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心靈文章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張貼者:🛂Angela
閱讀人數:2802人 張貼日期:2021-12-14 08:1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一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讓多人世人所誤解

《六祖壇經》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佛是覺者,佛是智者。
學佛就是要做一個醒來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
學佛跟迷信沒有關係,學佛就是要走出六道輪回,逍遙自在,沒有生沒有死。

現實中,面對人生的錯綜複雜、是是非非,真是沒完沒了。如果真正學佛,就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所以真正的修道人,不要計較世間的是非,不要沈湎其中不能自拔。
這個「見」也念 「現」,心裡邊不在意,表面上遵守規則;
現象有好有壞、有男有女,本質沒有固定性。

所以學佛就是要通過現象看本質——面對現實、感悟真相就是學佛的下手處。
下手處是世俗諦,完成的是真諦,沒有實在的固定性、主宰性。
而一般人沒有辦法走進真理,都在世俗諦、在表相上爭來鬥去、糾纏不清。總是認為別人錯了,卻不知道原來自己更錯,因為你是學佛的,不是學人的,更不是學鬼的。

常常會有更多的人誤解:以為「不見」就是回避現實、逃避現實、耍滑頭、不負責、不擔當。佛教應該是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的世俗諦,然後去轉化、去昇華,應該是超越的、不住的。



所以要出離、要放下,不應該以對學佛的誤解為藉口,不擔當、不負責,至少我們可以歷事煉心。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不是說你見著他人有過失了,然後你就覺得洋洋自得,覺得自己是對的;他人不對,自己更錯。

世俗諦上並不是沒有標準,沒有規則,比如法律、比如道德。如果我們以「不見世間過」為藉口犯法、缺德,那沒有說服力。所以佛教要歷事煉心,要放下,不是放棄,何況你要廣結善緣、積功累德,所以我們要感悟。

第一,寬恕別人。
要寬恕別人,原諒別人。面對現實,我們常常會氣憤,會瞋恨,會討厭,會嫉妒……種種種種的情緒。面對現實,我們要反省自己,寬恕他人,即是「他非我不非」。否則恨別人的結果就是傷害自己,就是沒有智慧。別人錯了,我為什麼要生氣?那就說明我們學佛沒有成功,學佛沒有說服力。「他非我不非」,既是智慧,更能鍛鍊成就我們自己。所以要感恩這些讓你不順心的事,在感恩中,慢慢地你就有抵抗力,就會有消化能力。



這是第一寬恕別人。


第二,改變自己。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永遠都是自己,當然這種永遠是相對的。
如佛所說,降伏百萬大軍並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最偉大的人。家庭、社會,人人之間爭吵,人人之間不和諧,就要先調整自己,因為我們常常都是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去計較。

有大事嗎?沒有。

說明我們應該還是幸福的,天也沒有塌下來,地也沒有陷進去,為什麼要計較小事?
要改變自己,我們不快樂的原因就是我們鑽牛角尖、計較,老認為那件事是真的,老認為自己是真的,長此以往浪費生命,長此以往自然輪回。

當然,就慈悲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通過幫助別人去調整、去化解;可以通過分享,寬恕他人;也可以通過分享,讓自己擁有智慧。因為法無定法,「是」,是緣;「非」,也是緣,是和非沒有固定性。所以我們就會隨緣自在,而不是斷章取義,而不是畫地為牢,更不是自以為是。所以神馬都是浮雲,什麼都沒有實在性。


為什麼為那些沒有意義的事而鑽牛角尖不能自拔呢?所以說,不要借別人的過失來懲罰自己。不是不擔當,也不是不負責。要出離、要放下,就是原諒別人,就是改變自己。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