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真圓文章

【節氣】白露

張貼者:🛂姿余
閱讀人數:2989人 張貼日期:2021-09-07 08:00: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白露 約國曆9月7-9日
天氣轉涼,地面水氣凝結成一顆顆的水珠,所以稱作白露。

白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我省盆地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

盆地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區氣候(5天)平均氣溫先後降至22℃以下。

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時序開始進入秋季。

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此時天氣轉涼,白天陽光尚熱,但太陽落山后氣溫會很快下降,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會凝結成細小的水滴,白色的水珠密集附著在植物莖葉和花瓣上,清晨陽光照射,看上去晶瑩剔透、潔白無瑕,故名白露。清晨草木上的露水,實際上是提醒我們天氣已經轉涼了,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這個節氣暑氣漸消,秋高氣爽,玉露生涼,丹桂飄香,是黃金旅遊季節。
白露至,秋意漸濃,氣候也越來越「燥」了。

盆地秋雨多出現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區最多,盆地中部相對較少。

“濫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否有雨水來作天氣預報,但是,一般白露節前後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
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了。





與此相應,盆地白露期間日照較處暑驟減一半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到冬季。白露時節的上述氣候特點,對晚稻抽穗揚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響中稻的收割和翻曬,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的說法。

充分認識白露氣候特點,並且採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

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緊蓄水,特別是盆地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至後又一個雨量較多的節氣,更不要錯過良好時機。


在秋天裡,「秋燥」是讓人煩惱的一件事,很多人的皮膚開始爆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皮膚乾燥、緊繃、發紅、發癢、皮下暗瘡,皸裂甚至脫皮脫屑等,這真的讓很多人都很頭疼。

白露以後,秋天燥邪當道,肺為嬌髒,容易為燥邪所傷,肺功能受損,皮膚的防禦調節功能也隨之下降,與肺一起變現為燥症,如乾燥脫屑,乾裂等症狀。 肝主疏泄,而皮膚汗孔是疏泄的通道之一;

白露之後,秋意為主,秋氣主收,此時,身體官竅為適應自然氣候的變化也處於收斂有度的狀態,如肝氣受損,如情志鬱鬱,暴怒等導致肝功能的下降,則汗孔這種向外疏泄的功能受損,該往外疏洩氣機堆積在體內,導致汗孔疏泄的通路受損,日久積聚就會形成內熱。

表現在皮膚上皮下總是隱隱有個痘痘或者包塊,久久不散,按下去好像有點痛,過很久都不好,或者哪天心情特別開心或者發個脾氣之後發現痘痘往外冒頭,破出自己好了,這其實就是情志有宣洩,道路有疏通的表現。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通過運化水穀精微,將營養物質向外送達至皮膚四肢官竅,皮膚得到濡養才能保持光澤、水潤及健康。

隨著養生知識的普及,白露之後,大家都知道適當養秋瞟有利於過冬,很多人就會不顧自身情況開始盲目、過度進補,每個人的脾胃狀態不一樣,超過脾胃的運化功能承載量,就相當於是在透支脾胃的功能,反而損傷脾胃,俗話說「過猶不及」。 脾胃受損之後,運化失司,無法將所吸收轉化的水穀精微輸送,則皮膚失去濡潤,加上又是秋季,外燥加持,皮膚表現更加乾燥,甚如枯木;皮膚失養,則膚色萎黃,皮膚功能失調則對外抵禦下降,容易過敏出疹,或者排泄失司,則水液代謝紊亂,皮膚過幹或者過油等不適。

人體經春夏萌發長足之後,將進入收藏之時,此時對陰精一類物質的需要量增加,如果秋季頤養陰精充足,則為入冬後的潛藏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秋季「養收之道」,可食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還有甘蔗、銀耳、芝麻、蜂蜜、冰糖、荸薺(馬蹄)、梨、柚、枇杷等一些潤燥之物。











【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