行圈公眾號。 7多運動,拜佛禮懺(自然呼吸),可柔軟筋骨,也能使心地謙卑,長養慈心。

  二十八、坐禪時筋骨酸痛時怎麼辦?
飲食、運動不當及坐姿、睡姿不正確,在坐禪時會出現此情況,禪修者要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及甜度過高食物。運動或行香時注意腿部及腳底,不可拉力太大。若坐禪時覺得筋骨酸痛,如何處理?
1放下盤坐的雙腳,正襟危坐,腰部挺直,放鬆身心,待氣血流暢,酸痛消除,再盤腿上座。或可在放下腳後,由腰部向前傾,放鬆筋骨,同時慢慢呼吸,待氣血流暢,再盤腿上座。
2配合生理需求,調整坐墊高低,確實以「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調身。坐時不宜用力,以自然、舒適為原則。
3專心一意,扣住所緣境,心一境性,突破酸痛,便得清涼。
4當我們生氣時,內分泌會產生酸性變化,淤塞血管,造成酸痛。所以在心理上,要脾氣慢半拍,凡事力求隨緣自在。

  二十九、坐禪中為何會氣血不順暢,應如何改善?
禪修過程,不論「行、住、坐、臥」,有時會因為天氣寒冷,空氣不良,姿勢不正,飲食不當,睡眠失調,情緒不穩……等諸多因緣,而導致氣血不通暢,會有許多狀況產生,如嘔吐、反胃、冰冷、頭昏、腹脹、便秘……等痛苦困擾。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原素組合而成的,若有任何一種不調,皆會導致病痛。如何改善? 1勿使身心覺壓迫:心裡有牽掛,或坐姿不正皆會影響身體各部機能,若不清楚,應請示善知識,虛心學習,打穩基礎。 2不要在污濁的空氣中坐禪,在家窗戶可以打開,使之流暢;若不便,須作「空調」處理。 3常作無常觀、無我觀,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此思惟,慢慢放下我執,心地柔軟,不計較、不比較,氣血自然順暢。 4若是本身原有疾病,產生氣血不順,須配合醫師指示按時用藥,再配合調身、調息、調心的禪修,即可避免逐漸改善。 5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如何氣補?常保持專注、愉快即是,所謂「心中歡暢,常享豐筵」。好思惟、分別、妄想、生氣,皆會引起氣血不暢,因此須常保持心平氣和,氣和則息均,息均則身心康泰。

  三十、坐禪時腰部、背部覺得疼痛,無法挺直,應如何調適?
身心調得好,才能安于禪修,但往往狀況頻頻:酸痛、疲倦、灰心、妄想、昏沉……等,應接不暇。關於腰部無力,背部無法挺直之患,除了身體的毛病外,縱欲過度,操勞、煩憂太過,也是原因之一,如何調適? 1如果太勞累,應休息,待精神好時再打坐。 2調好坐墊高低,勿使有壓力,坐時舒適自然、放鬆為原則。 3檢查方法是否正確,按毘盧遮那佛七支坐法加以調適。 4檢查脊椎是否有變形,或受傷,給予妥善治療。



5調坐香、行香時間,行坐香之長短須調配恰當。 6以雙手搓熱腰背,作腹部收縮運動。 7元氣不足也會發生此狀況,應善養元氣——不攀緣,安住所緣境,令心不外散 8注意飲食:身體缺乏蛋白質、維生素,腰部背部亦較不容易挺直,可多攝五穀雜糧,如糙米、大麥、小麥等。

  ——轉自《禪修釋疑》  



卡通小和尚图片-图行天下素材网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