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返回最愛列表] > 文章類別:修行文章

受戒不是拿尺來衡量...

張貼者:🛂Vicky
閱讀人數:3322人 張貼日期:2020-11-10 18:18:00
0             加Line好友    加Line社群

心態改變你的人生,決定你的命運- 每日頭條

◆自在之道

       
佛陀滅度時,他的弟子中,一位名為跋難陀的比丘幸災樂禍地說:「那老傢伙死得好,不會再管東管西,從此我們樂得可以自在了,這樣不是很好嗎?」 ⠀ 跋難陀說出了一般人的嚮往――想要自在。

不只數千年前的佛世,來到現代,絕大多數人還是渴望自己能夠不役於人、不役於物、不役於事、不役於財……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

而戒,則是限制、是防非、是止惡,因此,許多人聞戒生畏,好像受戒就是給自己戴上了手鐐腳銬,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日子從此自在不起來。 ⠀ 然而,真是這樣嗎? ⠀

幾位剛受完菩薩戒的學員分享,下了山之後,才發現生活了一輩子的城市竟然如此喧囂吵雜,生活中充滿了多餘、無意義的話語,這才感受到環境清淨、安靜有多美好;

原以為戒期中的規定會讓人有壓力,卻發現依循著山上規律的生活作息,頭腦反而放鬆,因為不用有太多的打算、計算;
原以為對著佛菩薩懺悔業障是自貶身價、自甘低人一等,卻發現坦承曾經犯錯、對不起誰,心裡負擔卸除,身心是如此輕鬆;

原本擔心戒條無法持守好,而遲疑著自己是否「夠格」受戒,在聽了聖嚴師父說戒後,才釋懷受戒是發菩提心的開始,受戒後還是個跌跌撞撞的嬰兒行菩薩,沒做好是必然的,並不會如世俗的觀念所說:「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

聖嚴師父說:「菩薩道的修行,是從初機的凡夫開始,以無上菩提的成等正覺為目標。因此,戒的內涵,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若干條文,乃在以清淨的身心,增長慈悲的功德及智慧的功德。





因此,受戒不是拿尺來衡量我們的身語意有沒有達到標準,而是證明我們的發心,從此願意朝著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的方向前進,而當我們真的止了一切惡、修了一切善、度一切眾生時,我們便完成了菩薩的修學與修行,成了名符其實的菩薩――而那可能是很久以後,而不是要求我們現在就做到。 ⠀

在《中阿含經》中佛陀說道:「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多聞聖弟子有定心者便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

做了不該做的事,一般人會過意不去、會遭受良心的譴責,
這個時候,心是怎麼樣都自在不起來的,而受戒持戒,就是幫助我們不做不該做的事、不說不該說的話,
如此,讓我們的心不會經常處於悔恨、自責之中,
而擁有平靜、歡喜、快樂、安定,甚至禪定,了知世間實相,進而得到無欲、解脫。 ⠀

因此,戒,不但不是限制,相反的,持戒,才是究竟的自在之道。 ------------------------


改变命运不是靠机遇,而是靠你的心态。<br /><hr /><!-- Google AD--><h6>  <script async src='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script><ins class='adsbygoogle'style='display:block; text-align:center;'data-ad-layout='in-article'data-ad-format='fluid'data-ad-client='ca-pub-4341240755598024'data-ad-slot='2695266782'></ins><script>(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script></h6> <!-- GOOGLE AD End--><hr /><br />心态好的人,万事都能变得好;心态不好的人,就算你碰到一件好事,你的心灵也不会得到安宁学佛心态 改变命运——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提醒:】